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林轶事| 李商隐诗歌的“两手”:入世之情与华丽意象

【核心提示】李商隐也有“两手”:一是全面继承杜甫,关心当下;一是碎片化以及意象叠加法的抒情,创新意味浓厚,不仅前无古人,而且后少成功的来者,极受读者追捧。
晚唐诗人李商隐存诗六百余首,水平极高,足以与李白、杜甫、白居易并驾齐驱,实为唐代诗坛之四大家。凡是大诗人总是有“两手”,而且一定相当硬。像李白既长于乐府,又大写古风,天马行空,前无古人;杜甫既有反映现实深刻丰富的五古名篇如《羌村》、《北征》、“三吏”、“三别”,又有转向内心世界而又格律精严的七律如《秋兴》、《登高》等,被认为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倡导新乐府,将诗歌与政治直接挂钩,而又有《琵琶行》、《长恨歌》这样风情万种的长篇七言歌行,流传海内外,受众最广大。
在这些大家之后,想要再上层楼极不容易,而李商隐做到了,他也有“两手”:一是全面继承杜甫,关心当下;一是碎片化以及意象叠加法的抒情,创新意味浓厚,不仅前无古人,而且后少成功的来者(仅宋词中偶有其例),极受读者追捧。
李商隐继承杜甫,用多种形式抒写其忧国忧民、积极入世之情,青年时代便写有《安定城楼》一诗。他打算趁着年轻,干一番回转天地的大事业,然后功成身退,让那些了不起的勋业成为自己晚年一段美好的回忆。这是何等的心胸与气象,令人想起杜甫青年时代“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雄伟抱负,以及左思“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的高风亮节。
李商隐写过许多有关当时政治大局的诗,对于王朝的内忧外患有着深刻的观察和思考,他的意见和感慨大抵是正确而深刻的。其中,《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一诗涉及自“安史之乱”以后国家的种种忧患,内容极其丰富,风格略同于杜甫的《北征》,历来的评价很高。
李商隐不仅关心政治,也关注社会问题。其《富平少侯》诗云:“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彩树转灯珠错落,绣檀回枕玉雕锼。当关莫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此诗的主题在暴露“官二代”的奢侈和腐败。一个13岁的少年袭爵封侯,全然不知国事,一味玩物丧志。颈联二句极写其人生活奢侈,而最吃紧的尾联,则无情地揭露了富平少侯小小年纪便已经忙于性的享乐。
李商隐又有一首《无题》诗道:“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这大约是写“剩女”的,越是素质好、品位高的女子,越不容易达成美好的婚姻,甚至少有人问津。古今同此一叹!而这种“断无消息”的淑女又与感慨不遇之士异质同构,这里大约也很有些诗人的身世之感暗含于其中罢。
李商隐写诗的“另一手”,乃是用一些华丽闪烁的碎片拼出一幅幅模糊晦涩的图案来,让读者看得似懂非懂,总觉得其中必有深意——而事实上也确有深意,这一类诗大抵题作《无题》,或以开端两字为题,而实际仍是无题,著名之作如《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本来是为悼亡而作。李商隐和他的妻子王氏感情一直很好,共过许多患难。大中五年(851)王氏病逝,商隐时年四十一,哀痛之至。锦瑟乃王氏遗物,睹物思人,情何以堪,因有此作。但这里由蝴蝶、杜鹃、明珠、宝玉等拼贴、镶嵌起来的画面,内多断裂和空隙,构成业已逝去如梦如烟的美好,足以引起人们对不堪回首的遐想、许多惘然的追忆,便远不限于悼亡这一隅了。从这里甚至可以嗅到一点现代的气息。
李商隐长于骈文,灵活地运用典故是他的拿手好戏,移植于诗,颇获神效。他又有一首《无题》诗道: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从表面看去,这里叙述了一次高雅的酒会,诗人因为忙于琐屑的公务不能参加,深感遗憾;但这里由星辰、画楼、彩凤、灵犀、春酒、蜡灯等碎片拼贴镶嵌起来的画面,同样形成一种模糊而多义的象征,构成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总是会引起人们无穷的向往和希望,以及深深的惆怅。
我们知道,晚唐党争激烈,官僚中牛、李两党派性十足,势如水火。武宗会昌年间,李德裕执政,夺取了宦官的部分权力,取得了反回纥战争的胜利,大唐王朝一度出现“中兴”的局面。李商隐热烈拥护“会昌新政”,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但他级别太低且一度因丧母离职,根本不能有所作为。他虽然与新政心心相印,但实际上却沾不上边——“昨夜星辰昨夜风”,是不是此种状态的隐喻呢?
李商隐有若干政治抒情诗以梦幻式爱情故事之断片的面目出现,此即所谓“楚雨含情俱有托”,而他本人的形象一向是一个深情的“失恋者”。等到李商隐丁忧期满,重新回到秘书省正字任上时,政治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李德裕被贬,“会昌新政”的参与者被贬谪到边远地区,李德裕的对立面牛党和宦官重新控制了政权。宣宗时期,内忧外患接踵而至,李唐王朝在一度中兴以后急剧地衰落下去,走向末路。李商隐本人也因为政局的变化而走投无路,只好到边远地区的李党人物那里去充当幕僚,先后辗转于广西、湖北、徐州、四川等地,最后以四十多岁的壮龄病死于郑州。在人生的最后十年中,他虽遭重大打击,但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为“会昌新政”辩护,写下了大批的政治诗。这些诗中有些仍以爱情诗的面目出现,如那首著名的《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诗歌以女子口气出之,很可能就是为李德裕等新政人物而作。当然,如果把它只当成一首爱情诗来读,也非常有味。爱情有成与政治上的遇合亦本属异质同构,况味相似。
李德裕死后,对迫害李党的势力,李商隐在诗中也曾一再加以嘲讽批评,但与此同时,他又深感自己没有出路,身世凄凉,所以诗风沉郁顿挫,感人至深。李商隐晚年的诗大抵比较低沉,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这其实也正是李唐王朝的挽歌,不仅包含个人的深沉感伤而已。
李商隐类乎珠宝镶嵌、意象叠加的手法创造象征图像以抒情的这“一手”,是先前诗坛上并不具备,或虽然有一点苗头却远没有形成气候的。后人爱重李商隐的诗,也正是以这一方面为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0)

