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骨密度很“年轻”医生说跟这些习惯有关

百岁老人骨密度很“年轻”

医生说跟这些习惯有关

本报记者 戴虹红 通讯员 于伟

近日,杭州百岁老人陈爷爷到医院做常规体检。担心高龄老人骨质疏松,家人特意为他安排了骨密度检查。出人意料的是,陈爷爷的骨密度情况相当于五六十岁的健康人群。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骨量会逐渐流失,最终导致骨质疏松症。那么,这位百岁老人为何拥有如此健康的骨密度呢?为此,记者咨询了浙江省中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医师季卫锋。

季卫锋表示,这样的情况其实并不少见,他曾为数例高龄患者行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及脊柱手术,发现他们的骨量并没有大幅度减少。“按通俗的说法就是,骨头比较硬,骨皮质比较厚。”

季卫锋说,一般而言,正常人在30至35岁骨量达到高峰后,将以每年0.5%至1%的速度逐渐流失。对女性而言,停经后骨量流失速度将达到2%至3%。因此,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常见疾病。

“但也有例外。”季卫锋解释,其实影响骨量的因素不只有年龄,饮食、运动、药物或合并其他疾病都会影响骨质疏松进程。临床发现,骨量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老年人,年轻时基本上是体力劳动者,长年劳作让他们的骨骼较同龄人更年轻、更健康。此外,这类人往往有着规律且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骨质所需营养的摄入。

年轻时不具备这些条件,是不是就没办法了?季卫锋说,从现在开始也不晚。除了补钙和补充维生素D,饮食上要做到讲究富含钙质、低盐和适量蛋白质(0.8至1克/公斤/天)的均衡膳食,每天饮用300毫升牛奶。同时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

同时,规律运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行走、慢跑、太极拳、瑜伽、舞蹈和打兵乓球等都有利于骨骼健康。其中,打太极拳有利于增加髋部和腰椎骨密度,增强肌肉力量,改善韧带、肌肉、肌腱柔韧性,加强平衡能力,从而降低跌倒风险。当然,运动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对于确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开始新的运动训练前应咨询临床医生,进行相关评估。

最后,季卫锋提醒,一旦确诊骨质疏松症,除了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单纯地进行补钙并无多大意义,而是应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抗骨质疏松药物进行治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