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老李侃门球之53篇
第五十三篇
《 “三问推演”训练法 》
老李:老张啊,前两天我看你们队练球,怎么总见大伙儿在一块儿七嘴八舌地议论,老半天也打不了一杆球哇?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老张:正好,今天我就准备给你说说这个问题。你那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们队是在进行“三问推演”训练。
老李:什么叫“三问推演”训练呀?我还真是第一次听说,好好给我介绍介绍吧。
老张: 以前我们一探讨有关门球训练、门球技术的问题,总是要提到一句话,那就是 —— 要想打好门球,惟有苦练。这是门球人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所有门球爱好者的共识。但是,究竟如何搞好门球的技战术训练,却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当前,我们还没有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门球训练体制、机制、制度、教材、规划、师资、设施以及检验、考核、评比等完善配套、正规成型的东西。
老李:没错儿,大家都知道需要训练、必须训练。但究竟应该怎么练,谁也拿不出个具体的办法来。就连咱们市里的代表队,我看也是大伙儿到一块儿随随便便地打一打,就算是训练了。
老张:各地、市的代表队大致都是这样,就更不要说广大基层门球人群了。像你所说的那种情况,那叫做典型的“以打代练、以玩代练”,这种现象可以说是走遍大江南北处处可见、相当普遍。这种所谓的训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中国门球向高水准、竞技型发展的步伐。
老李:那怎么办呀?怎么才能改变这种“以打代练、以玩代练”的现象呀?
老张:要说练门球基本功,咱们早就探讨过。你忘了,在《要想打好门球,惟有苦练》的那部分,不是谈了10个专题吗。比如:练球五步法等等。我今天说的这个“三问推演”训练法,是专门儿针对技战术综合训练的。这是我们通过多年的训练实践,总结摸索出来的一种技战结合、研(讨)练(习)交融的训练方法。
老李:那你就详细给我介绍介绍吧。
老张:所谓“三问”,就是对训练中的每一杆球,教练员和击球员,在具体实施之前都要先回答三个问题。
老李:就是先说清楚了、弄明白了,然后再打球。
老张:是这么个道理。具体地讲就是:
击球之前:
一问教练员 —— 做什么?即听到裁判员呼某号球后,按照你的思路,这个球要做(干)什么?如:开局阶段,是一门留驻?还是击球进场?进场以后到哪儿去?干什么?中、终局阶段的每一杆球怎么打?往哪儿打?等等。
老李:这是在考察、检验教练员的整体战略思维和具体战术布局吧?
老张:没错儿。作为一名指挥员,必须做到走一步看三步,脑子里始终应当有一个带有一定“提前量”的预案才行。不能临时抱佛脚或犹豫不决。这是第一问。
二问教练员 —— 为什么?即某号球采取如上技战术行动(措施)的理论依据、战术意图是什么?要说出个道道儿来,不能一问三不知。这一点能够突出体现人的整体(即全局)战术意识。
老李:就是要求你教练员指挥队员所走的每一步棋,都应当有个说道儿,得讲出个一、二、三才行。
老张:不错,是那么个意思。这就是要求临场指挥员的头脑要清醒,思路要明晰,胸中要有图,心里要有数。
老李:那接下来还要问什么?
老张:问完了教练员,就该问击球员了。
待教练员回答后:
一问击球员 —— 做什么?即依据教练员的指令应该做什么?自己有什么想法?之所以这样问,意在了解击球员对指令的领会、理解程度;检验教练与队员的战术意识是否大致(基本)趋同。
老李:这个比较简单,教练怎么指挥我就怎么打呗。
老张:那可不一定。有些队员就不一定能迅速理解教练的意图,需要反复询问;也有不少人会有自己的想法,甚至坚持自己的意见。这也不是坏事,说明队员进入情况了,动脑子思考问题了,有自己的主见了。什么叫战术意识呀?这就是最典型、最实际、最朴素、最基础的战术意识。我们所进行的训练就是研究探讨式的,需要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意见。出现了这种情况,就可以暂时停下来,组织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最终做到逐步意见相近、趋于一致。
老李:这一问中的“自己有什么想法”我看问的好。这样可以畅所欲言,相互探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就是你刚才说的,最终提高的是所有队员的战术意识,这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
老张:更重要的是检验教练员和队员的战术思想是否趋同。
老李:是不是看他们之间有多少共同的看法、相近的思路、一样的设想呀?
老张:对。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通过实践培养提高球队整体战术意识的一个非常实际、非常有用的好方法。
老李:那第二问应该问什么?
老张:问完了干什么,接着就是:
二问击球员 —— 怎么做?即具体到每一杆球应该怎么打?为什么要那样打?依据是什么?
