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经理如何摆脱多头受气
关键词:质量经理、受气、定规、正道
质量部门应该是一个企业的权威部门,掌管着所有合作厂家物料准入的生杀大权,同时对内部生产制造的过程和产品检验又有一票否决权,质量人员应该是一言九鼎的角色。
可实际上,一个企业阵亡率最高的岗位恐怕就是质量人员了,尤其是质量经理。
质量经理这个岗位可不好干,干好了那是应该的,一旦出现问题,各个口子的人都质问你,怎么搞得?
尤其还直达天庭,发不出货、窝工、返工以及失败成本等,老板直接电话就下来了,心脏弱一点的人,都不能干这个岗位。
所以很多人说,质量这个岗位是负面情绪岗位,经常被八大门派围攻于光明顶,好事却一个没有。
质量经理如何摆脱多头受气的局面,需要从自身、方法、外界等思考入手,无谓抱怨和甩锅都无济于事。
下面是一个企业质量工作画像,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一头,车间的投诉。别以为质量经理管着车间产品生产的质量,有质量处罚权,实际上质量经理同时也被车间人员约束着.
一旦上线物料质量问题影响生产,车间也会提交物料质量异常单,投诉质量经理的疏忽造成生产线停工、窝工,有的甚至是返工。
车间人员经常责问质量经理:这个物料质量是怎么检验的,全线停产,下午没活干了,今天绩效工分质量部门得补给我,另外货发不出去,与车间无关!
新产品投产时,车间人员也经常质问质量经理:这个产品自从投产后,就没顺过,不是图纸出问题,就是物料出问题,还有装配也是疙疙瘩瘩的,总是配合不好......你们质量部门是怎么把关的。
二头,营销的质问。质量经理电话响个不停:怎么回事,说好今天要发货的,怎么就停产了,这可是我的大客户,罚款罚的厉害.
另外这批货如果不能按时发货,后面二期订单也会飞掉,你们不抓紧,我只能向老板汇报了!......
现在客户那里的产品大批量出现问题,你们质量部门赶紧派人到现场,分析原因,事情闹大了!......
三头,客户的责难。客户一封传真过来:请你司生产或质量副总,明天上去XX时去XX会议室报到,接受约谈和质询,并提交原因分析报告和整改报告,后续供货任务暂停等等。
自然一番赔礼道歉在所难免,于是整个质量部门忙碌起来,人员安排、客户联系、现场分析、紧急生产、整改善后、报告编写等等。
所有这些,都是在高度的负面情绪下运转。
所有部门都有好的消息、坏的消息,营销、研发部门好的消息多一些,生产、工程、采购部门好、坏消息一般大差不差,均等,只有质量部门全是坏消息,因为质量的好消息都是应该的、正常的。
四头,最大的头,老板的震惊。老板是喜欢听好消息的人,成功研发了一个好产品,营销中了一个大单.
一听物料质量问题导致货发不出去,还要被客户罚款影响后面订单,就气不打一处来:XX,你怎么回事,质量是怎么检验的,体系是怎么执行的?
由于质量部门没有好消息,有的只有坏消息,老板耳朵里全是质量部门的负面消息,于是质量人员尤其质量经理像走马灯似的,城头天天换大王旗!
五头,最不应该的还受供应商的气。别以为你看错了,就是供应商。
往往,质量人员质问供应商,物料质量怎么会出问题,马上解释、连夜整改。
可是人家供应商也有一大通理论:我们是按照你们图纸做的,图纸这点没有详细规定---图纸交底有问题;
上次我们向你们技术部门反映这种物料材质会有变形风险,你们没有答复......,我们没有错,不信你可以去核实!
一下子将质量人员置于半空之中,头不着天脚不着地,巨大的扯皮必将随之而来。
于是受了一大堆气的质量人员,还哀求供应商先帮忙解决,一切后面再说。人家可是帮忙的哟,你说气不气?!
......
