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袈裟放火烧山,金池长老的历史原型,比《西游记》里还要残酷
《西游记》是中国一部集大成的神魔小说,里面儒释道三种思想杂糅,在唐僧取经的故事框架下,融合了许多中国的神仙鬼怪和诸佛菩萨等等。
里面很多故事都是来自于佛界的故事,比如说孙悟空在菩提祖师那里学艺的故事,有一次菩提祖师问孙悟空要学什么法术,说了很多个类别。
结果这个孙猴子是这也不学,那也不学,气的菩提祖师是当场教训悟空,用戒尺敲打悟空的头,结果悟空很聪明,知道菩提祖师的意思要他半夜来自己房间里传授到真正的法术。
这个故事当初看的时候,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其实这个故事是直接照搬的佛界六祖慧能的故事,菩提祖师教授悟空功夫,为什么要三更半夜,这个看似不合理的地方,主要是因为这个故事的原形是六祖慧能。
但这个故事还没结束,吴承恩逮住这个故事不放松,紧接着继续模仿这个故事,不过这个故事再出现,就到了唐三藏和孙悟空在观音禅院里了。
这个故事也很出名,说的是在观音禅院,有个修行很高的金池长老,见到唐僧的锦襕袈裟之后,喜欢的不得了,顿时就起了歹心,不但想要把这个袈裟占为己有,而且还要放火烧死唐僧。
很多人都说,这个是说明了财不外露的道理,也有的批评说,这不是在污蔑和尚吗,其实都不是,因为这个故事,同样也是完全照搬了《六祖坛经》里的故事。
而且在历史上,真实的故事,其实远比观音禅院里的金池长老还要残忍,金池长老多少还有点一时鬼迷心窍受人蛊惑的意思,但现实中这可是个有预谋,坚定的要烧死对方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一个叫慧能,一个叫神秀,慧能在寺庙里只是一个烧火做饭的佣人,而神秀是公认的当时寺庙里最优秀的,能力最强的僧人,是冯墓山的“上座”。
在唐代寺院的组织结构里,最高管理层是所谓“三纲”,掌管人事权和财权,而上座就是“三纲”之一。
从法律角度来看,“三纲”如果杀了寺院的佃农或奴婢,不用抵命,只判两年徒刑。如果反过来,佃农或奴婢不要说杀了“三纲”,哪怕只是动手打了他们,也会判绞刑;如果没动手,只是骂了几句,那也要判两年徒刑。
这两个人虽然是地位悬殊,但是在同一件事上却面临着同样的“机会”,说的是同样的机会,其实全寺的人都知道,神秀基本上就是内定的了,所以没人给他竞争。
这就是他们的师傅,五祖弘忍要选一个接班人,因为大家都觉得非神秀莫属,所以也没人给神秀竞争,但是为了显示公平,弘忍法师让大家根据自己的悟道心得写一首诗。
结果慧能和神秀各写了一首诗,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就直接引用流传最广的版本了,神秀写的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而慧能写的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两首诗,以普通人的水平,似乎也能刚看出来高下,明显慧能的水平要比神秀要高。
但弘忍法师看了没说话,直接打了慧能三下戒尺,结果就是慧能法师半夜来找弘忍,这才有了半夜传法的故事。
因为神秀的势力很大,连寺庙的主持弘忍法师,都不敢当面表扬慧能,只能是半夜传授衣钵,也就是一件作为禅宗祖师的信物袈裟,在西游记里就是那一件锦襕袈裟,同样是作为唐僧取经的信物。
袈裟衣钵传了之后,弘忍让慧能连夜离开寺里,因为他知道,如果寺里的人知道了衣钵传给了慧能,一定会加害于他,于是慧能连夜坐船离开了。
天亮之后,寺里的众人果然发现了衣钵已经给了慧能,于是大家都展开了追击,慧能躲到了山里,于是众人就放火烧山,一定要把袈裟弄到手。
以上的故事,没有一丝杜撰,全部都是出自《六祖坛经》,后面慧能历经千辛万苦才躲过了追杀,这故事可比金池长老临时起意要烧死唐僧残忍多了。
吴承恩把这个故事写进了西游记,丝毫没有对金池长老不敬的意思,相反的是,现实中其实更加残忍和不可原谅的情节,小说了都淡化了,最后甚至还弄个了黑熊精老背锅,可见作者也算是个厚道之人了。
你对金池长老夺取袈裟,要烧死唐僧的情节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