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够6小时和睡超过9小时的人,都在默默承受这种风险……

【睡不够6小时和睡超过9小时的人,都在默默承受这种风险……】怎样拥有一颗强大的心脏?不吸烟、勤运动、多吃果蔬……除此之外,最近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睡得太多或太少都会增加心脏疾病风险。《生命时报》结合国外研究并采访专家,教你8招让你拥有好睡眠,一觉到天亮。

想拥有一颗强大的心脏,你需要全方位呵护:不要吸烟、勤运动、多吃果蔬……

除此之外,美国和英国研究人员发现,保证合理的睡眠时间,也是保护心脏的重要因素。

最近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睡得太多或太少都会增加心脏疾病风险。

《生命时报》结合国外研究并采访专家,教你8招让你拥有好睡眠,一觉到天亮。

受访专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  陆林

睡6~9小时,心梗风险最低

这项研究由美国科罗拉多大学、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者们共同完成。

研究人员从英国生物样本库筛选出约46万名参与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其年龄在40~69岁之间,都是心脏健康、没有患过心血管疾病的人。

研究者综合分析了他们的睡眠与医疗记录,并进行了长达7年的随访。

研究发现,睡眠区间在6~9小时(又称“合适睡眠区间”)的参试者,心梗发作概率最低。

与睡6~9个小时的人相比,睡不够6小时的人,心肌梗死风险增加20%;而超过9小时的人,心梗风险增加34%。

研究还发现,距离“合适睡眠区间”越远,患病风险越高。

例如,睡4小时的风险要比睡5小时的高,睡5小时的人,心梗风险比睡7~8小时的人高52%;反过来也一样,睡11小时的人,发病风险比睡10小时的人高,依此类推。

“合理睡觉”也能降低心梗风险

在分析中,研究人员发现,遗传因素和睡眠时间对心肌梗死风险来说是两个独立的影响因素。

与睡眠时间在6~9小时内,且遗传风险低的志愿者相比,睡眠时间不足或过多,且遗传风险高的人,心肌梗死风险增加130%。

但反过来,即使遗传风险高,睡眠时间充足,心肌梗死风险也能下降18%。

与低遗传风险且睡眠充足的人相比,低风险但睡眠不足或过多的人心肌梗死风险也明显增加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结果传达了一个令人充满希望的信息:虽然遗传因素给你的心脏带来了更高风险,但凭借健康充足的睡眠就可能降低它

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生理学助理教授塞琳·维特说:“如同锻炼与健康饮食可以降低心脏病风险一样,合理睡眠也可以。”

专家8招教你提高质量睡眠

睡眠,占据了一生中1/3的时间。

除了心肌梗死,睡眠不足还会导致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甚至精神分裂症、高血压等疾病。

充足的睡眠可以促进体力和精力恢复、提高记忆力、增强机体抵抗力、调节情绪。避免睡眠障碍要做到以下几点:

