《易经》中“损益”的智慧
《易经》中“损益”的智慧
-1-
“损下益上、损上益下”
《易经》中:“损,损下益上;益,损上益下”,“损”,减损;“益”,增益。
“损下益上”为损,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作为领导只顾将财富、权利聚集于自己手上,剥夺基层的权益,那么对于集体以及个人对的发展都会产生损害。
“损上益下”为益,如果作为领导能够将财富、权利适度分享给基层,对于集体与个人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损下益上、损上益下”然而凡事皆有度,不能脱离一个适当的尺度来谈论。
《说苑》中记录“孔子说:'自损者益。自益者缺。’”
“损下益上为损,损上益下为益”从这个来退演,老百姓富足,国家就富足,老百姓贫穷,国家就会贫困,论语中记载:
鲁哀公问有若(子有)说:“遇上闹饥荒的时候,国家的备用不足,怎么办?”
有若(子有)回答说:“何不实行彻法,只抽取十分之一的税呢?”
哀公说:“现在抽十分之二都不够用,怎么能实行彻法呢?”
有若说:“如果百姓的用度足够,您怎么会不够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够,您怎么又会够呢?”
商纣王营建朝歌、加重赋敛,而最终不免于覆亡;周武王讨伐纣王以后,还利于民,而开八百年的基业,这就是一损一益之道。
商纣王只知道利益自己的私欲,而不考虑体恤百姓的损害,于是成了损卦之象;周武王只求有益于人民,不计个人的损失,于是就成就了益卦之象。
所以古话“财聚则民散。物聚则德衰。德者本也。财者未也”
-2-
“损益盛衰之始也”
《易经》中:“《损》、《益》盛衰之始也。”
大意是:减损和增益是兴盛或衰败的开始。
《易经》中:“损而不已必益、益而不已必决。”从对立面的互相转化说有减损必有增益,所以损是兴盛的开始,益又是衰败的开始。损是由下而上,到达顶峰就是极点,物极必反;益则是由上而下,到达最初反而为初始。
在股市中有一种止损的说法,止损也叫'割肉',是指当某一投资出现的亏损达到预定数额时,及时斩仓出局,以避免形成更大的亏损。
专业人士常用鳄鱼法则来说明。鳄鱼法则的原意是:
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机会就是牺牲一只脚。
在股市里,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鳄鱼吃人听起来太残酷,但股市其实就是一个残酷的地方,每天都有人被它吞没或黯然消失 。
股市中无数血的事实表明,一次意外的投资错误足以致命,但止损能帮助投资者化险为夷。
止损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设置止损的目的不是为了亏损,而是要降低操作风险。
这里面就有损益的相互转化的智慧。
-3-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易经》中:“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周易程氏传》里面说:“天地之益无穷者,理而已矣。圣人利益天下之道,应时顺理,与天地合,与时偕行也。”天地利益天下是无私无尽头的,天理和天道让天地生生不息是相通的。圣人利益天下的时候,模仿天道的运行,竭尽全力地利益天下,但天下事物之间的利益都是共享和互生的,所以要按照合适的时间和季节,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梳理沟通天下事物之间的利益,所以时机的合适与否是面对利益首先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周易正义》引王弼注说道:“益之为用,施未足也。满而益之,害之道也。”也就是说,要在不足的地方增益。如果已经盈满了,还去增益它,就反而是害它了。
孔颖达疏曰:“'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者,虽施益无方,不可恒用,当应时行之,故举'凡益’总结之”。这就是说,虽然增益的方式无穷无尽,但不是可以不停地使用的,也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增益需要讲究时机,时位,时势,说明“增益”之道须适时,不可滥增滥益。
古人讲:斗米养恩,石(dàn)米养仇。指如果别人在危难的时候你给他很小的帮助,他会感激你。可如果给人的帮助太多,让其形成了依赖,一旦停止帮助,反而会让人忌恨。 这里面也是说增益要有度与时。
-4-
“惩忿窒欲,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易经》在提到损卦的时候,说:“君子以惩忿窒欲。”“君子就应该克制狂怒暴躁的脾性,抑制的欲望”这是告诉人们,如果不能抑制自己怒暴躁的脾性,不能抑制的自己的欲望,就会人以及事物产生损失。所以才警示人们“惩忿窒欲”。
而提到益卦的时候,说:“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君子应当看到良好的行为就马上向它看齐,有了过错就马上改正,不断增强自身的美好品德。”是告诉我们“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是对事物发展有增益的,也是能避免产生损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