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福安“工厂化流水线”培育水稻秧苗

甘棠水稻育秧工厂化尝试对外服务我们生活在农村的朋友都知道,平时一日三餐吃的米饭,由大米加工而成,大米源自稻谷,谷粒长在水稻上,水稻是在农田里生产的。农民兄弟种水稻,从现在早春时节的培育秧苗开始,到犁田、耙地、插秧、施肥、锄草、防治病虫害等田间管理,再到收割、晒谷、加工等等,自古就有文人概括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因此,稻谷是人类生存之本,我们必须爱惜粮食,尊重辛苦种田的农民兄弟。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应该重视“三农”的现状与未来,多为农业着想并作贡献。但现在农民种植水稻的成本高、经济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造成了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水稻育秧和插秧的用工量大、成本高。因此,如何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种植成本、提高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是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甘棠镇党委政府加大科技兴农的力度,于2019年12月应运而生的“福安市莲田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当地周边几个村庄的农机农技人员,在上级相关技术部门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牵手合作,联合当地种粮大户,购置了多种农业机械化设备,以甘棠东门的大片农田为试验区,开展适合当地农情的各种现代化实验。

大家知道,培育秧苗是水稻生产至关重要的前期工作。传统的培育秧苗,先得将水稻种子进行泡水,待芽苞“见白”后,再播撒到事先准备好农田里,劳动强度大,费时多,成本高,效率低:

昨天下午,甘棠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刘铃光告诉笔者,“福安市莲田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在进行今春“水稻工厂化育秧”生产,并尝试为周边的种粮农户提供育秧服务。这种培育水稻的新技术,其整个生产过程不用下水,可以穿着鞋子在大棚内进行。小编觉得很稀奇,便步入他们位于甘棠东门外的基地看个究竟。以下是现场随拍:

先前试验成功的一盘“工厂化流水线”生产的秧苗

昨天现场随拍的“工厂化流水线”育秧过程

经测算,机械化育秧插秧的成本从每亩500-600元降到200多元,可使水稻育秧生育期从25天缩短到15天左右,且较大地提高秧苗的素质。为充分利用有限的大棚空间,以后还将尝试采用立体方式培育水稻秧苗,提高工厂化生产效益。以下是网络参考图:

农村振兴,技术先行,各种实验,重在创新!

有空闲,继续看请您点击以下名称进入福安各地人文景观城区甘棠下白石湾坞溪尾松罗溪柄赛岐罗江溪潭康厝穆阳穆云晓阳社口范坑上白石潭头坂中城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