老李:应该这样问一问。不然的话,我看好多人都是什么也不考虑,随随便便就是一杆,太缺乏任务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了。老张,问完了教练和队员各两个问题以后,接着干什么?
老张:教练员、击球员回答完以上两个问题后,所有参训者各抒己见,研讨争辩。最后由训练组织者归纳梳理,分析利弊,统一思想,确定方案。
老李:这叫做“集思广益,归纳梳理;分析利弊,集中统一”。完了以后又该干什么?
老张:方案确定后,进入推演阶段,击球员开始击球。待击出的球停稳,依据场上所形成的最新态势,以及必然造成对己方的利弊条件等等,紧接着向击球员提出:
第三个问题 —— 为什么?即形成场上当前态势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经验教训?下一步应该怎么办?谈谈个人的战术构想。
老李:球一击出去、停稳,场上就立即会形成一种蕴含着攻防对峙的整体态势。如果光说说造成这种态势的原因和经验教训还可以,要谈谈下一步怎么办和战术构想就有点儿难了。
老张:必须这样训练才行。否则光知道打球,从来不问一个是什么?为什么?不在这些问题上用脑子可不行。门球战术意识怎么才能提高?就是要从小处着眼,在每一个球、每一杆儿上做文章。
老李:恐怕这是击球员的一个普遍的弱点,不愿多动脑子,不愿多问几个为什么。看来是得进行“三问”,不说出个所以然来就不能通过。下边儿接着怎么办?
老张:击球员回答完,教练员再回答:
第三个问题 —— 怎么办?依据场上所形成的最新态势,说出下一、两步的战术构想和理论依据。
老李:这就考验教练员的随机应变能力啦。按照你原来的设想,击球员把球一击出去,有可能如愿兑现,也有可能出现小的纰漏或者明显的漏洞。接下来怎么办?要说出一两步棋和战术理论依据。是有点儿难呀!不过,还非得这样训练才行,不然就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老张:教练员和击球员都回答完第三个问题后,就立即按他们所说、所想的去现场操作、实际检验。一次不行就两次,可以反复多次,直至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老李:这样训练,大家讨论问题用的时间有点儿太多了吧?半天才能打一杆儿球!这可是个问题呀!
老张:不错,这种训练方法的特点就是:整个训练过程,停停打打,打打停停,步步推进,层层剖析。这样做,由于研讨的时间多,实际打球的时间少,按一天6 — 8个小时训练,极有可能打不了(完)一场完整的球。
老李:我看你两天也打不完一场球。
老张:但是,做为具有一定技术水准的竞技型球队,只有这样练,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往前走。既练应用技能,更练战术思想。研练的过程,就是教练与队员、队员与队员之间相互了解,熟悉思路,摸清特点,融汇磨合的过程,从而使球队的整体素质得到稳步提升。久而久之,定能做到 —— 心有灵犀一点通,此处无声胜有声。浑然一体,不分彼此,默契配合,如同一人。经常参加“三问推演”训练的同志都深有感触。他们说:“表面上看,我们是少打了几杆球,可实际上比毫无目的地整天打着玩儿,收获要大的多!”。大家把“三问推演”训练形象地比喻为 —— 算明白帐,做明白事,打明白球,当明白人!这种训练方法的关键在于:让参训者对每一杆球都做到了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老李:有道理。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竞技型的球队就得这样训练才行。如果老是“以打代练、以玩代练”,永远也提不高。
老张:说到底,门球训练,无论技术、战术,还是技战术综合训练,都是一项强脑力劳动。必须静下心,稳住神,钻进去,走出来,琢磨透了再打,打完了再琢磨。摸爬滚打,反反复复,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惟有如此,才能练出真功夫,悟出新内涵,达到新境界。“咋咋呼呼一阵风”、“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以打代练,以玩代练”……,如若纯为康乐,无可厚非;如若打着“练”的旗号,那就是在欺骗自己、枉费光阴!
老李:太对啦,门球技战术训练不光是动动手脚,他还包含着脑力劳动。不动脑子,光看眼前那个球,其他的什么都不管不顾,那叫什么击球员?那叫木头人儿,连机器人都不如!
老张:这回知道什么叫“三问推演”训练法了吧?也知道为什么大家伙儿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了吧?
老李:清楚啦,清楚啦!这个方法不错,以后我们队也得这样训练。如果有什么问题,我们再随时请教你。
老张:没问题,我是随叫随到。大伙儿一块儿研究探讨,谁让咱们是老球友哇。今天就先聊到这儿吧?
老李:好了,今天对我来说,可以说是收获大大的!就等着下回接着听你讲啦。再见啦!
(整理:花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