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中国四大名石——青田 鸡血 巴林 寿山

青田石

青田石,产于浙江省青田县,我国传统的“四大印章石之一”。色彩丰富,花纹奇特。以“叶蜡石”为主,显蜡状,油脂、玻璃光泽,无透明、微透明至半透明,质地坚密细致,是中国篆刻用石最早之石种。目前共分有10大类108种。青田石以“封门”为上品,微透明而谈青略带黄者称封门青。另外,晶莹如玉,照之璨如灯辉,半透明者称灯光冻。色如幽兰,明润纯净,通灵微透者称兰花青。这三“青”于田黄,鸡血石并称为三大佳石,其价值也越来越高。由于封门青的矿脉细,且扭盘曲折,游延于严石之中,量之奇少,色之高雅,质之温润,性之“中庸”,是所有印石中最宜受刀之石,大为篆刻家所青睐。其色彩天然,绝无人工或他石能仿造,容易辨认。鸡血、田青以色浓质艳见长,象徵富贵;封门青则以清新见长,象徵隐逸淡泊,因此,前者可说是“物”(物质)的,而后者则是“灵”(精神)的,专家称封门青为“石中之君子”,十分贴切。

青田石温润似玉,色彩绚丽,种类之多,质地之良,纹理之美,矿藏之博,色彩之永久,为世罕见。自古至今,素有'石艳天下'之称。

地质学者认为青田石属叶腊石,矿石的成因与火山岩和侵入岩有关。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到白垩纪,距今约一亿二千万年。青田石天生丽质、温润艳丽、五彩斑斓,摩氏硬度3-4级,是雕刻工艺品和篆刻的上乘之品。

青田石是'天之骄子',是大自然长期孕育的胎儿。有诗赞:'有石美如玉,青田天下雄',时适盛世,青田石必以其天生丽质的风采向世人展示自己独特的魅力。

青田石位优劣相差甚远,以油脂状的冻石为上品,细腻亮泽不冻为中品,粗糙无光为下品。单色的应以纯净无杂质、无裂痕的冻石为上品,石质基本纯正,细腻光泽,无裂痕为中品,石质粗而光水不足为下品。单色中杂有冻路、冻点或有近似的色相,只要是和谐协调的也属上品。彩色的,应以色形美观,色泽光润、质地细腻无裂痕为中品,色泽灰暗、色形杂乱,质地粗糙或有明显裂痕为下品。有的顽石夹冻石者,若能构成作品的亦属上品。

品评青田石雕作品,一般来讲,首先入眼的是造型,继而是石质、石色,再是题材内容及技巧。一件好的石雕作品,应该是立意新颖、造型美观、石色利用巧妙、石质上乘、刻划周到、技艺精湛等因素的融会综合。

青田石除灯光冻、兰花青、封门青外,还有黄金耀、竹叶青、金玉冻、白果青田、红青田(美人红)、紫檀、蓝花钉、封门三彩(三色)、水藻花、煨冰纹、皮蛋冻、酱油冻等,均于实物名称相类,易辨。近出龙蛋石,系暗红杂石包裹体,内往往有圆或椭圆上品封门青独石,极为珍稀;形成类似田黄,价值亦愈益昂贵。

鸡血石

1、鸡血石是中国独有的珍贵宝石,出产于浙江省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玉岩深山中,为朱砂矿渗透于叶蜡石中交融而成。它具有艳丽鲜红如鸡血般的色彩和亮丽透明如美玉般的光泽。具有如此鲜红色彩并与叶腊石、高岭石和地开石共生的材料却在世界上极为罕见。中国素有“东方玉国”之美称。昌化鸡血石更是稀世珍宝,它形成于 7000万年前的火山活动,发现与开采有1000多年历史,广泛利用兴于明清,早就驰名中外,尤以日本和东南亚,享有盛誉。

昌化鸡血石按其色泽、透明度、光泽度和硬度,分为冻地、软地、刚地、硬地四大类,百余个品种。其中冻地鸡血石为上品。在每一类鸡血石中可根据其色泽、透明度等分出若干品种。以血色多少、鲜艳与否,质地透明程度强弱和纯净的程度为品质高低的评价。

当今,鸡血石不仅仅是石艺家、收藏家的宠物,而且成为人们交际中的珍贵礼品。现作为“历代帝王印章六十颗”之一的“乾隆之宝”印章,珍藏于北京故宫内,被誉为国宝。著名书画家齐白石曾经送给毛泽东一对鸡血石印章,主席一生珍爱。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周恩来总理以国礼赠送田中首相一对命名为“红云图”的昌化鸡血石对章。以后,东南亚掀起了一股收藏、购买鸡血石热,尤为日本。据1990年5月4日台湾《联合报》载;蒋经国晚年以蒋孝武名义赠送行政院长郝柏村一对4cm见方的昌化鸡血石方章,其上刻有“明心见性”、“有道道香”之名,其价值十分昂贵。可见昌化鸡血石之珍贵和被重视的程度已不是金钱可以来评估的。鸡血石除了代表财富,亦代表了权利与智。

