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重彩花鸟画的变革与发展

于非闇像

于非闇,原名于魁照,后改名于照,字仰枢,别署非闇,清内务府正白旗汉军旗人。于非闇自小在家随祖父及父亲读书,15 岁考中秀才,有着扎实的文学基础。辛亥革命之后,随民间画家王润暄学习花鸟画及颜料的制作,并莳养花鸟。1935 年左右受好友张大千的建议,专攻工笔重彩花鸟画,辅以宋徽宗瘦金体,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自成一家。

一、传承

中国传统的工笔花鸟画自两宋之后逐渐没落,至清末之时已名存实亡。究其原因,无外乎是文人画兴起所造成的审美变革,明清两代的主流文人认为这种工笔重彩画匠气太重、媚俗不堪,与其尊崇的文人气节相差甚远。宫廷画师对于工笔重彩确有一定的保留和传承,可是由于清朝宫廷的封闭性,宫廷画师群体的创作并未能影响到整个中国画坛,而且宫廷画师普遍社会地位不高,这种喜庆艳丽的画风多是用来装饰宫廷的富丽堂皇,也并未被皇帝所重视和支持。而于非闇便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投身到了工笔重彩花鸟画的复兴之路。

于非闇 仿赵佶白茶花 天津博物馆藏

于非闇改工笔花鸟画也有其客观原因:

一是故宫古物陈列所的开放,使民众们能一睹众多的古画精品。这对于当时的画家来说无异于打开了新的大门,包括金北楼等一批北京画家都受益于此。这也是在民国画坛“中西之争”的论辩中传统一派的力量根源。在这期间于非闇任职于古物陈列所,看到了几乎所有故宫旧藏的宋代花鸟画精品,深受启发,为其改攻工笔花鸟画指明了方向。

二是写意花鸟的市场竞争。写意花鸟画虽为当时的主流审美,可正因为如此,做为后来人的于非闇面前是无数崇山峻岭,前有吴昌硕等海派诸家,近有衰年变法后的白石老人,市场竞争的激烈使得于非闇只能另辟蹊径。

三是好友张大千的支持。张大千不仅建议于非闇改画工笔花鸟,而且还建议其搭配宋徽宗的瘦金体。他认为“画双勾花鸟,配上瘦金书题款,更觉协调”,并将自己珍藏的徽宗书《八行八刑条碑》相赠。于非闇对于张大千的艺术眼光是极为推崇的。张大千虽小于非闇 10 岁,但已是中国画坛有名的画家,其给出的建议是值得于非闇仔细考虑斟酌的。

于非闇 利市三倍 天津博物馆藏

于非闇对于当时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的现状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由于技法传承的缺失,许多绘画问题都需要他自行摸索和总结。因此,他没有拘泥于宋画摹本,而是广泛收集相关的资料技法,还同民间画工、裱画师傅等探讨,逐步完善了许多失传的技法,比如默写传神法、双面晕染法等。于非闇如饥似渴地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完善自己的绘画技法,他晚年在《我怎样画工笔花鸟画》一书中记载了自己学习民间绘画技法的经过,并对当时有机会学习写像传真的技法而失之交臂,以至这门技法成为绝学而深感可惜和自责。

除不断完善技法外,于非闇还寻求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来复原两宋的工笔花鸟画,他从宋代的缂丝入手来补充传世宋画数量不足的弱点。他对名家缂丝更是推崇备至,好的缂丝作品在构图、立意、造型、色彩结构等方面已与名画无异。《利市三倍》中题到:“宋缂丝多喜作吉语,如喜溢门楣、竹报平安之类,日人藏三柿缂丝,此所谓利市三倍也。”于非闇非常注重缂丝图样和资料的收藏,不仅对其进行了归类总结,也对缂丝艺术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从于非闇临仿宋缂丝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在不断地熟悉其构图和色彩的运用,使其作为自己绘画的有益补充。

二、变革与发展

于非闇的工笔花鸟画之所以能够自成一派,在民国画坛留下浓重的一笔,不单单是他另辟蹊径大胆尝试,更重要的是他对传统工笔花鸟画的改造。这使其能更好地适应了新的时代,迎合了广大民众的审美需求。

于非闇的工笔花鸟画重笔墨,重文人精神。工笔花鸟画自两宋开始没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其多以匠画的形象出现,不被文人阶层所重视。而好的工笔重彩画对于纸张、颜料等要求甚高,成本昂贵,普通民众虽喜爱这种富丽堂皇却消费不起。于非闇很长时间也被家事所累,将仅有的积蓄都用来换成了纸张颜料,因此,想要复兴工笔花鸟画就必须要提高工笔花鸟画的受众层次,就必须提升它的内涵层次。于非闇为此做了几种突破性的尝试。

于非闇 玉树临风 天津博物馆藏

首先,将不同的笔法引入工笔花鸟画,传统工笔讲究线条平顺,笔法严谨,而于非闇以笔意入手,勾勒线条讲究顿挫之感,“蚕头凤尾”“铁线描”“游丝描”等不同的笔法在同一副画作中综合使用,使整幅作品增加了趣味性和灵动性。

