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见证两位女性音乐家的高光时刻

3月14日的这场音乐会,中国爱乐乐团迎来了与两位女性音乐家的合作:指挥家张洁敏是上海交响乐团驻团指挥,曾多次与中国爱乐乐团成功携手演出;小提琴家黎雨荷则是新面孔,本场音乐会上第一次和中国爱乐乐团同台。在这个夜晚,两位音乐家充分展现了她们高水平的艺术创造力,不论是黎雨荷在科恩戈尔德小提琴协奏曲里展现出了绝佳的技巧性与音乐性,还是张洁敏在诠释西贝柳斯第五交响曲这部杰作时所展现出的对全局的掌控力以及独创性,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对当今中国优秀的女性音乐家心生钦佩。

本场音乐会上,听众欣赏到了三部风格各不相同的音乐作品:勃拉姆斯的《学院节庆序曲》短小而精致,是勃拉姆斯的交响乐作品中的精品;科恩戈尔德的小提琴协奏曲诞生于电影音乐的黄金岁月,是一部充满了“银幕感”的交响乐作品,同时也是一流小提琴家的试金石;西贝柳斯的第五交响曲则是这位北欧的交响乐巨人留下的最伟大的名作之一,充分展现了作曲家迷人的特质。

《学院节庆序曲》是勃拉姆斯收获布雷斯劳大学名誉博士学位时的答谢礼。作曲家自己说,这首乐曲是“一首欢快的学生歌曲大联奏”。他在其中引用了四首当时流行的啤酒馆歌曲,都是当时的大学生十分喜欢唱的:《我们建成了一座壮丽的建筑》,《国家之父》,《是什么来自远方》和《那么,让我们快乐吧》。作曲家精妙地平衡了乐曲轻松愉快的属性与交响音乐的严肃性,兼具了“学院”与“节庆”的风格,对歌曲旋律的改编也非常巧妙,用精妙的笔触带领听众来到了德国高等教育的黄金年代,短短几分钟的乐曲充分展现了勃拉姆斯作为第一流交响乐作曲家的才华,因此从首次上演开始就非常流行,是勃拉姆斯如今上演最频繁的交响乐作品之一。

科恩戈尔德的小提琴协奏曲题献给马勒的遗孀阿尔玛·马勒,作品于1947年首演,独奏为雅沙·海菲茨,弗拉基米尔·古希曼指挥圣路易斯交响乐团协奏,首演之后作品受到了极高的评价,此后海菲茨还在多个城市演奏这部作品,录音也通过广播播放,使得这部协奏曲很快成为热门之作。科恩戈尔德将他创作的许多电影配乐中的主题融入在了作品之中,第一乐章由小提琴独奏开启,这个主题选自1937年电影《另一个黎明》的配乐,随后乐队加入并带出第二个主题, 音乐来自于1939年电影《华雷斯》。单簧管独奏开启了浪漫曲乐章的序幕,该乐章主题来自于1936年电影《风流世家》的配乐。第三乐章几乎是小提琴的炫技乐章,从乐章开头的一串连顿音便将小提琴独奏毫无保留的进行展示。科恩戈尔德自己曾形容这个乐章“需要卡鲁索一样的歌唱性和帕格尼尼一样的超凡技巧”。在昨晚的音乐会上,这种特质也正是小提琴家黎雨荷所展现出来的。

英国音乐学家罗伯特·莱顿说:“同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早期的几乎任何一位交响曲作曲家相比,西贝柳斯从一部作品向另一部作品的发展更加出人意料,人们从他的前一部作品中无法预见下一部作品的结构和特征。就精神历程而言,从第一到第七交响曲的跨度超越了勃拉姆斯的第一到第四交响曲,尽管在表现人类体验的宽广性及其他方面,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和德沃夏克这些前辈大师可能有西贝柳斯所不及之处。”

西贝柳斯的第五交响曲构思始于1914年,完成于1915年,同年进行首演。此后作曲家又花费了两年时间对其进行修改,直到1920年才大功告成。作曲家对这部作品倾注的心血超过了他其它所有音乐作品,可见他对这部作品的厚爱。定稿后的这部交响曲,用作者的话说,“整部作品由一个生气勃勃的高潮贯串到底,是一部胜利的交响曲”,一般认为,这部作品在西贝柳斯交响曲中是流传最广、最杰出、也最伟大的一部,是芬兰古典交响音乐的新的骄傲。

这部《第五交响曲》体现了作者精神生活的精髓,又标志着他几年来创作指导思想的转变。这里,很少有《第四交响曲》中的那种黯然神伤的乐思,而是让开朗和坦率占据着优势,其中包含有大自然的景象和人民欢乐生活的场面,音乐中的一些强有力的插段,抒情的、有时甚至是戏剧性的形象,也大大丰富了这一情绪饱满的独特的“田园”诗篇。因此,有些评论家把这部交响曲称为复归生活的交响曲,用以同前面几个纯属内心自白的交响曲相比较。

本场音乐会上,指挥家张洁敏对这部作品的诠释个性鲜明,突出了作品的戏剧性,场面宏大,高潮迭起。中国爱乐乐团曾在过往的历史中多次演奏这部名作,而张洁敏的演绎相信会令在场听众久久难忘。

摄影:韩军、罗维、付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