相关推荐

  • 如何评价杜甫的诗句?有何特点?

    由于杜甫诗的富有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他的作品意境阔大,情感深沉,将抒情诗推向新的高峰,许多抒情诗的共同的特色,不只是写一己的哀愁,而是和政治和人民联系在一起.在艺术的造诣上,由于他的进步的思想,多难 ...

  • 李商隐的诗歌特点

    李商隐的诗歌特点是什么呢?从诗人写的锦瑟诗中我们可以看出. 在唐代的诗歌中,以乐器入题的诗歌为数不多,除了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g ...

  • 学林轶事| 汉代诗歌体类与“诗赋合流”

    汉代诗歌包含诗赋两类,班固<两都赋序>有言:"赋者,古诗之流也."赋于彼时作为诗的支流,与诗相异又交融.汉代诗赋,或由赋入诗,或由诗入赋,诗体与赋体相杂糅,即学者所谓& ...

  • 学林轶事|严以治学 笔耕不辍——历史学家蔡美彪的学术贡献与治学

    蔡美彪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近代史所研究员,是为<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立传的历史学家.近年来,他先后获得"中国蒙古学奖"以及"全国离退休先 ...

  • 学林轶事| 王阳明的至圣之道

    成就圣人的理想人格,是儒家自孔子以来最为坚定的信仰.虽然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荀子也说过"涂之人可以为禹"(<荀子· ...

  • 学林轶事| 寻常人家有清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 学林轶事 | 从“诗话”说开去

    日前在小区里散步,有邻居突然问我,"诗话"是什么?能不能给简单介绍一下?我问他,为何对此感兴趣?他说,孙女大学读的理科,现在毕业了,突然说喜欢古典诗词,想考文科研究生.但毕竟她没有 ...

  • 学林轶事| 追随龚书铎先生问学记

    [核心提示]在当代中国,凡读过大学历史学专业的人,对龚书铎的名字不会太感陌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大多数同学上课使用的中华书局版<中国近代史>教材是由龚书铎等人编写的:二是在任课老师开列 ...

  • 学林轶事| 《吕氏春秋》题旨新解

    "春秋"一词,本是年.岁之意.古人认为春是萌发生长的季节,秋是成熟收获的季节,春秋连称就代表一年或一岁,后人便把它引申为编年体史书的称谓.唐人刘知几在<史通>中说:&q ...

  • 学林轶事| 叶嘉莹的文学生命之源

    叶嘉莹是当代知名的汉学家,她将西方文论引入古典文学研究,旧学新知熔于一炉,别开生面,独辟新境.就学者而论,足称泰斗:就诗人而言,亦允推大家.叶嘉莹自开户牖,走出了古典才女之小我,获得了心灵的突围.她在 ...

  • 学林轶事|“南中泰斗”方国瑜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