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异人录:赵缩手之死

生老病死,是生命的一部分,人们也总是喜生而厌死,但谁也绕不开死亡,哪怕他活过二百岁,终究还是要死的。

本故事出自《夷坚志-赵缩手》作者:洪迈(南宋)

赵缩手,本名不知叫什么,只知他原本是普州(今四川安岳、遂宁一带)的读书人。说他在少年时有一回,他父母给了一些钱让他去成都买书,可是半路上他遇见一方外之人,也不知谈了些什么,他后来便弃家出游了。等到 宋高宗 绍兴末年时,他已经一百多岁,还喜欢往来于彭汉之间(四川彭州和四川广汉之间)。

再说他每当走在路上,两只手总是插在胸间,因此人们称他为“赵缩手”。如果有人请他吃饭,他也不管多少统统吃光,若是有酒也喝得一干二净,一杯不嫌少,百杯不嫌多,总之你只要是给酒他就喝,但有时候他也整天都不吃不喝。在外人看起来,他活得很快乐洒脱。有时喝醉了他还常常说起当年“文潞公”(北宋宰相文彦博)入蜀的事,他说的是详详细细,就跟他亲眼看见了一样。不过若是他日在把这个事重新问他,他却又说不知道。

再说黄仲秉(黄钧,字仲秉,四川绵竹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家还请画师为赵缩手作了写真供奉,成都人房伟还称赞他说:“养气近术,谈道近禅,被褐怀玉,其乐也天。欲去即去,欲住即往,缩手袖间,孰测其故?”(参考解释:这个人养气的功夫接近于道术,谈起道来又像是禅法,虽然身上穿得不好,但肚子里有真材实学,他的快乐很天真,想走就走,想留就留,两只手缩在袖子里,谁也不知道他这是在搞什么东东!)

而赵缩手看到他这话却笑着说:“养气怎么能说是术呢?禅与道是一回事,哪里有分别呢?我只是把手缩在胸间,并非是在袖子里!”说完他又取笔写道:“似驴无觜(嘴),似牛无角,文殊普贤,摸索不著。”(这一句是回答“缩手袖间,孰测其故?”)又自赞说:“红尘中白云里,好个道人活计。无事东行西行,有时半醒半醉。相逢大笑高谈,不是胡歌虏沸。除非同道方知,同道世间有几?

再说一个事,说绵竹人袁仲举,当时久病在身,刚好赵缩手路过他家,便邀请赵来家饮酒,当时在座的还有黄仲秉。席间袁仲举问说:“我现在病得这么严重,不知先生有没有法子治一治?”

当时赵也不正面回答,只是写下一首歌,那词说:“我有屋三间,柱用八山,周回四壁海遮阑,万象森罗为斗栱,瓦盖青天无漏,得多年结就因缘,修成功行满三年,降得火龙伏得虎,陆地通仙。

吕洞宾

他还说这歌词是吕洞宾所作,他自己也有一首要送给袁仲举,那歌说:“损屋一间儿,好与支持,休教风雨等闲欺。 觅个带修安稳路,休遣人知。 须是著便宜,运转临时, 祅知险里却防危, 透得玄关归去路, 方步云梯。”歌罢又满饮数杯,没有再说话他便走了。

当时黄仲秉跟他一起走的,在路上黄还问他是什么意思,他也只是说:“我在词中说得明白,不用多言了。”之后又过了十天,袁仲举死了。

再说什邡县这块儿有个风俗,就是在正月时会为卫真人(卫元嵩,南北朝人,死于什邡县。)过生日,到时道俗两众大集会非常热闹,当然了赵缩手也会去。这年正月赵缩手寓居在谢氏家里,临要给卫真人过生日的前一天晚上,赵对谢家人说:“我住在你家不方便,把这个床借给我,我搬到别处去住。”

等到天亮后,他径直去了谢家对门的一座小寺,然后找了一个房间,摆好床自己在上面跏趺而坐。当时寺里有好多人,都奇怪他怎么只是坐着不说话,于是有人上前查看,发现他已经没有呼吸了。当时与会者有数千人之多,听说他坐着死了,都争相过来参观,有的还以香火致敬,就这样又过了三天才火化,当时人们发现他的骨头都是钩联在一起如锁子一般。

沐阳呓语:

这种“锁子骨”在《夷坚志》中出现过很多次,当时代表修行人有所成就。其来源相传是唐代时,一西域僧人在一个妓女坟前焚香礼拜赞叹,周围的人都说这是一荡妇坟有什么好赞叹,谁知那僧人说这是锁骨菩萨,不信挖开来看,后来挖开一看果然如僧人所说锁子骨。

再回头说他写的歌词,黄仲秉作为当事人又是进士出身,都看不明白,我就更看不明白了,不过他死得倒也洒脱着实令我羡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