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宇:今天是一堂关于“老•服务•建筑”的语文课
5月25日下午2时许,由联创设计主办,智库养老、上海养老网协办的UDG联创大健康设计沙龙在联创设计谷湖边咖啡吧如期举行,沙龙请到智库养老研究院特邀高级研究员童宇女士带来《老 ▪ 服务与建筑》课题分享,并对诸多养老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与实例论证,来宾们纷纷点赞,受益颇深,分享甚是精彩。
为了让没能参加的朋友也能分享这场宝贵知识,小编将童老师PPT精彩部分呈现出来,以供业内人士及行业关注者参考。
▲童宇
(智库养老研究院特邀高级研究员,天创瑞莱基金医养投资顾问,上海交通大学养老产业研修班讲师,曾任香港联合医务集团上海业务代表,美国贝尔蒙特养老社区中国公司产品和服务总监,太平人寿保险公司网络营销经理,快钱金融信息服务公司全国渠道副总裁。)
大家下午好,我是童宇。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老 · 服务 · 建筑。
医学博士、国家民政部养老服务业专委会委员的乌丹星老师曾经就说过,养老问题将是中国继教育、医疗、住房之后的第四大社会问题,在产业之初,要想把养老定位想清楚,需要“数学方式”的推演,还应该运用到“语文方式”的常识和人文。所以,今天我带来的是一堂语文课。
首先我要问大家,怎么算是老了?从悲观角度考虑,老化是一种丧失——身体的衰弱、认知的减退、社会的隔离……;从乐观角度来考虑,老化是一种进化——人类文明的进化、对自然规律的挑战、智慧积累的延长……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老人的健康(如下图):
举个例子:
误解or 偏见?是坏人变老了吗?
一些老人表现出骄横蛮横、倚老卖老……其实这些“坏”,大多数却是阿尔茨海默症的初发病态表现:大脑思维逻辑偏离正确轨迹,曲意驱动行为。由于身体和认知机能的改变引起性情、心理的改变,才是老人固执、难以接受新事物的主要原因。
你经常会在哪个网站购物?天猫?京东?亚马逊?……互联网是一场深刻的服务革命!从中我们可以快速地理解服务的本质。
“产品”是服务业态竞争的根本,不了解服务的对象、不关注服务内容是做不好老年建筑设计的。
服务的本质是:好的服务业务一定解决了人性层面的根本问题。
服务的内涵:触达人性的服务,基石和内核是文化。
从老人的功能状态更容易理解养老服务的价值——维持最大的功能独立性,最大限度的维持功能独立意味着:便利、便宜、自由、自尊。
老年产业有六大板块,包括:养老服务、老年教育、老年金融、适老地产、老年用品、老年文娱。
我对建筑认识:建筑是生活、是艺术。
那什么是适老化?
适老是适合老人的生活而不是适应衰老!尊重并帮助老人按他(她)想要的方式生活就是最大的人文。
适老化一定需要扶手吗?
我觉得设计应是功能满足和精神体验的兼顾,有时候未必要到处安装扶手,可以通过一些设计代替扶手。
老人需要阳台吗?房间朝南重要吗?
设计应符合三因原则,因人因时因地。
老人需要夜灯吗?
起夜是老人重要的生活活动,人在睡觉时开灯会抑制人体褪黑色素的分泌,使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所以最好的方式是,未来能够出一种人在起夜时才亮的感应系统。
老人的室外活动空间?
社交和锻炼是很重要的设计出发点,除了无障碍环境,还应考虑听觉环境、视觉环境、触觉环境、心理安全环境。
设计师一定要注意中国老人的生活习惯,会直接影响设计,这是本土化特色。
我们先看下面这个网站,这个网站在中国翻译成“在地安老”,而国内将“在地养老”理解成在家养老。实际上不是,这是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在地安老”公益组织,它界定的概念是老人要有合适的居住地、合适的医生、足够的资金、社交、交通便利,符合这些才叫“在地安老”。所以,“在地安老”不一定是在家安老。
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应该叫“适老化建筑”,而应该叫“老年友好建筑”。老年友好建筑也是照护友好建筑,研究生活动线和照护动线 。无论于何处在地安老,减轻负担是更重要的。建筑新科技、人文设计,降低和减轻照护依赖,为老人及其家人赋能。
例如下面图中右上角的那个老人帮老人洗脚,是安徽的一个模范家庭,古稀儿子照顾百岁母亲,其实这就是一个现实,是我们未来也可能会遇到的状况,这就是在家养老状态的老人照顾老人,这也是人的本性。当老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健康出现状况的时候,这时候子女也已经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在家养老未必是最好的方式,去养老机构才是性价比最合适的选择。
然而,养老服务的核心是照护服务,照护服务是一种生产、交付和体验同时发生的产品。服务动线对养老服务品质的影响很大。
举个例子:
走廊的形状和长度决定了服务动线,影响服务品质的重要因素。养老机构建筑功能布局更要考虑服务者的需求。
最后,我以语文方式结束,送大家一句谚语:活到老,学到老。谢谢!
(小提示:点击文中PPT,可放大查看)
鸣谢:本文PPT由童宇老师提供;童宇老师个人照由联创设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