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苑轶事 | 翰林杏坛闻见录(一)
一
李瑞清藏一汉砖砚,上有“黄龙”二篆字,乃清人阮元旧物。内刻有“阮芸台校十三经之砚”“阮芸台砖之二”等题字,墨池前有清人翁方纲单刀刻铭文,泥质甚细,发墨极佳,略带黄红色。李氏视为镇斋之砚,不轻易示人,常倩人刻书画闲章曰“黄龙砚斋”。
二
胡小石先生钟爱弟子,授课之余,常邀学生数人,或是去城南城北几个老字号菜馆品尝佳肴,或是去清凉山扫叶楼饮茶品茗,或是到夫子庙秦淮河畔小摊上吃“油氽豆腐干”。作为一个“美食家”,胡小石先生推重“饮食文化”,更陶醉于和弟子、友人饮酒赋诗、纵论文史的氛围。他曾不止一次讲过:“平生有三好,一好读书,二好赋诗挥毫,三好东坡肉。”他在40年代曾自创一道菜,人称“胡先生豆腐”,至今还载于“金陵菜谱”。
三
高二适博学工书,然不喜人称其为书法家。若有人欲求其书法,而盛称其为书法家者,必怒而斥逐之。若称其诗佳、学问好,欲得其诗而咏之,必喜而挥笔书其诗作以赠。高先生晚年,须装假牙,某主治医师欲求先生书法,先生严词拒绝,宁可不装。其好友林散之闻知后,托人对医生说:“高先生不书,我来书。”遂精心书一条幅赠之,此事方圆满解决。
四
1962年,哈尔滨师范学院召开知识分子座谈会,苏渊雷、游寿、戚佑烈、曹汉奇、周齐、张聿飞、孙昌荫、孙占文八位先生出席。其中,游先生是女性,张聿飞先生腿有疾,拄杖,苏先生于是戏称八人为“八仙”。文革期间,“八仙”俱遭迫害,被污称为“八大怪”。如今,这个词已褪去了当年的贬义,成为八位高才俊德的专称。
五
游寿先生成就斐然,却淡泊名利,始终过着简朴的生活。先生的房间,地面是最简单的水泥地面,先生的卧榻是一张简易折叠床。室内除四壁图书之外,几乎没有家具陈设,只有几把简单的折叠椅和一张很小的写字台。一台黑白电视机是先生生前最现代化的家用电器。先生盛装墨汁的容器常常就是一个塑料盒。
六
学者、诗人苏渊雷先生,新中国成立初期寓居上海长乐路。庭院中有海棠三株,奇石数峰。每花开时节,招友人来访,则设几案于花下,与宾客醉吟其间或写字作画,群贤雅集,人称有元代顾阿瑛玉山草堂之遗风。
七
周齐先生兴趣广泛,性格幽默。1986年中秋节,周先生书写杜甫的诗句“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还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落款里,周先生幽默地写到:“那时对青年的管理太差,以至于破坏了树木,直到今日依然这样。另外'犊子’这个美称那时就有了。现在又是中秋节,我的这幅字,写在既无梨枣,又无任何树木的庭院里。”当时,周先生住在(哈尔滨师范学院)江南校区14栋。
八
哈师大历史系教授栾继生先生,书法师承名家,造诣颇深。一日,一眼科医生朋友求字,栾先生略加思索,写下四个大字:“返清复明”。举座皆惊,遂奉若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