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明星和纪录片相处融洽,最好的办法就是拍他老家

年关迫近,乡音依依,人和城市的故事再度成为餐桌上的热门话题。
曾经,“回到生长的土地”这一仪式性的欢腾,能带给我们最深的抚慰。如今随着城镇化的加速以及随之而来的人口迁徙,人们的故土记忆正在不可避免地凋零坍圮。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00后一代已经越来越少人能像父辈那样自然地使用方言。这种文化失落感,多少让人和城市的关系日渐疏离。昨天(2月9号)完结的《奇妙之城》里,王晓晨在青岛海边秒变“抓虾女皇后”的场景,倒算是城市节目里的一种“文艺复兴”。
《奇妙之城》是优酷出品的城市纪实探索节目,六期节目分别了邀请周深、肖战、吴磊、白宇、许魏洲、王晓晨,让他们前往贵阳、重庆、厦门、西安、克拉玛依、青岛六座城市,以本地明星视角探索城市的奇妙。
在撩拨人们思乡之情时,《奇妙之城》也破除了明星和纪录片“八字不合”的定律。当明星回到自己生长的土地上,流露出观众鲜少知晓的另一面。周深在贵阳街头问路人有没有听过《爽爽的贵阳》,肖战用重庆话要求面店老板“起硬点”,白宇在西安有一群不把他当明星的朋友……
获得豆瓣8.7高分并冲到优酷“文化纪实热榜”TOP1的《奇妙之城》,和常见的明星旅行综艺有何不同?揭开人与地的深切联系,探索人间烟火的呈现方式,《奇妙之城》成为开年爆款绝非偶然。
明星的寻根之旅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讲的是古代游子的愁绪。《奇妙之城》为明星们策划的寻根之旅,则是在借用他们的“故乡视角”,呈现更加真实的城市形象。
明星为观众当导游的形式,既有陌生化的新颖观感,也在个体经验的调用中实现了“情绪共享”。白宇和发小争论掰馍的手艺,显然比网络百科的文字描述更加生动;在周深和友人的互怼中,贵阳人的幽默语言和直爽个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呈现;肖战带你进入重庆防空洞的地下世界,代入感是不是秒杀线下密室?
即便不带粉丝滤镜,看着明星津津乐道为家乡打call,观众也很容易产生跨越空间的亲切感,萌生我也想去看看的探索欲。因为那种刻在记忆里的情感式安利,没有一丝一毫的掺假。
白宇和讲解员在西安路边吃油泼面,滚滚热油燃起辣子香味你馋了没有?周深用空灵的声音唱《传奇》的溶洞,竟然一时间让人分不清顶级录音设备和溶洞谁的效果好;肖战介绍美食的时候宛如吃播:“你看这油好巴适嘛!”
难怪《奇妙之城》在线上线下都掀起了“打卡同款地”的热潮,明星在节目中展现自然一面很容易把粉丝转化成节目粉,把观众转化成打卡人。这种共鸣感,也是其他节目形式难以企及的。
卸下星光,许魏洲在父亲面前变成了中二少年,吴磊成了好奇宝宝问“海豚会咬人吗”;周深规劝母校的学妹“少玩手机”,并用自己低谷期经历鼓励大家;三十而立的白宇,吐露因为角色给自己想法带来的转变。“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你要更加坚定自己内心的声音。”
在2月3日《奇妙之城》媒体看片会上,优酷平台和萧寒导演都坚信优质的作品能够吸引更多的同路人。明星可以放下包袱做一回“返乡人”,为节目吸引更多受众。优酷则发挥平台优势,利用优质IP联动助力,实现1+1>2的传播效果。
以许魏洲在播的《风起霓裳》为例,作为陕西省“三年重点文艺创作行动计划”的重大项目,与《奇妙之城》传播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的调性契合。优酷为两大IP打造了联名海报并在微博上和两大官微一起宣推,为文化IP的破圈联动做出了新尝试。
让明星和纪录片相处融洽,最好的办法就是拍他老家。六位明星与《奇妙之城》的合作,是一种双赢选择,也是双方寻找“同路人”的一拍即合。相比过去硬商务的“拉郎配”,《奇妙之城》以优质内容成为合作基础,让明星和节目主创团队都找到了各自最舒服的相处方式。
人与城的百态图鉴
社会人类学家项飙曾感慨“附近的消失”。全球化席卷而来,信息爆炸充斥视野。人们更多关注“家里头”或“全世界”,中间这一层“生活的附近”反而被忽略和遗落了。
真实鲜活的“附近”,被精准但冰冷的数据的“附近”取代。你有多久没在家的附近走路逛吃,却对三公里以内的外卖了如指掌?《奇妙之城》对于“附近”的询唤有点惊醒梦中人的意思:最了解一座城市的人,是与它朝夕相处的普通人。
《奇妙之城》采用“明星+素人”的双线叙事,多角度呈现城市生活图景,打造的是人与城的百态图鉴。大卫和婷婷一家边走边和邻居打招呼,那种“七十二家房客”的人情社会让人如沐春风。
