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永彬:我所经历的过年那些事-北方的年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我所经历的过年那些事  -北方的年

作者 | 谢永彬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145e3125e)

   2   长大后北方的年
六二年全家返乡,每年又过起北方河南农村的大年。那时虽然物质匮乏生活艰苦,有苦也有甜,回想来还是蛮有味道的。
那时都很贫穷,一个劳动日只有几毛钱。生产队年终结算,家庭劳动力多的能分个几十块钱,人口多劳动力少的缺粮户,不说使钱还欠生产队的缺粮款呢。过年没钱也要想办法啊!只能变买点粮食什么的,先渡过了年再说。
进入腊月,生产队都会支起粉锅下粉条,各家各户排号端着粉面,去下几格粉条过年。二十三过小年吃火烧,那时哪有钱买呀?只好端着和好面的瓦盆,带着油、盐,揑个䄻杆,到有傲子家加工火烧。
过了二十三开始赶年集,家里生产队菜园分的有白菜、萝卜、葱、韭菜。自家喂的有鸡子、鸡蛋,生产队搾的棉仔油。赶集无非是买点猪肉,鱼、红纸鞭炮一类的过年用品,乡下人割肉有句口头禅:乡巴佬去割肉,不是臀尖是槽头。每当年关天气寒冷,经常天降鹅毛大雪,河里坑里都会结上厚厚的冰。太阳一出来冰雪融化,赶集的人来人往,街道上都成了稀泥糊汤子。人们只好穿上高腰、浅腰、骆驼鞍胶鞋、泥几上街赶集,我们队的驴娃突发奇想,用两个洋铁盒钻两眼儿,用绳子栓在鞋底上,如同踩高桥一样,惹的人哄堂大笑。
那年代,人们穿的都是黑土布老棉袄,谁要是有件蓝呢子毛领大倘,那绝对的时髦又拉风,会引起多少羡慕的眼光。
计划经济的时代,一切物资都是凭票供应。逢过年国家也会给农民分配点物资。按人头每人多少煤油,多少盒火柴,几根白河桥香烟。白河桥香烟是南阳卷烟厂生产的,六十年代是一毛二分钱一,后来又涨到两毛三。好抽又便宜享有盛名,一直是紧俏货。只有干部和光棍们才能购买到,抽白河桥香烟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老百姓买不起香烟,抽的都是旱烟袋把儿。
一般百姓有喜事接待客人,都会找干部或光棍们,去供销社买一条或几盒白河桥烟接待客人,以显示家庭背景和人脉。能抽白河桥烟的是光棍,吸南阳红、南阳绿等贵烟是眼子。
有一家农户为儿子订了一门亲事,约好由媒人带领亲家来认门。家里赶紧托人买白河烟,不知道是关系不硬还是什么原因,始终没有买来,只好买了几盒4毛多钱的南阳红支应门事。次日媒人带领亲家登门,家人慌忙笑脸相迎,引领客人入堂屋入座。沏上上好的茶叶茶,小心给媒人和亲家奉上南阳红香烟。亲家公一看,是南阳红烟,脸一下秃噜下来,二话不说站起来就走。家人慌忙拉住亲家询问原由,亲家公忿忿地说:"连个白河桥烟都买不来,恁这家儿标准的老鳖一户,闺女过门咋过日子?这门亲事算了!散胡儿!″由于世俗偏见,好好的一门亲事,因为一盒白河烟就这么散了。
二十八贴花花,这一天家家门上贴对联。那时集市上没有买印刷对联的,家家买张红纸,找识字会写毛笔字的人帮助手写。这时有些会写毛笔字的人,搬张桌子到街上,帮人写对子挣几个小钱。当年街上的刘金堂、王万合都曾在街上写过对联。那时是个讲阶级斗争、大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所书写的春联也极富时代感。
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进行兴无灭资阶级斗争
继续革命
学理论 学科学 破除封建迷信
讲家史 讲社史 不忘阶级斗争
…………
六十年代初,农村以红薯为主粮,红薯面、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小麦产量低,好的生产队每人一年能分一、多百斤小麦,一般生产队每人只有几十斤,真正的粮食上了"缸″。
