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窑:只想展现最好的龙泉窑在世人面前
南宋时期的龙泉窑以石灰碱釉替代以往的石灰釉。石灰碱釉的特点是高温粘度大,烧成时不易流釉。其中以粉青和梅子青釉最为著 名。由于南宋龙泉窑青瓷釉层厚而失透,北宋盛行的刻划花装饰已不适用,堆塑和浮雕为装饰手段则应运而生,产生了独具特色的龙凤、双鱼、莲瓣、人物纹等具有立体感的纹样,进一步加强了装饰艺术的美感。
南宋龙泉窑将石灰釉改为石灰碱釉,在陶瓷史上是一个伟大创举,它使青瓷釉面更加幽雅光润。创烧时候的温度也很高,需要达到1250℃至1280℃,这样烧出来的梅子青不管是在颜色还是在厚度上都非常美观。由于釉层较厚,难以透出釉下刻画纹样,因此在釉面装饰上,多采用堆贴装饰,形成一种浅浮雕效果。同时更加重视器物的造型设计,以此突出釉色之美。
龙泉窑的品种太单一,只有青瓷,而且多是素器或带有刻工的。景德镇除了釉里红,还有青花、五彩,后来发明了斗彩、粉彩等,颜色、釉色多样,品种齐全,能量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处州(也就是龙泉)逐渐停烧了,此后又赶上明朝中叶的黑暗期,即正统、景泰、天顺这30年,处州就完全停工了,制瓷业务全都转向景德镇,这也是竞争之下的结果。
元代龙泉已是外销瓷的重要产地之一,元政 府先后在广州、泉州、杭州、庆元、上海、澉浦(今海盐)、温州设立市舶司,使产品供不应求,在当时青瓷生产以龙泉最负盛名。
龙泉窑是宋代著 名青瓷产地,位于浙江省西南部龙泉县,邻近的庆元、云和、丽水、武义、江山等县以及福建的浦城、松溪两县,这一带都是盛产青瓷的地方,而以龙泉为盛。
元代龙泉窑生产的瓷器。胎体比宋代的要粗壮、高大、坚致;有些器型如大盘,高足杯,吉字瓶,八棱梅瓶等都是典型的元代器型。施厚釉,釉面不如南宋时润泽,但很光亮,有很强的玻璃质感。由于元代的釉配方陈腐精炼程度不如南宋时期,所以元龙泉釉多为绿豆色或艾绿色,少数为青黄 色。少见南宋龙泉精品那种梅子青和粉青的高等级颜色。
龙泉窑在南宋的发展是跟大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的。北宋覆灭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 心南移,北方的汝窑、定窑等名窑又被战火所破坏,其制瓷技术传入到南方。这时的龙泉窑结合南技北艺,迅速走向成熟,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进而形成一个较大的瓷窑体系。不仅胎釉配方、造型设计、上釉方法、装饰艺术及装窑烧成等有了重大的改变和提高,器形种类更是大大丰富。由于熟练掌握了胎釉配方、多次上釉技术以及烧成气氛的控制,釉色纯正,釉层加厚,在南宋晚期烧制成功粉青釉和梅子青釉,达到青瓷釉色之美的顶峰,在我国瓷器史上谱写下光辉的篇章。另一方面,南宋立国水乡、海隅,水上交通发达,有利商业、贸易的发展。北宋时,官方就在我国东南沿海的广州、明州(宁波)、杭州、泉州设立了“市舶司”,直接与海外各国进行贸易,南宋政 府更把海外贸易作为解决财政困难的有效途径。对外贸易量的增加更刺激了瓷器的出口,龙泉青瓷在东亚及东非、阿拉伯诸国都是受欢迎的商品。据史料描述,当时“窑群林立,烟火相望,江上运瓷船往返穿梭,日夜繁忙。”瓷器内销运往临安,外销经瓯江出海,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