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程砚秋欧洲考察思考京剧舞台的布景灯光(三)写意舞台美术精神的初步思考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作者简介:蔡端俊,厦门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程派资深票友,台北醉霜国剧研究社会员、響宴程派票社副社长,程派门户网站“秋风起”版主。
从程砚秋欧洲考察思考京剧舞台的布景灯光(三)写意舞台美术精神的初步思考
从程先生带回来的这些提示和意见中,我以为无论关于布景或灯光的采用上,都指向一个隐含着的很本质的内涵,这里暂且概括为“写意舞台美术精神”,它是写意剧的一个万变不离其中的“写意精神”的一个方面,这不仅是中国(乃至东方)戏剧的精神,也是中国艺术的神髓,比如国画、书法、国乐、诗词皆源于此。写意剧的行为就是“以歌舞演故事”的高度艺术抽象化的表演,一个以写意和抽象作表演的戏剧,如果不把这样的精神贯通到舞台的其它因素中,必然不能使得整个舞台和谐为一。特别是勉强地把写实剧里写实性的因素蒙头盖脸、贪图现成、不分青红皂白地安插进去,更是如同眼中沙、肉中刺一样使得全剧隐隐作痛。从程先生的带来的这些资讯中,我们应当明白,无论京剧舞台怎样改良出新,它的出路未必没有,而且还是有大可为之处的,但无论前途如何求索,它的一个必然方向就是“写意舞台美术精神”,只有崇尚这种精神,张扬这种精神,绞尽脑汁地去表现出这种精神,写意剧才会翻陈出新、独树一格而且赏心悦目。
关于舞台美术程先生有很多具体而微的分析和意见,在《话剧导演管窥》一文中论述得最为详尽而深刻。关于布景,程先生谈到在他的时代,对于更早时尝试采用过的比如画板景,雕刻景之类的布景方式已是归入末流、乏人问津了,而经历淘尽黄沙之后仍然活跃于舞台的布景类型约可分为四类:(1)垂幔,(2) 五扇围屏,(3)一扇大围屏,(4)写实主义布景。这个顺序,同时也是程先生对于布景采用的优劣取舍的顺序。先生对写实布景的的意见是,假如写实布景没有达到真的精神,反而愈加觉得假,愈加觉得死,所以在当时已不被重视了。我们很容易理解,欧洲的舞台上的写实布景的水平是足以乱真的,比如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Konstantin Sergejewitsch Stanislawski)的四面墙理论中,我们就足以感受到西方写实布景的地道在于构造实景舞台至令人真假不辨,身临其境的地步,不论亭台楼阁,车水马龙无不以真实做复制,那才是写实!相反地,那种画一片比例失调,半尴不尬的画片就来标榜“真实”,除了令人反觉得假,反觉得碍眼之外,实在没什么可取之处。
何况,小片实景的采用与京剧表演中时空的频繁转换根本无法合拍,彻底无法满足移步换景,时过景迁的美妙境界,徒有作茧自缚的阻碍而已,莫怪在前人实践中就已经落入末流了。因此程先生视垂幔为最符合于条件的上品,而这个条件即是:倾向于自然,追求自然的目的,以平凡的设施,却要使人能得到深刻的印象。先生这里所谓的自然,应当理解为自然而然,令观众可以有视若不见的自在,不作突兀之感,不作怪异之举,平常中见意境,舒朗中见精妙,蕴涵着大象无形的道理。作为一个舞台,通常是封闭的舞台(而非露底的舞台),当中就自然有一面墙的存在,这面墙既然存在就是舞台的背景,最传统的京剧习惯以守旧来装饰这面墙,固然守旧也可以制作得极尽精美、富丽堂皇,却未必能符合剧情,那么在装饰这面不得不存在的墙上便可以值得好好下一番功夫了,这就是自然而为的。垂幔作为可以构建这面墙的一种方式,也是自然而然的,由此我们可以把垂幔看成一个广义的概念,如今的时代,不是只有“幔”唯一可以作为构造这面墙的材料,只要选择处理得当,其他材料也不失为上品,但至少应具有垂幔的几个基本特性,如中立性,写意性,自然性,而且自然之中要能高于守旧,如何高?守旧已经符合中立性、自然性的需求,那么令布景还要同时散发出写意性,与演剧的气氛基调融为一体,便有了真正的拔高。反观当今舞台,虽每每使用垂幔,却总是言不及意,千篇一律,至多完成中立性和自然性,而且还比不上守旧的精美富丽、古色古香,戏常常是浓墨重彩的古装,却衬以现代气息和风格的纱幔布幔,隐约之中反而离间了舞台效果,我以为只更加等而下之罢了!