2、昌化石产于浙江临安市昌化镇玉山乡。昌化石尤以冻石为最佳,是制作印章的上品。昌化石质比青田石、寿山石坚硬,同样有半透明、微透明之分。昌化石有红、白、黄、灰、紫黑五种颜色。其中以带红色的鸡血石最为著名。鸡血石和寿山田黄、青田灯光冻合称为“印石三宝”。昌化鸡血石以多带鲜红色者为佳,大红袍、刘关张等上好鸡血石最为鲜明,但数量不多,灰色的石材较为普遍。同样是红色,彼此仍有较大的差异,有些石质过硬,刻刀无法雕镂,不受人欢迎。如今昌化鸡血石已封坑,货源难求,因此价格骤涨。

鸡血石质地细腻,洁莹如玉,半透明,以羊脂冻为上,乌冻次之。其色以红为上,对面红次之。鸡血石,天然造就,玲珑别致,不失为石中之珍。

寿山石

福州的寿山石,我国传统的“四大印章”之一。石分布在福州市北郊与连江、罗源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因为寿山矿区开采得早,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经过1500年的采掘,涌现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

寿山石在宝石和彩石学中,属彩石大类的岩石亚类,它的种属,石名很复杂,约有一百多个品种。按传统习惯寿山石的总目一般可分为“田坑”、“水坑”和“山坑”三大类。

田黄石是我国特有的“软宝石”。全世界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1公里的田中出产,因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产量基地,数百年来在早已挖掘殆尽。其材质温润凝腻,在软质雕刻石中居第一品。明清各朝均被当作贡品献入皇宫,被雕刻成御用的玺印及艺术摆件。“黄金万两易得,田黄一颗难求”,田黄属寿山石中的上品,为世所最珍。作为“石中之王”的田黄石,历来价格不菲。文人学士都认为收藏或使用田黄章,比珠宝、翡翠更高雅和有品位。
 
  芙蓉石被称为中国“印石三宝”(田黄、芙蓉、鸡血)之一。芙蓉石洞在月洋山顶峰,石质极为温润,凝脂,细腻,虽不甚透明,然雍雅尽在其中。

高山石通灵莹丽,唯石品多达百种,石质优劣各异,命名多不规范,以色、以相、以产地、以始掘者命名现象都有。以色分类的有红高山、白高山、黄高山、虾背青、巧色高山。以相分类的有高山冻、高山环冻、高山晶、掘性高山、高山桃花冻、高山牛角冻、高山鱼脑冻、高山鱼鳞冻。以产洞命名的有和尚洞高山、大洞高山、玛瑙洞高山、油白洞高山、大健洞高山等等。

寿山石不仅具备了“细、结、润、腻、温、凝”六德,而且在文化、地位等方面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寿山石兼有欣赏、收藏、保值等多种功能,素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1993年,在香港中国文物馆举办的寿山石展览会上,一方重750克的田黄寿星公雕件,售价1000多万港市,价值上升了数十倍;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不断追求精神生活享受,从而推动了寿山石的开发和利用。

巴林石

巴林石,出产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巴林右旗,学名叫叶腊石。与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并称为'中国四大印石'。巴林石色泽斑斓,纹理奇特,质地温润,钟灵毓秀,堪称精美的石头。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发现,并作为贡品进奉朝廷,被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称为'天赐之石'。1973年我国正式大规模勘探开采巴林石。1978年被轻工部正式命名为中国巴林石。到今天,巴林石名品辈出,为中国印章石重重地描出精彩的一笔。

巴林石质细腻,温润柔和,软硬适中,最适于篆刻印章或雕刻精细工艺品,为上乘石料,历来为中外友人所推崇,乃是藏品中之珍品。多次在国内参展,誉满南北东西,从港澳地区,到东南亚各国,从欧美到东瀛,几乎传遍世界,名扬四海。巴林石在出口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以来,一直受到世人瞩目。1979年在美国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展览中,有7件巴林石展品,备受青睐。巴林石作为石文化,内涵丰富,它不仅涵盖着赤峰地区远古文明的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和蒙元文化深厚底蕴,而且将以精美的石文化,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写下重重的一抹。

巴林石的分类命名,基本上采用传统印章石的品名,但也不乏自己的名份。巴林石大体上可分为鸡血石、福黄石、冻石、彩石。

巴林鸡血石,是巴林石中的极品,历来就有'世界鸡血石在中国,中国鸡血石在巴林'的说法。其石质地温润坚实,石上斑斑血迹聚散有致,红光照人,犹如红霞映月,锦上添花。新近开采大块鸡血石,其色彩对比强烈,光彩可人,分外夺目。其大小为国内最大,被称为'中国鸡血石王'。

巴林福黄石,与寿山田黄石不分伯仲,被称为'姊妹石',其石质地透明而柔和,坚而不脆,色泽纯黄无暇,集细、洁、润、腻、温、凝六大要素于一身,凤毛麟角,珍贵至极,金石界素有'一寸福黄三寸金'之说。

巴林彩石,其彩色图案以天然见长,色彩艳丽多姿,纹理惟妙惟肖,美丽奇妙。巴林彩石上绚丽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形式栩栩如生的水草松枝等天然画面,鬼斧神工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奥妙。国内唯巴林盛产彩石,实属独一无二。

巴林冻石,石质细润,同灵清亮,质地细洁,光彩灿烂,颜色妩媚温柔,似婴儿之肌肤,娇嫩无比,其彩霞冻石更为珍贵,洁白透明,肌体中所渗之云霞状红色纹理变化无穷,犹如一幅旭日喷薄,红霞漫天的水彩画,绝非他石之匹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