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经历的“7•20大暴雨”
本文导读:
虽已时隔数日,但7月20日这场突破历史极值的大暴雨却让我记忆犹新。
虽已时隔数日,但7月20日这场突破历史极值的大暴雨却让我记忆犹新。因此,我将那天颇为复杂曲折的回家经历复述一番,留下一个鲜明的注脚。
那天下午四点钟,窗外天空阴霾宛如入夜,已经足足下了一天的大雨似乎劲头更足,密集的雨水已经在半空中布下一张浓郁的灰色水网,遮挡住了百米外的高楼身影。我的领导顾及我上班路途遥远,特地嘱咐我现在就下班回家。
刚走出集团办公楼不过二十米远,伴随大风肆虐的雨水就已把裤子完全打湿,防雨胶鞋也完全失效,被积水灌满。为了不让书包中的文件笔记浸水,我索性把书包带缩到最短,几乎绑在了腋下,把飘摇的雨伞紧紧抱在怀里。就这样,我拖着灌满水的胶鞋,踉踉跄跄、跌跌撞撞跋涉了将近一公里,才走进了地铁一号线“农业南路站”。
虽然母亲事前发微信说地铁二号线已有个别站点因浸水停运,但眼前地铁一号线却一切正常,这让我不禁放下心来,先抬起腿轮流把胶鞋中的积水空出来,然后刷卡乘车。
一号线车厢里的乘客并不多,我很快还找到了座位,但此时列车已经开始每站都额外停留几分钟。我当时想,这可能是其他线路有站点停运,导致整个运行图调整,但我不敢懈怠,马上就在脑海中调整了随后的乘车安排。
根据进站前我蹚水湿透的情况,我认为平日下车的“绿城广场站”外此时一定成了汪洋,即便顺利出站,离家也至少跋涉三公里,还绝不可能找到公交车。所以,我决定比以往多坐两站,到“五一公园站”下车,然后换乘五号线坐到“陇海路站”下车。一来,郑州西部地势高积水少,二来我离家更近。如果地铁在中途停运,那我就只好跟着大家一起出站,找一家最近的酒店临时住下。
按照这个临时计划,我于5点10分顺利抵达了“陇海路站”。车站保安告诉我,A口因为浸水已经封闭,所有乘客只能从地势更高的B口出站。就在此时,我听到了站内广播,地铁一号线又关闭了几处站点,二号线全线停运,不过我刚刚乘坐过的五号线还营运正常。
5点20分,在我看着出站口外的一片泽国发了足足五分钟呆后,我决心跟着少数几个胆大的人一起,走进过膝的积水,紧抱着雨伞,一步一趔趄,小心翼翼地避开电线杆,沿着人行道向路对面走去。
横在面前的桐柏南路此时是一条“大河”,“河面”上飘着为数不多的几辆汽车。我眼看着前面横渡的大个子突然就滑到在了水里,顿时紧张起来,好不容易透过密集的水雾才看清,他是没提防脚下有一道台阶。我把书包紧紧勒在身上,把裤兜里的手机也放进上衣口袋,循着大个子的脚步开始“渡河”。一下子,水就漫到了大腿部位,冰凉而且浑浊!
等我艰难“渡过”桐柏南路,已经几乎全身湿透,只剩胸膛以上部分和书包没有失守。走上人行道台阶后,积水退到了小腿以下。这时有路人告诉我,汝河路水势太大,只能迂回。于是,我跟着他们走进高楼夹道,在过膝的积水中,移动到了文化宫路上。
文化宫路也是一条河,因为街道狭窄水流更猛,多辆汽车相互挤压碰撞,宛如“河里”一块块礁石。人行道上很多人打着伞看着“河水”发呆,其中有不少是急着“过河”接孩子下课的父母。大家叽叽喳喳议论纷纷,有人说水位正在下降,也有人说等会儿水势更大。
我看到,有两个人试着结伴手拉手“过河”,却险些被水流冲倒,又慌乱地退了回来。于是,我在人群中大喊:“谁打算过去?咱们多集合几个人,人越多越安全,千万别自己冒险!”话音刚落,我居然听到前后竟有十几个声音响应,大家很快就聚集到了我的身边。
我鼓起勇气,主动拉起一个八、九岁小姑娘的手,对她的妈妈说:“你拉紧闺女的另一只手”,然后有对其他人说:“大家尽量靠拢走,大家都跟着我!”就这样,在只能看清眼前十米的视界下,我们这些人在齐腰深的水中手拉手“横渡”。就在快走到路中间时,我赫然看到一只硕大的冰箱从眼前漂了过去,这一幕把我身边的小姑娘吓得哇哇大哭起来。
我拽拽她的手,微笑着看她那双含泪的大眼睛,“别怕,跟着叔叔走就行。”我们一行十几个人趟过文化宫路,却在单位积水几乎没过小姑娘脖子的车棚遭遇了险情。看不见的积水下面有几辆被冲倒的电动车,小姑娘一脚就踩进了互相纠缠的车身上,她慌乱绝望的哭声把我吓得汗毛都竖起来了!就在她失去重心快要摔进水里时,我在大伙儿的惊叫中把她拽了出来!