布景的构成主要包含三大要素,线条、块状、颜色。程先生最强调颜色一节,他认为布景的颜色可以指挥观众的情感,要他冷就冷,要他热就热,要他烦闷就烦闷,要他快乐就快乐,要他兴奋就兴奋······我们晓得色调的运用十分灵活巧妙,一种抽象的视觉冲击能给人以情绪的反应,而且是不知不觉不刻意之间,却印象深刻。关于色彩的感情象征,大抵上可以作简单的概括,黄色富有庄严华贵的气质;赤色最为强烈,可以代表恐怖或是喜悦;青色则太冷静忧郁······如此不一而足,而且色彩对情感的影响也不是唯一确准的,可能因人而异,这只能全看导演的取舍了。当然,在背景上直接施以一片单调的颜色是很愚蠢呆板的做法,这样既不能达到自然而然反倒会给人以惊吓,令观众视觉上产生乏闷,如何以主色调为主题,辅以线条、块状格局,设计抽象中立性的背景,正是舞台布景设计的大有可为,大有想象空间之处了。
谈及颜色,牵涉到颜色的亮暗对比,自然涉及灯光。程先生论导演艺术时谈到,一个导演,至少已经把他的生命的60%寄托于灯光组了,因为灯光给予了布景以灵魂。可见灯光在程先生心目中的地位之重要,他希望灯光能够达到的它应有的威力,至少以明暗的变化,使演员动作于明暗之中,能增加布景的效果,并能使舞台上显露一种诗意的错觉,可是这光的施用,要不失自然的理由。“诗意”和“自然”两个词已经是第二次提及,它在在表达出程先生对于灯光曼妙所能创造的境界的一种理想,而这个理想又要在自然流动的如诗如画之中实现,其中艰难可想而知。程先生有生之年所作的艺术实践,仅在《荒山泪》和《春闺梦》中,尝试采用了黯淡的灯光以烘托凄楚的气氛,一则为当时条件所限,一则是先生的谨慎与严谨。但对于明暗的基本原则,程先生认为,舞台的灯光是一种模仿,好像写实;但它又是一种暗示,好像写意。因此喜剧的光明亮,悲剧的光则阴冷。这一理论并不艰深,再一次点明“写意性”舞台美术的理念,十分值得我们思考和运用。显然,在一个剧中,随着剧情和人物心里的变化,用灯光时稍加些心思必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在所见国内的舞台上,其实连泛光和聚光的专业运用都十分不足,庸言其他。对于色光,先生谈起是不厌其细的,可是态度却十分保留,因为色光如魔术,一不小心则要弄巧成拙、贻笑大方。我们都晓得颜色的叠加原理,如果在原有的舞台布景和服装上加上变幻的色光,将在观众视觉上呈现完全不同的变化,所以色光固然神奇,是要在服装、道具、布景、化妆的设计中同时考量的,故而应当慎而又慎。总之,如何在舞台上以写意的原则,构图的原则,气氛烘托的原则,巧妙的综合运用脚光、边光、顶光、泛光、聚光、强光、淡光、色光,万万不可忽视,且其中大有文章可作,应是很专业而精细(如电影中)的事业。
以上是程先生在欧洲及欧洲归来后,对于戏曲改良出路关于布景和灯光部分的许许多多的建议和提示,其中一个诉之欲出的内核即是“写意的舞台美术精神”,循着这样一个精神的原则,在当代的京剧为代表的写意剧舞台的上,应当有更多更新颖巧妙的思路及可为之方向。在绞尽脑汁闭门造车的同时,借鉴其他艺术和演剧门类的可取之处向来是前辈大师们的美德,这里努力写下一些零星的想法和收获,以作他山之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