私以为,这些问题还是出在质量部门自己身上,一是新产品转产前端控制不力,二是供应商准入把关不严,三是问题出现溯源不够;四是考核权不会使用,把关不严、考核不够,很多问题就只能烂在自己手里。
第一,新产品转产把关不力
首先研发图纸交底做的很不到位,有的连自己的企业内部都没有新产品转产评审机制。
研发部门下达一个整体性、主观性物料描述,只有原理图,没有加工图纸、没有参数细节、没有完整工艺要求...,总之是奉行“没有主义”.
捧一件试制品,指手画脚、囫囵吞枣向供应商交代一番,而且美其名曰第一次做,自己也搞不懂细节,好像这样一说他就可以脱身了,产品出现问题全是供应商的。
其次质检技术交底,质量部门稳坐钓鱼台,前期新产品移交、试产时不露面、不拜访、不交待,实行“三不”主义。
没有在供应商试产时安排专人驻场指导,只把问题止于入库来料检验(大错已铸就,必然影响生产),而不是走出去将问题物料止步于供应商出厂前,这是区分一个质量部门工作水平高低的典型特征。
国内很多企业把供应商看作是一个“变好器”,这边不管输入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另一边一定会出来一个漂漂亮亮、品质一流的物件,即使有时自己心里都对他们的能力犯嘀咕,像不像掩耳盗铃?!
几次稀里糊涂的交付供应商生产后,就成为铁律了,若后面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再问询技术部门时,他们的回答很艺术:以前是怎么生产的?!
第二,供应商准入把关不严
供应商的管理重在选择,事后与其相关的80%工作量就取决于此。
很多企业整个采购部门一片忙乱,一会儿物料质量问题,一会儿供应商产能供应不上,一会儿包装运输出问题,一会儿供应商人员闹辞职......
事后一核计,闹来闹去的就是那几个供应商,基本上都属于遇人不淑,交友不慎。
问题是他的低效生产成本一定会拐弯抹角地转嫁到你头上,切不能眼不看为净。
所以,握有供应商准入否决权的质量部门,要认真、严格履约自己的职责,而不是随大流,否则后面吃的苦头都是因为自己前面不作为造成的。
开展尽职调研,现在的年代,眼见都不一定为实,PS手段太高明了。
现场检查按供应商各工序作业指导书、首末件检验和设备治具保养。
考察一个企业运转是否顺畅、高效、效益,一般有质量、成本、交期、服务四个方面,排在首位的一定是质量,因为它是后面三个的前提条件。
质量品质管理是选择一个供应商最重要的考察方面,所有的反映都在现场。
一是一线人员有无有效的标准作业指导书,看看作业指导书的版本和年代,抽问几位一线人员,熟悉不熟悉指导书上的步骤、细节和注意事项,就知道他们运转是几张皮?
有没有首末件检验制度,检验的工具在哪,当天的首末件检验记录在哪(也有必要检查近三个月的首末件检验记录),近一个月出现过的问题,问题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的等等......
这样一通问下来,这个供应商的生产过程质量管控水平了解的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二是过程中有无执行不制造、不传递次品的理念。近一个月有无出现过问题,出现问题是把次品扔到一边,还是停线找寻根源,前期处理的记录和报告在哪?
成品一次检验合格率是多少,造成一次检验合格率不高的原因有那几大类,问题闭环措施在哪?
这里主要检查供应商质量问题“四不放过”原则执行的如何?三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误砍柴工。
设备、模具的后天维护保养就决定了生产制造质量水平。到现场往机器旁一看,设备、模具保养记录表,润滑油、抹布、毛刷在哪里,保养有哪些内容,多长或使用多少次保养一次,是操作工自己保养还是有专门人员保养?日常保养和专业大修是如何实施的?