其次是书法的搭配,于非闇自 1935 年后开始专攻瘦金体,而书法的美感本就对画作的层次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再者工笔花鸟和瘦金体同为宋代艺术的精华,其融合后所蕴含的古意是符合文人群体所追求的精神。

其四是于非闇本身出色的文学功底。于非闇 15 岁中秀才,本身就是传统文人的代表,诗词、古文信手拈来,同时他长期担任报社的编辑和撰稿人并著书数本,文学修养之高可见一斑。他的作品多有长题,并且辞藻华丽优美,这是一般画匠和画工所不具备的能力。

于非闇 二乔牡丹 天津博物馆藏

于非闇重写生,师造化,但是他也坦言,有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重视写生,这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通病,哪怕直至今日,写生在很多画家看来也更像是一种口号而非创作的中心。于非闇的写生并非如照相般严格复制,而是观察事物本身的特点再结合自身对于色彩、结构等艺术的独特理解进行再创作。

于非闇不仅是近代有名的画家、著名的媒体人,还是一位出色的美术教育家。这并不是因为于非闇教授出了俞致贞、田世光等一批绘画名家,更重要的是他的美术教育理念和传承中国传统艺术的坚定信念。(摘编)

文章来源:《收藏家》

202004期《再生——

于非闇的花鸟画》

作者:韩小赫

责任编辑:秦佳

(0)

相关推荐

  • 悦览室|国画的诗韵美学:双勾重彩田世光,花开几度谢稚柳

    墨染心底,笔墨千秋,一笔.一墨.一清水,勾勒着无限的意境.当毛笔在一张雪白而又柔软的宣纸上舞动时,清丽的色彩时而勾勒出一只活泼灵动的鸟儿,时而舞出一簇艳丽的花丛--那些用心研磨的岁月慢慢渗入笔尖,顺着 ...

  • 半世纪探索 开拓水墨玄机

    画家近影 10月10日,吴东奋"从艺50周年水墨工笔花鸟画展"将在福建省画院拉开序幕.谈到当代中国画坛工笔花鸟画的创新,无论如何不能不提及吴东奋先生.此次展览正是他从艺50周年,探 ...

  • 工笔重彩花鸟画的变革与发展——于非闇的花鸟画议

    于非闇像 于非闇,原名于魁照,后改名于照,字仰枢,别署非闇,清内务府正白旗汉军旗人.于非闇自小在家随祖父及父亲读书,15 岁考中秀才,有着扎实的文学基础.辛亥革命之后,随民间画家王润暄学习花鸟画及颜料 ...

  • 中央美院教授金鸿钧工笔重彩花鸟画欣赏

    中央美院教授金鸿钧工笔重彩花鸟画欣赏!

  • 从传统到现代,他创造出了工笔重彩花鸟画的新局面

    ​ 一批与共和国一同成长的工笔花鸟画家的崛起和工笔重彩画的复兴,是现代画坛上最令人瞩目的现象之一.他们大多在青年时代受过美术院校严格的绘画基础训练,拥有较强的写实能力和表现技巧,并在生活中经受了风雨锻 ...

  • 在历史的回望中走进新时代 ——设施园艺产业四十年变革与发展

    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历史性变化,对包括设施园艺在内的中国各个产业的发展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设施园艺是中国现代农业的重 ...

  • 花鸟画的兴起和发展

    花鸟画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门类,它是由工艺装饰发展而为独立画种的.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已有花.草.鸟的图像. 新石器时代彩陶 商周青铜器上有花瓣纹.鸟纹.凤纹等. 商周青铜器 战国楚帛画 <缯书& ...

  • 赵桂明工笔重彩花鸟画欣赏

    赵桂明,号易居,修业于浙江美院国画专业(现中国美院).职业画家.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工笔画协会常务理事,山西当代工笔画研究院研究员,晋中书画院特聘书画家,介休市四.五.六届 ...

  • 金鸿钧工笔重彩花鸟画作品欣赏!

    金鸿钧,别名爱新觉罗鸿钧,满族,北京人.擅长中国画,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画科,并留校任教.历任教授.花鸟画室主任,兼任中国文联牡丹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市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他 ...

  • 金鸿钧创造出了工笔重彩花鸟画的新局面

    原创书画论坛liyu2020-01-17 23:10:21 一批与共和国一同成长的工笔花鸟画家的崛起和工笔重彩画的复兴,是现代画坛上最令人瞩目的现象之一.他们大多在青年时代受过美术院校严格的绘画基础训 ...

  • 郭味蕖花鸟画艺术变革的基本角度与特色

    郭味蕖 郭味蕖先生(1908-1971)是我国著名画家.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艺术鉴藏家,1908年出生于山东省潍县(今潍坊市)的一个文化世家.幼年入私塾学习传统文化.青年时期受"五四&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