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低调又有实力的985,在安徽

本文由“ 是大学生了”授权发布。

大学生放假回家,逃不过亲戚关于学校的追问。

有这样一所高校,明明有着顶尖985的地位,却不被人所熟知。于是会有类似这样的对话:

“念的什么大学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在北京吗?”

“在合肥。”

“是一本吗?”

“……”

每次都要一番解释,才能让人相信读的不是技校。对于这所高校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讲解可能都说腻了:我们简称“中科大”,“国科大”说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都归中科院管。
其实不怪别人不了解,相比于清北复交的名声在外,中科大太过默默无闻。毫无疑问,中科大是顶尖高校中最低调的那一个。

- 01 -

中科大,最低调的顶尖985

说中科大低调,绝不是空穴来风。
在过去三年时间里,清华上了199次微博热搜,北大上了164次,而中科大只有12次,没能排进高校热搜数量的前十名[1]。

中国网红大学微博热搜排行榜/网易数读

然而,知名度并不代表一所学校的实力。中科大的实力,被严重忽视了。
2020年QS大学排名,中科大位列中国大陆第六,超越了同济和人大;同年的泰晤士高等教育榜单,中科大排名第三,仅次于清北[2-3]。
好的大学,离不开好的老师。
中科大的教学团队,目前有62位两院院士,比复旦多11位,比同济多34位[4-6]。
为了给每位学生充分的关注,中科大本科师生比高达1:4.2,比清华和北大都要高[4][7-8]。也就是说,在中科大读书,有更多机会和学术大牛近距离接触。
报考中科大的竞争激烈程度,甚至超过了北京上海的一些顶尖985。以2020年安徽省高考为例,中科大录取分数线比人大高出8分、比同济高出13分[9-11]。

2020年7月5日,合肥六中,高三同学们上完最后一课,在黑板上签名留念,即使在本省也只有最厉害的学霸才有机会考入中科大

好老师加上好学生,造就了中科大极强的科研实力。
2019年,中科大在CNS三大顶级期刊发表论文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四[4]。2020年,在反映高校科研能力的“自然指数”榜单上,中科大排名中国第一,世界第四,仅次于哈佛、斯坦福和麻省理工[12]。
除了发表论文,中科大还擅长发明创造。比如说,电影里动不动就搬出来的“量子”技术,在中科大被变为现实。

2016年4月15日,合肥,中科大正式发布中国首台特有体验交互机器人“佳佳”,你没有看错,这真的是一台机器人

新冠疫情刚刚爆发时,中科大的医学团队也投入了战斗。
他们注意到,很多轻症患者病情会突然恶化。经过紧锣密鼓的研究,他们发现这是因为过度免疫造成了炎症反应,从而提出了“托珠单抗”的治疗方案。后来这个方案被国家卫健委推广[13]。
那么,从中科大毕业的学生是什么水平呢?
2015-2019届,选择继续深造的中科大本科毕业生中,有70%去了泰晤士排名前100的高校。在中科大,平均每1000名本科毕业生,就会走出一位两院院士,比例位居全国高校之首[4]。
从中科大毕业后选择工作,也不愁去家好公司。

2019年5月22日,深圳,华为总部大楼的中庭,许多大学生都梦寐以求毕业后能去这家公司工作

近年来,中科大毕业生的最大雇主是华为,第二大是AI龙头企业科大讯飞,前十大雇主还包括阿里、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大厂,可见中科大毕业生在科技领域的就业优势[4]。
作风低调,不显山露水,隐居在二线城市的中科大,实力为何这么强呢?

- 02 -

中科大的崛起,在于创新

通常来说,一所大学的命运和所处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
比如说,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原本是一家,但分开半个多世纪后,上交的竞争力要比西交强许多;深圳大学尽管是“双非”,但对于很多考生来说,比985的兰州大学更有吸引力。
那么中科大是被合肥捧起来的吗?
合肥经济发展的确很快,不过GDP还没排进全国前20[14]。然而早在十年前,合肥GDP还不到现在三成的时候,中科大就已经在泰晤士排名上位列中国大陆第二,超过清华,仅次于北大[15-17]。

2020年8月28日,合肥,南岗科技园的轮胎工厂,近些年,合肥的经济靠着发达的工业制造飞速发展

可以看出,中科大之所以强,并非因为城市发展带来了红利。探究原因,要追溯到更久远的历史。
相比于清北复交,中科大要年轻许多。建国初期,中国在科技领域一穷二白。为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培养科技人才,中科大1958年在北京建校。
靠着中科院的力量,中科大一经成立就比肩清北。坊间流传着一句话:“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上科大”。