第三,问题出现溯源不够
产品质量出问题不能一改了之,供应商物料出问题不能一换了之,供应商不能一罚了之。
没有外包供应商培养和绩效管理,80%的战略寻源成果就会在18个月内消失殆尽。
加强对外包供应商工作绩效管理,首当其冲就是产品质量管理,质量控制部门平时要做好产品问题信息统计、分类和分析工作。
每月梳理出涉及到每一家外包供应商的产品质量问题,采取约谈、现场查看等形式,以保证每一个问题都能够追到根、溯到源,真正闭环处理;
对待外包供应商,要有帮助他就是帮助我们自己的意识,供应商出现问题,问题源头很多时候是出在我们自己身上,即使是他内部的问题。
伙伴关系不是仅仅挂在口头上的,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多部门复杂问题主动牵头不够,产品质量问题有很多不是一个部门的问题,跨部门质量问题比比皆是。
没有一个部门愿意挑头去刨根问底解决问题,这时候主管质量工作的质检部门不身先士卒,没有问题到我为止的决心和毅力。
哪一个只有部分责任牵扯部门愿意牵头呢,他们的冠冕理由可是研发、生产、采购任务太忙了!
质量部门要说服老板重视质量,必须要用老板听得懂的语言来说质量问题,那就是质量成本---金钱。
质量狭义指产品或服务质量,广义指工作质量,国际企业联合会测算,质量管理比较先进的企业因工作质量造成的损失占销售额的5%左右,一般企业则高达15-25%,这是一笔多大的财富。
丰田出了问题,有“现地现物”和“五个为什么”处理机制,也是意在第一时间去事发现场,进行抽丝剥茧式的检查,找出真正原因。
连问五个“为什么”,丰田知道,一般经过这个辅导程序的,都会发现存在某个更深层问题的征兆,如质量控制、员工培训、工艺文件、团队架构、问题处理流程以及下一级供应商管理等。
第四,考核权不会使用
把关不严、考核不够,很多问题就只能烂在自己手里。
针对上述问题,质量部门有没有应对之策,有没有考核的权力,有了权力之后能不能够正确行使。
譬如,新产品转产这道最容易产生问题的关口,质量部门有没有提前介入把关:
一是新产品设计、试制阶段,明确产品目标质量、目标成本和工程设计方案,有无邀请营销、采购、工艺、生产和设备相关专业人员参加方案评审,彻底找出不合适的地方;
二是批量试制阶段,小批试制是否已经评审通过,完成原材料标准、技术标准、工艺标准、作业指导书、设备管理标准、工装夹具标准、测量及检验标准、包装标准、运输标准、标准成本和标准消耗定额、销售手册编制、评审工作,相关方生产及辅助人员培训与教育均已完成;
正式生产阶段前期,与所有供应商是否全面书面确认所有技术、工艺和问题答复,在这些方面不落实,质量部门可以不签字转产,同时可以考核图纸、设计质量不合格,这是你的权力,你会用吗?
对待供应商绩效,质量部门你们当真了吗?
每天会认真记录供应商问题吗,主动协调内部资源帮助供应商进行问题溯源了吗?
每月会汇总一份当月所有供应商问题,然后分别书面函告对方了吗,以上考核结果必须与其付款、未来新业务合作以及优秀供应商评价挂钩了吗?
奖罚分明,即使再严格,只要公正、公平、公开,外包供应商也是乐意接受的,就怕不明不白的处罚。
如果不能认认真真、清清爽爽的执行这些看似简单、琐碎的事务,那么管好供应商物料、交期、服务质量等工作就是一句空话。
当然质量问题的彻底解决,还要依靠老板。
因为只有人的素质提升了,经营质量才会提高;只有经营质量提高了,产品质量才会提高。
质量人员要学会在质量问题出现之前,懂得预防和预警,要善于提前以金钱损失的方式向老板汇报质量苗头问题,因为老板只认钱,然后借老板之力,落实质量规则;
而不是等到质量问题最终大爆发涌向自己时,让老板打电话给自己,那时已一切晚矣。
质量管理人员,是在岗位上窝囊走一回,还是做有原则的科学管理者,不是怨天尤人,还得看自己怎么做。
作者 : 周洪涛
--- END ---
你的关注是我最大的动力,请点击右下角“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