过年只能蒸少的量白面馍,为了留着过年照客,过年初一最多初二,能吃白馍,往后只能吃花卷和狐狸头馍了。偶尔也蒸点枣山花馍。
三十晚上放了炮吃饺子,饺子煮熟了,头碗子端起来先敬灶王爷,说起灶王爷百姓都喜欢他,他掌管全家祸福,上天言好事,下世保平安。家里生了小孩就把孩子寄到他名下,保佑小孩少灾少难健康成长。灶王爷姓张名云昌,小孩也就随了他的姓改名张某某。到门口敬天敬地敬祖先,保佑全家一年平安万事如意。
那个年代没电视也没春晚, 吃完饺子,在门口放一根拦门棍,挡住一切邪气入户。关上大门在当门房间火盆拢起一盆劈柴火,开始了一年一度的熬年守夜。一年难得的一次闲叚,全家聚集在一起,畅谈这过往的时光。孩子们不时往火灰里丢进几粒包谷豆,火盆里不时爆出一棵雪、玉米花。冬夜里屋外静静地飘着雪花,贪玩的孩童经不起瞌睡虫的侵袭,早已沉沉睡着了。
天昏昏的未亮,村庄上就响起了劈劈吧吧的鞭炮声,预示着新的一年开始了。小孩们对这个时辰是最敏感了,早早起床穿好了棉袄棉裤,拿起早已准备好的手电筒、自制的煤油灯,冲出了家门,朝着炮响的方向飞奔。在放过炮的门口照着,不拉着燃烧过的炮纸,寻找着没有爆炸的鞭炮,"这有一个!″"你丑丑,这个还带看稔呢!"这两个为争抡一个若稔炮,还大打出手了呢!"嘣″!那个孩子的口袋炸了个大窟窿,原来他把还在燃着的炮装进口袋里了,刚穿上的新棉袄炸了个大洞,回家这顿打是少不了了。"这家儿有!″"这家儿木有,木任啥儿!″"走走走!小孩子大清早说话咋恁不吉利呢!″这家主人脸黑嗓着哄撵这群小孩。
孩子们摸着鼓囊囊的口袋,兴高采烈地满载而归。把一个个没稔炮却断露出火药,排成一个圆圈,点着其中的一个,"刺日"着了一圈,发出耀眼的火光,"哈哈?哈哈哈!一个个咧开大嘴笑个不停,初一的早晨是孩子们的天下。
早上吃罢饺子,人们带上香烛纸钱、供品鞭炮,带上全家人等前往祖上先辈坟茔,祭祀缅怀对亲人的哀思。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响彻原野,一缕缕青烟飘浮在雪白的大地下。祭奠先人的孝文化,在中国这片大地上传承了数千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年初二早上吃罢饭,走亲戚的人们岭岭埂埂地开始出发了。那时没有交通工具,只有干部职工家庭有自行车,牛车也只有队干部和牛把走远亲戚才能使,大部分只能地儿跑。用红包单包着果盒,用木棍挑着或担着走亲戚。那时走亲戚的礼品可没有现在那么豪华上档次,用粗黄纸叠个长方形果盒,里面装上饼干、米花扳、兰花根,糖角一类的点心,外面再用黄包装纸一包,放个红果贴纸经子梱个十字就成了,拿手一摇里面呼拉拉响,俗话就叫他"呼拉拉″。大方的家还带包红、白糖。一般的拿包呼拉拉点心果子就能走亲戚。到亲戚家响午好吃好喝的管顿饭,临走时再稍个包带包点心果子,亲戚啥也木落白赔一顿饭,要是喝酒就赔得更多了。那时由于步行一天只能串一家亲戚,可不象现在开着车一天能串好几家,还不耽误回家吃饭。
小孩们是最好走亲戚,半路上可以打开果盒偷吃几块解解十,再包上也不显,走亲戚家再挣点压腰钱。所以小孩子都喜欢争着走亲戚,往往一包呼拉拉能走一春上亲戚。那年代生活艰苦,谁家过年也无准备多少东西,有句顺口溜说得好,"亲戚走到初七、八,又木豆腐又木碴。这就是那时的真实写照。
年里儿结婚的新郎,过了年一定要到老岳父家认亲,我们宛东有个土规矩"撂新客",新郎官一看见撂新客的望眼害怕。不过这撂新客的人也是势利眼,东家有权势地位他们也不敢胡来,新郎官只要有眼色,见了他们掏根烟说几句奉承好听话,撂家做做样子说几句吓唬话也就过去了。
大苗庄小孩三舅章记哥,那年结了婚过年到龙池认亲。老常家是庄上大户有名声,他也幽默喜欢开玩笑。来到龙池庄边几个年青人迎了上来,他给一个一个散了排烟,笑着说:"恁撂不撂,恁要撂我睡这,恁请随便撂了!" 几个年青人木腔的布拉布拉头说:"谁敢撂你啊!俺几个是来接你的。″他这个认亲事当笑话徐道了好几年。
要是一般家再没有个挡事的知客,那新郎官儿可就惨了,轻者鼻青脸肿,重者撂地断胳膊断 腿的都有。
社会在进步在发展,社会文明程度在一步提高,那种愚昧的旧恶习早已绝迹了。

