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要劝你赶紧改掉“二元思维”?
什么是二元思维?
我先给你讲个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
曹操行军的时候为了爱护粮食,下令说:“全军谁践踏了麦苗,一律处以死刑。”
结果,曹操的马受惊了,践踏了麦苗。
怎么办?大写的尴尬!
如果是一个拥有二元思维的人来处理这件事,那么结果只有一个:处死曹操。
因为在一个二元思维者的眼里,一件事非黑即白、非对即错、非输既赢,曹操的命运也就只能是非生即死了。
试想一下,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人,那么,结果又会怎样呢?
我想,他会死在曹操的前面,被曹操的众将官愤怒地砍死。
所以,你看,固守二元思维,有时候,甚至是会要命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劝你赶紧改掉二元思维的原因。
世界原本丰富多彩,但二元思维者非要将这个多元的世界挤压成一个单向度的空间。
回到历史,我们都知道,这件事的处理最终以曹操割发代首圆满解决,既对“踏苗”之事负了责,维护了纪律的权威性,也保住了曹操的命。
这就是一个多元思维者的“变通”。
“二元论”的世界,是个一厢情愿的虚假世界;而真实的世界,是个多元并存的世界。
要清除二元思维的泥淖,避免二元思维的陷阱,关键是养成多元对话、理性思辨的思维方式。
思维,决定着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一个人的原始思维元论,决定着他的认知和所拥有的思维时空。
幸运的是,多元思维是可以渐进培养的。
幼童时,我们处理事情大多是一元思维。想要的东西,就会坚持要,哪怕是用其他物品替代也不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孩子睡觉时会固定抱一样东西很久,比如妈妈的睡衣,或是一个玩偶;也同样解释了,为什么哪怕是帮他拿一件东西这么小的事,他都会坚持由他指定的人给他拿,哪怕是其他人帮拿了,也会不买账、甚至愤怒地扔掉。
再大点,等到我们小学、中学时期,我们逐渐拥有了二元思维,习惯用对立的一对概念来理解和评价发生的事情。比如,看到一个陌生人,我们会想: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他是会喜欢我,还是讨厌我?
由“一元思维”到“二元思维”的转变,几乎每个人都能伴随着成长,在周围环境的影响和一次次试错中完成。
然而,从“二元思维”到“多元思维”的转变,则需要刻意练习。很多人甚至一生都无法完成这一飞跃,终其一生都活在非黑即白的世界里,看不到世界的多彩。
对于二元思维者来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但对于一个多元思维者来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只是山,看水只是水。
用物理学来解释,可类比“波粒二象性”:光是粒子,也是波;光不是粒子,也不是波;光只是粒子,只是波,光实际是量子。
因此,在多元思维者眼里,天下不存在绝对的好人和坏人,也不存在绝对的美丑,只有不同时空、不同立场的差异,且它们一直在持续不断地相互转化。
所以,我们需要尊重他人有别于自己的价值判断。可以用自己的言行引导、影响,但绝不能强迫。
原则之外有变通的能力,黑白之外能看到其他色彩,允许不同观点共存而不影响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这是一种稀缺的能力,也是一个成熟的多元思维者的表现。
原则之外有变通的能力,黑白之外能看到其他色彩,允许不同观点共存而不影响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这是一种稀缺的能力,也是一个成熟的多元思维者的表现。
原则之外有变通的能力,黑白之外能看到其他色彩,允许不同观点共存而不影响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这是一种稀缺的能力,也是一个成熟的多元思维者的表现。
重要的话,说三遍。
1980年,发展心理学家吉塞拉·拉博维奇·菲夫发现,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人们面对所有复杂情况寻求出路所遇到的越来越多的挑战,都要求人们的思维不仅基于逻辑、原则,还要实事求是,懂得变通。
所以,我再次提醒你:赶紧改掉二元思维,去拥抱多元思维吧!
世界如此多彩,怎能画地为牢?
去学习,去尝试,去接纳,去拥抱更大的世界、遇见更好的人们吧!
如果你恰巧是一个二元思维者,请点赞、收藏此文;如果你的身边有二元思维的亲朋同事,请转发朋友圈,与他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