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泻心汤——噎膈,噎食
16噎膈(慢性食道炎急性发作)——刘含堂医案
赵某某,男,48岁,教师。1999年5月21日初诊。2年前郁怒之后,渐渐出现吞咽食物不利,感食管部位灼热疼痛,经市内某医院作食道线拍片检查,诊为食道炎,以西药抗生素治疗一段后,症状消失。此后每隔3~5个月常有复发,服西药抗生素即可控制。5天前因情绪不好,病又复发,因对西药失去信任,前来求中医治疗。现症:食物下咽时感食管内灼热疼痛,偶有梗阻难下,胸闷,暖气,食欲不振,口苦,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诊为噎膈(慢性食道炎急性发作),辨证为肝气犯胃,痰瘀阻滞,气火上逆。治宜疏肝和胃,降气清热,涤痰化瘀。用旋覆花代赭石汤加减,处方:旋覆花12克(包煎),生代赭石30克(包煎),清半夏10克,黄连5克,黄芩10克,炙甘草5克,丹皮10克,赤芍15克,佛手10克,生姜6克,大枣6枚。水煎服。
二诊:上药服5剂,吞咽食物时食管疼痛减轻,灼热感基本消失,大便通畅,继以前药去黄芩,代赭减至15克,又服6剂,所有症状均消失。因病程已达2年之久,为了达到根治目的,嘱患者续服10剂。2年后随访,病未复发。
按:本例于2年前郁怒伤肝,肝气犯胃,胃病则聚湿生痰,气久郁则血必瘀,且易化火,气火与痰上逆于食管,形成噎膈(食道炎)。病后经西药抗生素治疗后病情缓解,但因不能根治,使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投旋覆花代赭石汤加减,以旋覆花、生代赭石、半夏降气消痰,参、草、姜、枣益脾胃,芩、连以清火,丹皮、赤芍以活血化瘀。旋覆花代赭石汤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现代主要用于急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等)、胃肠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胃扩张、幽门梗阻,食道炎、食道痉挛、贲门痉挛、贲门癌、食道癌、食道贲门失弛缓症、胃癌、胆道感染、慢性肝炎、吐血、便秘、十二指肠壅积症、胃扭转、胃痒症、神经性反胃等。辨证要点为肝胃不和、胃虚气逆、痰饮内阻。《经方治病经验录》
17噎膈(食道癌)——刘含堂医案
赵某某,男,73岁,退休工人。1990年6月13日初诊。3个月前因精神刺激而渐渐出现吞咽不利,在当地县医院通过食道X线拍片检查,诊为食道下段癌(癌长7公分)。曾以X线放射治疗2月余,病情无改善。现症:吞咽不利,饮食难下,呕吐痰涎,便秘。舌暗红,苔白腻,脉弦细。诊为噎膈(食道癌),证属痰瘀结聚,肝胃气逆。治宜涤痰化瘀,降气和胃。拟旋覆花代赭石汤加味,处方:旋覆花12克(包煎),生代赭30克(包煎),清半夏10克,炙甘草6克,党参10克,丹参20克,莪术10克,白茯苓15克,生姜15克,大枣6枚。水煎服。
二诊:上药服6剂,吞咽较前顺利,大便通畅,还曾下利两次,继用前药,代赭大减至12克。因患者家居外地,离本市较远,为使其服药方便,遂将处方交给患者家属,嘱连续服用,以观疗效。4个月后来告:服药一个月后,作食道X线拍片复查,癌肿由原来的7公分减至5公分;再服一个月后,癌肿减至3公分;又服近两个月后复查,癌肿消失,竟告痊愈。
此例食道癌竟然治愈,这是笔者原来未曾敢想的事。
按:本例因精神因素为诱因而发为噎膈(食道癌)。其病因病机,为肝气犯胃,胃虚则聚湿生痰,痰瘀相关,痰久留则血必瘀,痰瘀随肝胃气逆而上阻于食管,于是发为本病。治用旋覆花代赭石汤加味,以旋覆花、代赭石降肝胃之气逆,参、草、姜、枣益胃扶正,半夏、茯苓涤痰,丹参、莪术活血化瘀以抗癌瘤。因患者坚持治疗4个多月,服中药逾百剂,终使其癌瘤消失。笔者临证四十年来,曾治疗一些食道癌患者,仅此一例得以彻底治愈,考虑其原因:其一、多数患者未能坚持治疗,而此患者能够坚持;其二、多数患者或做手术(癌症扩散后的手术意义不大),或作放疗、化疗,身体已衰弱,而此患者仅作过短时间的放疗,未做手术和化疗,身体尚强壮;其三、癌症有自愈者,患者亦可能有自愈的内在因素,加上服用中药起到了辅助作用,促成了患者康复。5年后,其女婿因病求诊,告其岳父3个月前因患脑溢血而亡,死前身体一直很好,这说明患者原来的食道癌愈后5年未曾复发。《经方治病经验录》
18噎膈——吴鞠通医案(清)
十月十五日,赵,四十岁。噎食,脉弦细,胁痛,前与宣肝络,其痛已止。与代赭旋覆汤治其噎。
代赭石八钱,人参三钱 姜半夏五钱炙甘草三钱 旋覆花五钱,包煎 洋参一钱云苓块五钱大枣肉三枚生姜五钱 煮三杯,分三次服。
廿四日:复诊效不更方,再服四帖,能用关东参更妙。
廿九日:又服四帖。
摘自:吴塘,吴鞠通医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经方治验肿瘤病》
19噎食——邢锡波医案
张某,女,50岁,家庭妇女。病史:噎食已1个月,不思饮食,食后则自咽喉至胃脘噎塞不畅,甚觉疼痛,时有反酸,间断发热,午时持续四五小时,每隔三四日发作1次。近数日右胸中疼痛,腿酸乏力,心悸气短,并间作腹泻,时有噫气。舌质红,苔薄白,有齿痕,脉弦滑。证属:肝胃不和,痰郁气结。治宜:疏肝和胃,化痰理气。处方以旋覆代赭汤加味:
代赭石15g,旋覆花12g(包),枳壳10g,青皮10g,党参10g,茯苓10g,半夏10g,木香10g,沉香10g,降香10g,甘草6g,生姜3片。
连服2剂,饮食较佳,发热、腹泻已愈,自咽至胃脘噎塞疼痛大减,泛酸亦减。唯尚有倦怠乏力,饮食稍有噎塞。此为胸阳得展,痰郁气结得解,故诸症减轻。仍用原法,脾胃健则倦怠自除。原方继服3剂。服药后噎塞基本消失,饮食增加,稍觉倦怠,继用原方2剂,以巩固疗效,服后痊愈,至今未发。
解析:《伤寒论·太阳病》:“心下宿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本案乃肝郁气逆,久则痰郁气结,胸阳不展,故胸痛泛酸,饮食发噎;肝脾失和,而脾失健运则腹泻,“气郁之处必有伏火”,故见间断性发热。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而腰酸乏力,心悸气短。证属肝胃不和,痰郁气结,治宜疏肝和胃,化痰理气。方中旋覆花下气消痰,赭石善镇冲逆,生姜、半夏降逆化痰止呕,人参、甘草、大枣补益中气。诸药合用,降气化痰,益气和胃。另加枳壳、木香、沉香、降香等助理气和胃,标本兼施而获全效。《名医经方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