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柳宗元的《江雪》。如果把它翻译成英文,会是怎样的?这是我看过最美的答案: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A lonely fisherman afloat,Is fishing snow in lonely boat.不仅信达雅,甚至连韵脚都做到了。这首诗的翻译家叫许渊冲,荣获过全球翻译界的最高奖项——北极光奖。因为他,我们知道了哈姆雷特、包法利夫人;也因为他,外国人懂得了李白、杜甫和老子。前几天,这位百岁老人去世了,大家都在感慨两句话:第一句是,中国又失去了一位大师。第二句是,又是一位西南联大毕业的。没错,许老正是毕业于著名的大师摇篮——西南联合大学。1938年,许渊冲以第七名的成绩考入西南联大外文系,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在校期间就去军队服役,为飞虎队担任翻译。1942年,许渊冲毕业,从此之后,一生只做翻译一件事。西南联大,是他终生为之奋斗的翻译事业的起点。他的这所母校,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为中国贡献许许多多的栋梁之才。鲜为人知的是,西南联大的毕业典礼,也堪称中国最豪华最特别的一场。011946年5月4日,五四纪念日这天,西南联大举行了最后一次毕业典礼。血与火交织成的八年抗战结束了,这次典礼的气氛,跟过往任何一次都不同。上午9时,全体师生站在图书馆前,在校长梅贻琦的带领下,唱起西南联大的校歌: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正如他们高唱的那样,这群处于家国蒙难时代的年轻人们,勇敢地承担起延续中华民族命脉的重任。这所仅仅存在了八年,由北大、清华、南开临时组成的大学,培养出的人才数量,超过了这三所学校前三十年的总和。陈寅恪、冯友兰、陈岱孙、闻一多、华罗庚、费孝通、吴宓、陈省身、曾昭抡、杨振宁、李政道……这些众多近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曾在这里教书和学习。家国危难之际,这帮读书人也没有退却,时刻准备着投笔从戎。西南联大曾经宣布过一项政策:学生入伍可以免修大四课程,退伍复员获得毕业证。没有参军的学生,学校也开设了军事基础课,学习使用武器,时刻做好上战场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