素人的加入,为《奇妙之城》提供了宏观叙事之外的微观视角。形形色色的人间烟火,更有代入感也更容易让观众共鸣。第五期保护野生动物的老赵,坚持的是特别质朴的原则:“因为我们曾经伤害它们,所以现在对它们好是应该的。”他带着孙女喂狐狸,夕阳之下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也在代际间传递。
第三期扎根厦门的外国人大卫,虽然听不懂闽南话,却从南音演唱中获得灵感。他做的两款啤酒“沙坡头”和“沙坡尾”,恰恰是从邻居阿姨的爱情故事转化而来;第一期外表叛逆内心柔软的贝姨,在母亲去世自己成家的喜悲之间有了领悟。他告诉叛逆期的学生,自由和爱并不矛盾。
人物群像的嬉笑怒骂背后,皆是有趣的灵魂。故事有矛盾有开端有结尾,独立成篇就像一章章都市奇人传记。而在他们生活轨迹的纵横交错间,正是当代城市互为音符的生活协奏曲。
每期结尾,人们都在各自的小世界奔忙。贵阳的苗族古歌整理者叠贵带女儿去吃长桌宴,厦门的李厦生白衣飘飘地站在八市档口卖沙茶面,克拉玛依的公交车马波司机下班后变身滑板发烧友。这些人与城的故事“共时性”地发生着,过去发生过,未来也将还发生。
不同于浅表性的复刻城市景观,《奇妙之城》提取的是“人和城市”之间的精神共性:虽然城市形象在不断变迁,但是人和城的“个性”不会改变。周深说人们看到的只是贵阳的冰山一角,吴磊羡慕鼓浪屿上的慢生活。最后一期王晓晨对青岛的感知文艺知性:“徐志摩有说佛罗伦萨是翡冷翠,但我觉得青岛就是中国的翡冷翠。”
素人们对城市的感悟则相对生活化:塔依从克拉玛依的戈壁汲取面对外界的勇气,杰哥身上有厦门人爱拼才会赢的品质,啸雷身上有西安古都的骄傲和现代化挣扎。
城市纪实节目新航向
在法国社会心理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看来,集体记忆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的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奇妙之城》对于城市的还原,不仅在于美食、民俗、建筑等人间烟火,更在于它建构的新时代城市集体记忆。
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也因为爱上一座城,而觉得它越来越鲜活。《奇妙之城》的镜头下,重庆的火辣外向,西安的厚重沉稳,贵阳的恣意洒脱,厦门的岁月静好,克拉玛依的勇敢坚毅,青岛的土洋结合宛如一个个真实人物站在观众面前。
看片会上,导演萧寒如是总结创作构思:“我们想呈现一个特别鲜活,有人情味的,有生命质感的,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的样子。”《奇妙之城》凝聚的集体记忆,既形成了城市的新名片,也让观众对城市产生了归属感,深化了本土价值认同。
肖战对重庆的认知非常地道:“你可以说这座城市是网红,但我更喜欢称它为江湖,豪情万丈又温婉细腻。”明星的话语传播解锁了纪录片的年轻化表达,他们的乡愁有了切实的内容依托和抒发渠道。网友对城市个性的热烈讨论,正是源于《奇妙之城》纪录片年轻化的成功实践。
去年底,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优酷人文趋势前瞻思享会主题是“讲真,就很酷!”《奇妙之城》在展现俗世美好的同时,也从不回避现实的纷繁琐碎。一焱扛起生活重担,父亲老迈她要把自己锻炼成农场最强的劳动力;婷婷和大卫对酒馆经营的争吵,是实干派和梦想家的龃龉。
正是这种真实,实现了优酷人文与用户深度的情感交互。纪录片节上,优酷发布了包括《中国,我们的故事》《暗夜读心》《他乡的童年Ⅱ》在内的25部纪实文化节目,足见纪实类内容在其内容矩阵中的重要地位。
而《奇妙之城》所代表的“纪实+综艺”流派,已经在纪录片的新边界上迈出重要一步。“明星+素人”提供了双视角,“纪实+综艺”丰富了表现形式,与明星嘉宾的IP联动开发了新玩法。
为了契合国家“就地过年”的号召,不少观众异地过年的情况也牵动着《奇妙之城》的心绪。此心安处是吾乡,《奇妙之城》和新华网联合发起的“就地过年,一样精彩”互动小程序,一解游子乡愁。
点击小程序,选择家乡和所在城市即可收获祝福海报。如果碰巧家乡正是《奇妙之城》中的六城之一,海报当中还有节目嘉宾的语音解锁。厦门版海报,吴磊说:“厦门是一个可以让人慢下来,去感受内心的一个城市。”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俗换旧俗。目前已有45万+网友守护了平安年,不知道这种互联网新民俗会不会成为下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