选择舒适的寝室用具

床垫宜相对坚实,不要过度松软塌陷;选择一个舒适的枕头,枕高约10厘米为宜。

卧室光不要太强

开灯睡觉,大脑难以进入睡眠状态,容易惊醒。卧室光线宜暗,建议拉上窗帘;宜凉爽,但不要寒冷,对大部分人来说,18.3℃是理想温度。

向右侧睡觉

以右侧卧位睡眠为宜,不要趴着、蜷着、仰面朝天、枕臂睡觉。四肢有疼痛处者,应避免压迫痛处而卧。一般维持7~8小时。

23点前睡觉

我们的睡眠受时钟基因和褪黑素等影响。褪黑素的分泌于夜间开始,就寝前达到峰值,最好保证在23点之前上床睡觉。

晚上失眠不要白天补觉

无论前一晚睡了多久,尽可能在基本固定的时间起床,不要赖床或睡回笼觉。

常延迟起床时间来补偿睡眠,形成习惯性晚睡晚起的恶性循环。

少喝咖啡因饮料

少喝奶茶、咖啡等咖啡因饮料,以免影响深度睡眠;下午3点以后避免摄入含酒精的饮品;避免就寝时过饱,晚餐后至少2~3小时再试图睡觉。

白天适量运动

尤其在午后运动,可提升晚上的睡眠质量;建议每天进行60分钟左右的运动,可选择慢跑、游泳和瑜伽等。

但临睡前运动,会使大脑过度兴奋,导致睡眠效果不佳。

不要害怕吃安眠药

许多人怕吃安眠药会有副作用。事实上,只要能缓解压力、把睡眠调节好,吃药是有利的。但需要提醒的是,吃药要遵医嘱,不可私自停用或换药。▲

体内有栓,头部先知,头部出现4个特征,需尽快排查心血管病

血管堵塞,头上会发出4个警讯,出现2个尽快排查心血管疾病

血管就如同布满在城市下方的自来水管道一般,将所需要的血液输送到人体各处。

当血管出现堵塞之后,形成血栓,血液就不能自如的流通,器官得不到充足血液的滋养,身体会面临威胁。

血栓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加重,血管板块破裂所致,而血栓出现在哪里我们无法预测,血栓导致的脑梗死,新梗死的时间,部位,面积到底有多大,我们也无人知晓。

总的来说,一旦血管有定性的血栓,就如同给身体买下了不定时的炸弹,生命随时面临危机。

当血栓发生后,大脑也会发出警告信号。

因为大脑就如同总指挥官一般,它控制着人体的运动和意识,大脑运行的关键就是血液供给,当它处于缺血状态时,就会有以下六个表现发生:

一、意识障碍别忽视,当心血管被堵塞

当动脉血管被堵塞之后,就无法向大脑提供充分的血氧,处于缺血氧状态下的脑组织就会有坏死或软化,因此大脑这种病态对人的行为和意识会造成影响。

如果有前言不搭后语、无法正常表述、昏昏欲睡等症状出现,就有可能是脑血管堵塞症状。

二、头晕、头痛频频发作,是心脑血管疾病作祟

大家在生活中都有过短暂的头晕或头痛,所以这种症状也容易被患者忽视。

当脑梗出现之后,会导致大脑组织受损,所以患者初期会有头晕和头痛等症状,而且此症状发生非常短暂,可能就是短短的几十秒有剧烈的头痛感,但随后又恢复正常

如果一周内多次发生这种情况,那就要及时进行检查。

三、哈欠不断,总是提不起精神

如果最近睡眠充足,但就是哈欠不断,那就要警惕血栓发生了!

当脑组织处于缺氧状态下时,就会对神经系统造成影响,导致患者哈欠不断、昏昏欲睡

有研究调查表明,脑梗患者在病发前一周,都有频繁打哈欠的情况,所以千万别忽视。

四、皮肤颜色发生改变,当心是血管堵塞

当血管发生堵塞之后,除了有以上症状外,患者皮肤颜色也可能发生改变。

比如皮肤苍白就是动脉闭塞的信号,另外如果血栓出现在冠状动脉的话,在患者的皮肤表面还会有明显“紫绀”症状,就是典型的嘴唇发紫、脸部皮肤发紫等。

除此之外,当我们一侧肢体无力,突然不受支配时,也要警惕血管被堵。

当患者血管发生堵塞之后,由于控制运动的脑组织受到损伤,就会导致患者一侧肢体失去知觉,不受自己支配、甚至彻底失去活动能力。

这是脑动脉或颈动脉发生堵塞的一大症状,同时患者还会伴随手脚麻木、刺痛等症状发生。

不管是血栓导致的脑梗还是心梗,我们必须预防在先,因为我们根本无法预测它什么时候来,抢救时间是否及时,甚至无法预测器官梗死的后遗症严重程度如何。

很多人把脑梗、心梗押宝到恢复期,但临床告诫我们:恢复只能听天由命,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所以,做好预防血栓是远离悲剧发生的根本,而这种预防,除了严格控制三高,还要做到戒掉不良生活嗜好,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减少熬夜等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切勿用肆虐的生活方式来堵住未来的健康。

王鸿谟主任:5个症状是脑血栓的前兆!脑血栓患者有什么饮食禁忌?

