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问134:脑脊液中的蛋白如何分析?

一、定量分析

脑脊液蛋白质含量与获取部位有关,

腰穿脑脊液正常蛋白含量为0.2~0.4g/L,

小脑延髓池穿刺脑脊液蛋白含量为0.1~0.25g/L,

侧脑室穿刺脑脊液蛋白含量为0.05~0.15g/L。

还与年龄有关,儿童含量较低,

成人稍高,老年人又比成年人高;

早产儿脑脊液蛋白含量可达2.0g/L, 新生儿为0.8~1.0g/L, 出生2个月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

临床意义:

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增高,通常提示: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蛛网膜颗粒吸收减少、脑脊液循环阻塞以及鞘内球蛋白合成增多等。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神经梅毒、脑炎等,也可见于非炎性疾病、中枢肿瘤占位和脑出血等。

脑脊液和血液中清蛋白比例即蛋白商是判断血脑屏障完整程度的重要指标;

与两者球蛋白比例结合考虑,则构成免疫球蛋白指数,是判断中枢内是否有蛋白合成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等疾病的重要参考指标

脑脊液若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即细胞数正常,而蛋白量明显升高,则对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有提示性意义。

二、特殊蛋白质测定

1)碱性髓鞘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

反映中枢内髓鞘完整性的破坏

2)胶质纤维酸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

GFAP是星形胶质细胞的骨架蛋白,以中间微丝蛋白和可溶性蛋白两种形式存在于胶质细胞的胞质中在AD、FTD等痴呆以及正常压力性脑积水等有痴呆表现的患者,脑脊液中GFAP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未有证据表明其中含量变化与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相关。脑脊液GFAP含量与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症状缺损相关,可提示MS患者病情的进展,而在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中,GFAP水平则可更高,这与其病理表现上星形胶质细胞损伤较退髓鞘改变更明显是一致的。随着治疗后病情的好转,GFAP水平可有较为显著的降低。

3)14-3-3蛋白:升高常提示较短时间内神经细胞的大量死亡,主要发生于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感染性脑病、横贯性脊髓炎、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发性硬化、血管炎、线粒体脑肌病、脑肿瘤等,伴有神经细胞大量死亡的疾病中。而血管性痴呆或阿尔茨海默病等进程相对缓慢的痴呆疾病,14-3-3蛋白水平贝较低。

4)Tau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中存在大量异常修饰的Tau蛋白,其对AD病理过程发生有重要作用,常被用于临床AD的检测,其敏感性可达到80%,特异性达到90%

FTD、路易体痴呆(LBD),可正常或仅有轻度升高。

对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患者,显著升高的总Tau蛋白提示有进展成为AD的可能。

5)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B-protein,AB):

Aβ42在AD患者脑脊液中有较高水平;

在同样有老年斑病理表现的路易体痴呆患者脑脊液中,也可检测到低水平的Aβ42。

在少部分的血管性痴呆、额聂叶痴呆、CJD以及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患者脑脊液中,Aβ42也可有小幅度升高。

三、蛋白电泳:

常规脑脊液蛋白电泳条带主要有三大组分:前清蛋白、清蛋白和球蛋白。

球蛋白又可分a1、a2、β1、β2和γ球蛋白等组分。正常脑脊液与血清蛋白电泳带并不完全相同:脑脊液中的前清蛋白明显多于血清,β球蛋白则略高于血清,而γ球蛋白仅为血清的一半。

1)前蛋白

增多:舞蹈病、帕森金病、手足徐动症等神经变性疾病等。

降低:脑膜炎、吉兰-巴雷综合征等。

2)清蛋白

增多:椎管梗阻、脑肿瘤、部分中枢血管性疾病等。

降低:脑外伤急性期等。

3)a1球蛋白

增多: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如细菌性脑膜炎、脊髓灰质炎等。

降低:脑外伤急性期等。

4)a2球蛋白

增多:脑部转移瘤、癌性脑膜炎、胶质瘤、脑桥小脑角肿瘤等。

降低:脑外伤急性期等。

5)β1、β2球蛋白

增多:中枢神经系统变性与退行性病变,如多发性硬化症、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帕金森病、脑萎缩、阿尔茨海默病、手足徐动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还可见于小脑胶质瘤、延髓肿瘤等。

降低:脑膜瘤及髓内肿瘤等。

6)γ球蛋白

增多: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性和炎性疾病,如多发硬化、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病毒性脑炎、脑脓肿、多发性神根炎、神经梅毒、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炎等,还可见于胶质瘤脑桥小脑角肿瘤等。

降低:脑外伤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