从这个单位大院较浅的积水中走过时,小姑娘拉着我的手怯生生地说,她叫杨雨涵,今年八岁,还小声对我说谢谢。我扭头,正看到她妈妈充满感激的笑容。
沿着汝河路湍急的“河水”一路顺流而下,小姑娘母女到家了,而我继续向前,在没过大腿的积水中走向工人路。这时,面前不远处有一个窨井盖被水流顶开,像音乐喷泉般活力四射,而不远处的一位兄弟,居然一边打伞蹚水一边低头看手机,离“喷泉”越蹚越近。我和身旁一个大汉齐声喊:“别看手机啦!你快掉进去啦!”那兄弟这才回过神儿,忙不迭向我们点头道谢。
和我一样打算趟过工人路这条“河”的,只有身边这个大汉。我们打着伞在大雨中四处巡望,想多找几个同路人,但是等了半天也没有遇到。大汉对我说:“就咱俩吧,敢不敢?看水势没那么大。”我只点点头,因为刚才牵着小姑娘的手实在太累,一句话也不想多说。
在“过河”前,我们俩不仅手挽手肩并肩,索性搂起对方的腰,希望这样增加一些重力。谁知刚刚从人行道迈进齐腰深的“河水”,湍急的水就把我扫了一个趔趄,幸亏大汉眼疾手快,硬生生把我撑了起来。我连忙拉着他的胳膊,重新在“激流”中站好,这才重新稳住节奏。好容易到了马路对面,我长舒了一口气,觉得整个人都要累虚脱了。
大汉和我“上岸”后俨然成了亲密战友,一路边蹚水边聊天。他竟然和我一样在东区上班,一样临时换乘了五号线,一样有一个13岁的女儿!他说,其实他一直都在跟着我,看见我组织一帮人“强渡”,所以才有信心跟我一起再渡条“河”。此时,浑身湿透筋疲力尽的我,心里暖暖的。
当我们七拐八拐走到汝河路北侧时,看着道路上奔流不息的“河水”和不时快速飘过的广告牌、冰柜、小型塑料隔离栏,不禁对望一眼,异口同声说:“先别急着过去,歇歇吧。”说实话,面前昏黄的“河水”,竟然让我想起了老电影《万水千山》,想起红军当年强渡的乌江!
雨一直下,飘落的雨点打湿了我的脸,我拿出一直护在胸前的手机,告诉妻子,我现在就站在小区对面,离家门只有咫尺之遥,但体力有些不支,只能暂时在“河边”调整。
就这样,在调整的四十分钟里,我看到有人试图过河却被水流扫倒,又踉跄地返回,也看到有十几个人围城一个圈,成功地蹚了过去。我眼看着天色越来越晚,“河面”越来越浑浊。
傍晚七点多了,我对大汉说:“哥们儿,咱们得过去了,不然等天黑能见度就够呛了!”于是我们俩手挽手走到积水过膝的马路边。这时,又有两个男人打着伞走到我们身后,其中一个用征询的目光看着我。我看得出来他有些害怕,于是告诉他,我们两个人就“横渡”了工人路,现在如果四个人抱团,成功率就更高。
两个男人没有说话,学着我们俩的样子手挽起手,又靠过来和我们挽在一起。齐腰深的“河水”比四十分钟前更冰凉,更湍急,就像一只无情的大手在不断地推我们。走到一半时,路对面突然有人冲我们喊“危险”,刚才那个用征询眼光看我的男人似乎被吓了一跳,突然想松手往回退!我一把拽住他,高喊一声“别逃跑,都走一半啦!”我明显感觉到那只手哆嗦了一下,终于又稳稳抓住了我的胳膊。
趟过这第四条“河”后,大汉匆匆向我道别,去接自己的女儿。我则踉踉跄跄走进小区,回到了自己温暖的家。
虽然家里停电,虽然筋疲力尽,但我那天晚上一直在回想三个多钟头与风雨洪水搏斗的经历,那小姑娘无助恐惧的眼神、那母亲感激的微笑、那大汉坚定有力的臂膀、那男人濒临动摇的瞬间,还有令我后怕的地铁五号线突发事件……
人在大自然面前是那样的脆弱,即便生活在现代大都市中也同样脆弱不堪。这份脆弱没有谁能单独抵挡,唯有众人众志才可能实现。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有一个让我提前下班的好领导,我能遇到听我组织同心协力的同伴,更重要的是,我总能越过灰蒙蒙的雨雾和昏黄的水流,看到家的样子,鼓起勇气。
END
小编其人
小皮流流(另一网名:皮皮中尉):现为某主流媒体主任编辑,“天涯文学”签约作家,“360个人图书馆”原创达人;在本职中品味业务骨干的充实,在读书写作中聆听先哲的教诲,在陪伴妻子女儿的过程中体会最纯真的快乐。
历史推荐
每周一至周五晚20:00,咱们在“铭语铭言”不见不散。
关注公众号
鼓励支持小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