作者简介

谢永彬,曾在苗店中心学校、苗店镇教办室工作,生于1946年,爱好广泛:弹琴,手工,雕塑,书法,根艺,蛋雕,收藏,尤其鸡蛋上雕刻作画为当地一绝。

往期精选

1.【行走天下】湖南探亲之旅之一   寻梦白石渡
2.【行走天下】湖南探亲之旅 之二  邓家塘车站与两湾洞古村落
3.【行走天下】湖南探亲之旅之三   郴州
4.【行走天下】湖南探亲之旅 之四 衡阳
5.当年的铁脚牛车
6.【红色基因代代传 之一】苗店唐北地下交通站
7.【红色基因代代传 之二】建设中的苗店红军广场
8.【红色基因代代传 之三】苗店红军小学
9.【红色基因代代传 之四】薪火传承,不忘初心---记苗店老革命苗清发的后代们
10.怀念大哥苗文兴
11.【千年古镇话沧桑--苗店历史寻踪】(一) 千年古集市-龙泉镇
12.【千年古镇话沧桑--苗店历史寻踪】(二)汉代三座石桥-三近桥
13.【千年古镇话沧桑--苗店历史寻踪】(三)千年名观一一刘平观
14.品读三哥忆母亲旧作,追思亲人传孝道文化
15.【千年古镇话沧桑-苗店历史寻踪】(六)苗店名字的由来
16.【千年古镇话沧桑--苗店历史寻踪】苗店的石塔禅寺
17.我家几张合影照的故事
18.殇与呼:保护乡村古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19.狗年也话狗:回忆我小时候养的一条土狗-“乌嘴”
20.打虎小英雄
21.学习先烈革命优良传统 发扬救死扶伤为民精神-记社旗人民医院观《共产党人刘少奇》后有感
22.社旗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学习先烈革命精神 献出一片诚至爱心
23.【红色基因代代传 之五】  覃甦师长牺牲时的见证者-贺彪
24.难忘我人生中的两次灾难
25.我儿时的游戏
26.一段尘封历史的开启-“胡服”秘过唐北地下交通站
27.社旗国防魂
28.乡村记忆‖  生产队时期的麦收画面,至今仍让我回味
29.乡村记忆‖生产队系列--积肥
30.乡村记忆‖那个时代的农村建房  之一 备料
31.乡村记忆‖那个时代的农村建房  之二 盖草房
32.乡村记忆‖那个时代的农村建房  之三 盖瓦房
33.谢永彬◇那些儿时听过的家乡民谣,你还记得几首?(一)
34.谢永彬◇那些儿时听过的家乡民谣,你还记得几首?(二)
35.谢永彬◇这些乡村谚语你还记得吗

36.谢永彬◇向民间戏曲文化传承者致敬

37.我一个河南人,却难忘当年在湖南外婆家的南方饭菜

38.焦枝铁路大会战- 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39.乡村记忆◇谢永彬‖磨桃秫面

40.乡村记忆◇谢永彬‖蒸桃秫面馍

41.三十元钱的故事

42.飞越时空的六小时-文友助力千里成功找到老同学

43.民间故事‖ "金马驹"的故事

44.民间故事‖ 苗店马河“铜炮潭”的传说

45.岁月如歌 ‖ 转瞬甲子,别梦依稀的韶关铁中(1)

46.岁月如歌 ‖ 转瞬甲子,别梦依稀的韶关铁中(2)

47.岁月如歌 ‖ 转瞬甲子,别梦依稀的韶关铁中(3)

48.岁月如歌 ‖ 转瞬甲子,别梦依稀的韶关铁中(4)

49.岁月如歌‖ 转瞬甲子 别梦依稀的源潭铁中 (1 )

50.岁月如歌‖ 转瞬甲子 别梦依稀的源潭铁中 (2)