中科大西区芳华苑,“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的塑像伫立着,这位著名科学家参与了中科大的建校 /中科大校园百科

当时的中科大有多强,从专业就能看出来。最初设立的12个系,有不少是物理热工系、原子核物理和原子核工程系这样的硬核专业[18],目标直指“两弹一星”。
截至1966年,中科大培养了5000名毕业生,他们大多分配到了高校和科研部门工作,成为各自领域的中坚力量。前三届毕业生里出了29位院士,位列全国高校同期第一[19]。
拿着这样一手好牌,成长为今天的顶尖985,想必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事实上,中科大并没有就此顺风顺水的发展下去。
1969年京校外迁,中科大几经周折,最终落户安徽合肥。

2012年4月8日,合肥,每到樱花季,很多游客都会去武汉赏樱,人们不知道的是,中科大的樱花也不逊色

这次艰苦的搬迁令中科大遭受重创。抵达合肥时,教师流失了一半,仪器设备损失一半以上,剩下的人还要面临教学、生活用房严重不足的困境[20]。
然而中科大并没有就此跌下神坛,变成一所普通的地方高校。这是因为,中科大在合肥“二次创业”时,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978年,中科大开设了全国第一个少年班和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4]。这让中科大在全国教育恢复正常时抢占了先机。国内首批毕业的博士生,就有近四成来自中科大[21]。

2018年10月8日,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这所大学的前身就是中科大1978年设立的研究生院

在那个思想还相对封闭的时代,中科大就意识到了要开放办学,不但选派教师和学生出国学习,还邀请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等国际科学家到校讲学,和近百所大学、科研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21]。
这些尝试在今天的任何一所高校都很寻常,但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操作。
高校的发展终究离不开资金,而当时的国家财政并不宽裕,普通高校没太多拨款。
中科大创新的成果得到了上级的肯定,继而入选“七五”期间10所重点高校之一[21]。这次成功“上岸”,让中科大从5亿元专项经费中分得一杯羹[22]。
有了资金,中科大的二次创业开花结果,学校越建越大。化学楼、电子楼、力学楼和各种实验室相继建成,图书馆早在80年代末就通了互联网,校址面积比刚搬来合肥时大了7倍多[21]。

2018年7月18日,合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外景

最值得注意的是,1984年,投资8000万元的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在中科大开工,这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实验室。这一实验室,后来在凝聚态物理学、能源环境科学等领域,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23]。
正是因为敢于创新,中科大的发展没有被地理位置束缚。
80年代,在由李政道发起的中美联合招考物理学研究生项目考试中,中科大考取人数占全国1/4以上[24]。
尽管当时还没有大学排名,由此就能看出,中科大已经起飞。

- 03 -

小规模办学,只为专注科研

凭借锐意创新跻身一流大学之后,中科大并没有“膨胀”。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20年间本科毕业生翻了5倍多,研究生毕业生翻了近12倍[25]。然而,中科大在高校扩招的时代潮流中,硬是坚持着小规模办学。
中科大本科每年招生1860人左右,这一惯例保持了将近20年,直到2020年才微幅扩招,但也只招收了1921人[18][26-27]。
和其他高校一对比,就可以看出中科大招生有多“吝啬”。2020年,北大和清华的本科招生分别4000人上下,浙大本科招生超过6000人,武大甚至达到了7000人以上[28-31]。

2018年8月28日,武汉,武大7000多本科新生参加军训,场面非常壮观

而且,中科大本科只招收理科生,宁愿“偏科”,也不开设五花八门的水专业。前校长朱清时院士就曾说:“我们的使命是培养国家尖端的科学技术人才,尽可能提高学生的水平,而不是学生的人数[27]。”
虽然本科招生少,中科大研究生招生相对多,每招1名本科生就会招3名研究生,这个数字在清华是2.3,而北大只有1.8,这其实也体现着中科大对于科研的重视[7-8][32]。

2016年9月1日,合肥,中科大举行了本科生开学典礼 /微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即便这样,中科大全校也只有3万学生,还不到清华的六成[7][32]。
小规模办学带来的直接好处是,每个学生都能分享到充足的资源。
中科大的经费主要由中科院提供,所以尽管身在地方,经费也非常充足。2019年,中科大获得了32亿财政拨款,比在北京的人大还多8亿[33-34]。

