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史

当人类能够制造工具时,便揖别猿猴,成为了人。此时之人类,能力极其有限,在大自然面前,几乎是束手无策、待宰羔羊。当狂风怒号时,人们感动恐惧;但电闪雷鸣时,人们感到恐惧;当洪水泛滥时,人们感到恐惧,恐惧到了极致,便是绝望。于是,族群之中便集体产生了斯德哥尔摩症:干不过你,我就匍匐在你面前,深深地崇拜你!于是,产生了原始宗教——萨满教,即万物有灵。

在有灵的万物之中,具体到某个族群,总会有个别事物,印象极其深刻:有的族群,看到老虎的彪悍,于是产生了老虎崇拜;有的族群,看到了老鹰的气势,于是产生了鹰崇拜;有的族群,看到了大树对雨和阳光的遮蔽,产生了树崇拜。当然还会有狼崇拜、熊崇拜、大山崇拜等。

石头,也是其中之一。当石头滑落,砸死凶猛动物时,人们就会产生敬爱之情;当石头滑落,砸死自己同伴时,人们就会产生畏惧之情,这种敬畏之情,经常发生时,人们便会产生崇拜,即石头崇拜。产生石头崇拜的族群,大多位于山区。

图1 玛尼石堆

而对于少山地区,石头带来的伤害极小,而好处极多,毫无畏惧之心,只有敬爱之情,于是产生了一种感情——喜爱,而不是崇拜。当用石头砸开核桃坚硬外壳时,人们感受到了力量;当石矛插入猛兽身体时,人们感受到了锋利;当石斧裂开大树时,人们感受到了震撼。于是,在石器时代,石头成为了生活的主导。石头带给人的感觉便是压手,有分量。有分量的东西,就是好东西,这种感觉还主导了八十年代的收音机。

石头接触的多了,人们慢慢产生了好看的概念,发现有的石头颜色亮丽,质地温润、光滑可人。于是,就将这些石头专门拿出来,作为与神灵沟通的媒介,这便是“玉”了。从此,中国独有的玉文化,徐徐走来。什么是玉?石之美者为玉。只要是好看的石头,都可以称之为玉。

“玉不琢,不成器”。质地再好的玉,需要通过人工雕琢,才可以被接受。这种思维,还影响到了印章和砚台。

中华文化,是多元的。佛道两家,讲究的是魂归自然,即使在人为环境之中,也要营造出自然氛围。自然之中,最为常见的便是山石,于是以小块石头或者石头组合,来意象为山,便成为一种常见的营造方式,于是,便产生了天然石头的品鉴,这便是奇石文化的开端了。

以营造大山为目的,人们首选了形状类山的石头:灵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经过时间的积累,形成了一套鉴赏理论,即“皱、漏、瘦、透”。后面,还出现了云山雾水的画面石——大理石,虽然经过了人为切割。

图2 豫园之玉玲珑

建国以后,奇石事业蓬勃发展。只要是“奇”的石头,都要登堂入室了。于是产生了诸多新石种:水里的、山里的、土里的。奇石,也有了正式名称——观赏石。

玉石文化和观赏石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门栏不高、内涵博大,作为中华文化之大使,那是极好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