出诊地点:北京天健医院(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48号)  

提起“脑血栓”,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脑血栓已发展为威胁中老年身心健康的“杀手”之一,多发生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被公认为是这类人群的健康“杀手”,多伴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疾病。脑血栓形成比脑出血的病死率低但是致残率高。

但是如果能够掌握脑血栓的发病前兆,提前预防或及早送医,不仅可以使患者免于半身不遂造成的行动不便,甚至可以救人一命。

脑血栓发病前的5个信号!

1.血压突然过高或过低

50岁以上的人血压多数在140/90毫米汞柱左右,若无任何外因影响而血压突然超过或低于上述指标,则说明脑血管的调节功能有紊乱,有可能发生脑血栓。

2.眼前经常似有蚊子飞过

有此征兆者中50%~70%的人可在3~6个月内发生脑血栓。

3.一过性黑蒙

即由坐位突然站立时双眼发黑,数秒钟恢复,此为早期表现,预示可能发生脑供血不足。

4.一过性意识丧失

患者突然昏迷,各种反应消失,短者数秒钟,长者数小时,这种发生脑血栓的约占70%。

5.原因不明性眩晕、恶心,眼球震颤,饮水发呛

出现这种情况,很有可能系发生于脑干、小脑及桥脑部位的血栓。

其他如突发一侧肢体麻木、语言不流利、记忆力减退、脉搏减弱、走路不稳等,也是某些人发生脑血栓前的信号,切不可忽视。

怎样才能预防脑血栓的发生呢?

1.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或伴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2.有动脉硬化的人。可口服血管软化剂和扩张剂。如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每晚一片,长期服用。(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晚睡前和晨起后喝杯白开水,可防止血栓形成。平时养成饮水习惯,每日饮水1000~2000毫升,可降低血液黏稠度,对预防血栓很有好处。

4.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它不仅沉积在血管壁上,还能促进已沉积在血管壁上的极低密度脂蛋白溶解,使血流通畅,防止动脉硬化。运动和饮食调节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可经常吃些洋葱、大蒜、辣椒、四季豆、菠菜、芹菜、黄瓜、胡萝卜、苹果、葡萄、黑木耳等。

5.避免劳累熬夜生气,保持大便通畅。劳累上火容易导致便秘,可进食苦瓜等食物,也可间断服用中成药。

6.参加体育运动。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液稀释,粘滞性下降。如做体操、打太极拳、跳老年迪斯科、骑自行车、散步、慢跑、游泳、舞剑等。

脑血栓患者有什么饮食禁忌?

1.多吃素菜少饮酒:素菜和水果含有大量维生素C、钾、镁。维生素C可调节胆固醇代谢,防止动脉硬化发展,同时可增加血管的致密性。酒类尤其是烈性酒,可促进动脉硬化,也可诱发中风。

2.常用植物油、少吃动物脂肪: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血清胆固醇降低;而动物脂肪如猪油、奶油、肥肉、动物内脏、蛋黄等含胆固醇较高。

3.饮食清淡不过饱:饮食以清淡为宜。因为嗜咸饮食,钠会进入血管壁,使其增厚,血压增高。进食量应适当,不宜过饱,否则身体过胖加重心脏负担。

4.蛋白海味不能少:饮食中缺乏蛋白质,同样会发生血管硬化。蛋白质含动物蛋白和豆类蛋白,以供应身体必需氨基酸。饮牛奶以去脂为佳。海产品如海带、海鱼等含有丰富的碘、铁、钙、硒、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被公认为大脑营养剂、血液稀释剂,具有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之功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