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洪涛:危机管理①丨交易者说
孟洪涛,美籍华人,美国华尔街专业机构交易员,是目前华尔街最重要的威科夫理论交易专家,擅长市场细节分析和危机管理。20年证券从业经历,曾担任GECapital资产管理风控总监、Bank of Amreica投资总监、香港哥顿思坦普投资顾问,现为美国资本城基金总裁兼基金管理人、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亚洲区首席顾问。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前夕,他是最早发出预警并撤资的机构投资经理,由此确立了他在华尔街交易圈中的卓越声誉。目前其交易主要集中在美股市场、期货市场和中国股指期货市场。
当我们看到符合自己分析的交易机会后,有两种情绪决定下一步动作,第一是犹豫和害怕,还想找借口确认一下到底该不该进。我们仔细想一下,市场的语言和行为告诉你该入场了,但是你没有行动,而是把主观的东西带进来,导致犹豫和害怕。第二是没有想太多,而是直接入场了,因为市场已经发话。我们今天就讨论一下进场前后要做的一项重要计划:危机管理。
因为你进场交易的是未来(那些你熟悉的价格和技术指标还是空白),未来会发生什么?无法确定,可能按照你的分析走,可能反着走。经常有专家说明天一定如何如何,其实都是自欺欺人。既然我们交易的是个不确定的市场,我们就必须做好危机管理计划。或者说一旦进场后反着走,我们该如何处理。因为没有危机管理计划,公众进场后,虽然发现市场没有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向走,但是侥幸心理(主观的东西)让自己不甘心,打算再看看,也许能涨回来,导致最后套牢。
我们究竟如何制定危机管理计划?最关键的是分析市场如何走的背后的行为根据。比如你进场买了,发现市场没有立刻起飞,此时如果恐惧和不耐心进入大脑,你会认为做反了,或者选择出来,或者选择死磕。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当时的行为细节,你可能有新的发现,那就是你没做反。还有一种情况,你进场后, 发现市场确实按照自己分析的方向走,但是如果你从供求关系和市场行为角度仔细分析,你可能会发现一切都是为下跌所制造的假象。千万句话不如一张图,下面看个实际的例子。
这是去年8-10月份的纽约金日线。市场从8月开始进入长时间的区间交易,到1号柱的时候,你终于盼来了久违的突破,而且是带量突破,这个动作会勾起无数公众的贪婪和兴奋,于是你也信心十足地买了。然后接下来两天每天都是阳线,大家欢天喜地,畅谈利好。如果抛开突破形态,从价格背后的行为来看,事情可能不那么乐观。公众是因为假设价格会继续大涨才进的场,从供求关系角度看,上涨应该是供不应求,说简单点,每涨一个价位,都有人抢着买,这种购买力就是需求。1带量突破供应区,说明在阻力位置的供应不如需求大,换句话说,是需求吸收了阻力位的全部供应(卖单),并且过剩的需求把价格推高。但是这里有个小麻烦,按道理买方这么大的努力,价格应该一路上涨,但是1没有收在顶部,原因是强大的买盘遇到了实力相当的卖盘,这里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供应还没有清理干净,价格要想健康上涨,浮动供应必须清理掉。1的收盘给上涨造成了一定的麻烦,我们看后面这些供应是否被新来的更大的需求吸收掉,以保障价格上涨。
2还是阳线,而且成交量很高,从表面上看没什么问题,但是1 留下的麻烦解决了吗?上涨之路扫清了吗?2的成交量告诉我们买方依然很踊跃,但是这么大的努力没有出现理想的结果:价格的上涨和成交量不一致(价格没有大幅创新高)。这种努力没有结果的原因来自于对方(供应方,或者卖方),是他们的供应量完全满足了买方的需求,而压制了价格上涨,也就说买方不用标高价就能买到。所以2不但没有解决1的遗留问题,而且又增加新的压力:市场的供应还在扩大。
现在回到买方一边,价格上涨中需要持续性的需求来维持,并且供应不能扩大,因为一旦货源充足,价格不会上涨。这里1和2的行为给出的信息正相反,供应的力量已经压制了价格上涨,虽然买方很努力(高成交量),价格就是不涨,这种行为预示着什么?CM在派发。市场的背景已经有所改变,买方期待的供不应求的大背景目前没有出现。以上对1和2的分析过程,应该出现在你的危机管理计划当中。
通过对1和2的分析,你面临选择,走还是留?走,是没有主观情绪在内的做法,完全听市场的。留,是你把主观情绪掺和到市场背景当中,因为选择留的背后是不甘心和侥幸心理。
危机管理是交易员必备工具,制定危机管理要从市场自身行为出发,而不是使用表面信息(形态,指标等等)。CM总想把自己真正的企图通过价格形态掩盖起来,我们如果从表面上制定计划,就正好着了CM的道。他们让你看到的价格形态,正是他们希望公众为他们买单的一个幌子,所以我们首先要多研究市场的自身行为,放弃一些公众使用的表面性工具,然后制定交易计划和危机管理计划。危机管理计划分交易前和交易后两种,他们同样重要。第一种是控制你进场后立刻遇到的风险,第二种是你已经获利的情况下,如何发现CM已经开始转移风险(把风险转移给公众),并及时平仓,第二种危机管理计划其实就是出场管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