2020年12月6日,北京,中国科学院,这所机构是中国科学界当之无愧的“殿堂”

这些钱花在了哪里?
在高校的决算报告上,占大头的一般是教育和科研两项,而中科大尤其重视科研。
2019年,北大的科研经费是4亿多,清华近5亿,以有钱著称的深大近6亿,而中科大是这三家加起来的两倍多。如果换算成人均,中科大的科研经费是深大7倍以上[32-33][35-38]。
这样优越的科研环境,自然会吸引到顶级的科研人才。
2012年,袁军华教授入选“国家创新人才计划”,决定从哈佛回到母校中科大任教。然而,国家批的经费要小半年才能到位。为了不耽误研究,中科大直接“垫钱”给袁教授建实验室、购买器材[39]。

2018年7月25日,合肥,中科大的科研人员正在实验室里操作复杂的仪器

花钱“抢人”,中科大也丝毫不手软。
为了聘请海外科研人才,中科大在2017年开出极度诱人的条件:年薪45万起,外加一套160平的住房[40]。
科研经费方面,国家支持100万~300万,中科大还会再“按1:1以上的比例配套出资”。对比北大“学院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的表述,中科大诠释了什么叫有钱可以为所欲为[40-41]。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为什么同样是华东五校,中科大和复旦民间知名度差这么远?”一位答主说:中科大在中国存在的意义,不是为了让人夸你牛。
的确,很多人想去好大学,都是看重它们的声望。而对于科大人来说,在这里能有一间安静的实验室,可能才是最吸引他们的。

[1] 网易数读. (2020). 谁才是中国最网红的大学.

[2] QS. (2019). QS Asia University Rankings 2020.

[3] Times Higher Education. (2019).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0.

[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招生章程(2020年).

[5] 复旦大学. (2020). 复旦概况-统计概览.

[6] 同济大学. (2020). 学校概况-统计概览.

[7] 清华大学. (2020). 学校概况-统计资料.

[8] 北京大学. (2019). 北京大学 2019 年基本数据.

[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 历年录取.

[10] 中国人民大学. (2020). 2020年各省(区、市)录取分数线.

[11] 同济大学. (2020). 同济大学2020年各省市录取分数及人数.

[12] Nature Index. (2020). 2020 tables: Institutions - academic.

[13] 科技日报. (2020). 阻断炎症风暴,托珠单抗贡献“中国方案”.

[14] 澎湃新闻. (2020). 2019中国城市GDP排名出炉.

[15] 安徽省统计局. (2020). 2019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6] 合肥市统计局. (2011). 合肥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7] Times Higher Education. (2010).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0-11.

[1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馆. (2020). 大事记.

[1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馆. (20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诞生与快速发展.

[2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馆. (20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文革”冲击与迁校合肥.

[2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馆. (n.d.). 校史概览.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n.d.). 关于“211工程”和“985工程”.

[2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n.d.). NSRL概况-NSRL介绍.

[24] 江鉴. (2015).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展历程初探(1977-1988).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0). 教育统计数据.

[26] 江淮晨报. (2020). 今年科大本科扩招 计划录取1921人.

[27] 中国青年报. (2008). 朱清时院士:学校是净土,社会才有希望.

[28] 澎湃新闻. (2020). 北大4326名新生报到,最小仅15岁.

[29] 清华大学. (2020). 学校概况-统计资料.

[30] 浙江大学. (2020). 最小新生14岁!浙大2020级本科新生数据大揭秘.

[31] 武汉大学本科生院. (2020). 2020年本科招生录取圆满结束.

[3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 信息公开-基本办学数据.

[3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部门决算.

[34] 中国人民大学. (2020). 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部门决算.

[35] 北京大学. (2020). 北京大学2019年度部门决算.

[36] 清华大学. (2020). 清华大学2019年度部门决算.

[37] 深圳大学. (2020). 深圳大学2019年度部门决算.

[38] 深圳大学. (2020). 基本信息-学校简介.

[39] 中国科学报. (2016). 中科大:纯粹的学术环境吸引人才.

[40] 合肥晚报. (2017). 中科大“高端招聘”全球揽才 年薪45万元起.

[41]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9). 诚邀海内外英才参加2020年 北京大学工程科学优秀青年人才国际论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