51.岁月如歌‖ 转瞬甲子 别梦依稀的源潭铁中 (3)

52.教师节征文57‖ 谢永彬:我的高小班主任李汉群老师

53.托起希望的太阳-记老伴原苗店中心小学校长苗春荣

54.谢永彬:重游南粤旧地 共叙同窗深情 01

55.谢永彬:重游南粤旧地 共叙同窗深情 02

56.谢永彬:重游南粤旧地 共叙同窗深情 03

57.谢永彬:重游南粤旧地 共叙同窗深情 04

58.谢永彬:我所经历的过年那些事 -南方的年

乡土文学《乡土赊旗》(Hometown Sheqi)发布

总编 | 赵华胜

总顾问 | 王学章  王书义  梁铜勋  刘永科

特约作者 | 晓辉  丽萍  尚钞  春雨  松克  春兰

特约美编  |  穆青冬

(所有排名不分先后)

(0)

相关推荐

  • 南阳白河河床惊现3.6米长古象牙化石

    顶端新闻·河南日报记者 孟向东 曾倩 视频/李栀子 "钓鱼'钓'出来一个3米多长的古代象牙化石!"近日,南阳白河惊现古代纳玛象牙化石的消息让大家惊呆了! 8月6日上午,在南阳市宛城 ...

  • 同样出身贫寒,为什么红楼二尤遭遇凄惨,邢岫烟却成第一流人物?

    <红楼梦>贾家"白玉为堂金做马",并不止富贵,还有诗礼文明之意."白玉为堂"与苏东坡号"玉堂"有关.苏家一门父子三学士,体现的是 ...

  • 马富海||【散文】白河桥之恋

            白河桥之恋 文/马富海 一 北京的天安门城楼:南阳的白河大桥,是刻在我童年记忆里的两大雄伟建筑.它们是站在低洼处的我,能看到的两座隐隐约约的山峰,承载了我对远方.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期待和 ...

  • 刘明月||【散文】谈烟聊趣

               谈 烟 聊 趣                        文/ 刘明月 香烟,也就是烟叶,人们燃着拼命地吸.吸了吐了,吐了再吸,呛住了,"咳咳咳!"很难受 ...

  • 经世罕见南阳老照片,挥不去悠悠故乡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阳人过去吃饭很随意,喜欢"圪蹴"那儿吃. 泰古车糖厂旧址,现解放路南头,南阳最早的制糖厂,源自香港. 南阳琉璃桥和奎章阁,位于河街口处,曾经的古宛城白河码头. ...

  • 谢永彬:我所经历的过年那些事 -南方的年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我所经历的过年那些事-南方的年 作者 | 谢永彬 原创 | 乡土赊旗 ...

  • 谢永彬:清明节忆母亲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清明节忆母亲 作者 | 谢永彬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 ...

  • 谢永彬:两位党的地下工作者后代在北京相聚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两位党的地下工作者后代在北京相聚 作者 | 谢永彬 ...

  • 谢永彬:重游南粤旧地 共叙同窗深情 04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重游南粤旧地 共叙同窗深情 作者 | 谢永彬 原创 | 乡土赊旗(I ...

  • 谢永彬:重游南粤旧地 共叙同窗深情 03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重游南粤旧地 共叙同窗深情 作者 | 谢永彬 原创 | 乡土赊旗(I ...

  • 谢永彬:重游南粤旧地 共叙同窗深情 01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重游南粤旧地 共叙同窗深情 作者 | 谢永彬 原创 | 乡土赊旗(I ...

  • 过年那些事

    在线支付以后,我已经被数字奴役.看到支付数字,完全不加思考,惯性地就去做了. 坐出租车,看到表跳到5.80.扫码,输入数字,输入密码,点击确认.完美! 我乐滋滋地打开车门,下车离开. "五块 ...

  • 过年那些事(二)

    就如小时候放暑假,必须有一半的时间泡在河里:过年的时候,必须有一天是去挖折耳根. 立春前后的折耳根,刚刚冒出一点嫩芽.有些等不及的,长出了一两片叶子.即便这样,也不招摇,服帖地贴着大地.我们找到折耳根 ...

  • 过年那些事(三)

    今天,就年三十了!年前的计划还有好些没有完成. 不管那些任务有没有完成,年还是得过!睡了个懒觉,慢悠悠起来.在屋头转悠几圈,竟然没有早饭的愿望.老公吃完早饭,就开始忙活起来.我这级别,只能是打下手.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