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性比智商和努力更重要!父母斩断这3大不良习性,让孩子的人生路越走越宽......
李波老师经典讲座
点击👇收看:
当你在孩子身上看到自己时,内心是什么感受?
赵老师上周推文:《人到中年血泪感悟:你的活法才是最好的教育法》,文章推送后,一位妈妈留言说:
—— 有时候,孩子就是一面镜子!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他,他就会回报你一模一样的方式!3岁多的小朋友贪玩,每晚都要催好多次才会来洗簌!每次我都说,我关门睡了吆!你就玩吧!不许进来!他才停手!有次我把他先丢床上去做别的事,他就学着我的样子,你快点来啊!妈妈,你要再不来,我可是要关门了,不管你了!
读着这条可爱的留言,我都能够脑补出这个小东西奶声奶气的样子,所以,开心地回复说:
—— 真是一面可爱的小镜子!n年以后,他就会变成另外一个我们!
是的,孩子是我们人生的见证者,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怎样对待自己的生活,他们就会耳濡目染地学到。
想想是不是非常恐怖?
因为很多时候,扪心自问,我们是禁不起这份审视,做不了榜样的。
所以,今天咱们就谈谈万分要紧的事:
生活中,绝大多数毛病是无伤大雅的,但是,有些缺点却会影响人一生的命运走向,如果父母自身有这些问题,却没有意识到,不做改变,被孩子有样学样原版复制后,就会让他的人生变得曲折而艰难。
今天我们就详细聊一聊:
第一个毛病:燥。
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人:
一点委屈都受不了;
一点苦都吃不了;
诱惑一来就按耐不住;
很容易生气;
很容易冲动;
很容易动感情;
做事马马虎虎,粗枝大叶;
无法跟自己独处,身边没有人和他说笑,他就无聊得要命.....
这种人的第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坐立难安。
吃饭快,走路快,情绪来得快也走得快......惶惶不可终日,无法安住在当下,明明在这一刻,心却早已跑到了下一刻,下下一刻,似乎心总是在嗓子眼上吊着,没有在肚子里放着。
这样的人上学读书的时候,很难深入到知识的背后去把握规律。
长大以后,就变成了一个毛毛躁躁的成年人,无论对工作还是生活,都没有更深入的理解,总是浮在面上。
人的情绪,就像一捆稻草一般,干涩紧张,一点就着。
这种人的第二个特点是:心神不宁。
心神不宁的人,心都比较浅。
只有一层,思想浅,情感浅,自然也承载不了事,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容易把他惊着,比如:
—— 有的孩子,老师说就你们现在的成绩咋样咋样,就考不上什么什么了......他就绝望了,放弃了;
—— 有的妈妈,参加了个家长会,听老师分析了一下今年的中考高考形式,就急了,就躁了,心就像要蹦出来一样,完全什么都看不见,什么都无法想了,跑回去就对着孩子一通开炮,结果孩子被轰炸完,彻底蔫巴了;
—— 还有的父母,接到老师的电话,不分青红皂白,就跑过去就骂孩子,打孩子,给孩子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
沉着冷静,
事缓则圆。
是任何一个要想做成事的人的必备素质,所以,古人才说,做皇帝的人,要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就是说,你听了这个大臣说说,你再听那个大臣说说,每一方的意见、态度、说法都听一听之后,你再来做决断;不要听风就是雨,乱了心神。
心神不宁的人,思虑一定不深;
心神不宁的人,思虑一定不周。
所以,李波老师在走心家族的课程中,才会反反复复告诉孩子们:
“静能生慧、静能正道、静能开悟。”
“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
他常常语重心长地告诉父母,告诉孩子们,你的心在哪里,你的分数就在哪里,年级越高越如此,以高中数学为例,满分150分的前提,当孩子的心在:
——嗓子眼的时候,最高分一般在85分左右;
——在胸腔位置,118分上下;
——胸腔偏下丹田偏上,130分上下;
——心如果放在肚子里,就是肚脐眼附近,孩子的分数可以考到135分以上。
所以,知道自己“躁”“燥”的父母,尤其要注意两个字:
“养性”
让自己的性子缓下来,可以通过静坐冥想,孩子参加走心家族的父母,李波老师还会提供给具体的修炼方法,还可以打打太极拳,要提升自己的修养.....
当你变了的时候,就相当于在孩子身边换了一个优秀的榜样,家里的风气也是宁静祥和的,耳濡目染,那孩子自然就静下来了。
第二、懒。
父母懒,孩子一般就懒。
如果“懒”字后面再加上“散”,那问题就更大了,因为完全没有约束了,自己想怎样就怎样。
俗话说,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
人一沾上懒散,成人,成事都不用想了。
懒有两种:
1、脑子懒,
2、身体懒。
脑子懒的人,不爱学习,不爱反思,也许行动力很强,但是执行层面往往做不到位,因为做事不动脑子嘛,关注的是做了就好;
身体懒的人,执行力差,即便爱动脑子,也往往落入“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空有一肚子想法,没有一个果敢去做,还经常怀才不遇,觉得自己是被耽误了的巨人。
无论是哪一种懒,父母身上的这个特质,都会落在孩子眼里,可惜他们不会反思,只会忠实地模仿,再现。
所以,我们经常骂孩子:
你怎么这么懒?
你怎么就不爱思考呢?
你怎么就不知道反省呢?
你怎么就不会总结归纳呢?
其实,凡事都需要去做,去思考,去总结。
学习如此,工作如此,生活也如此。
如果自己一天天在过日子,智慧却没有增加,工作却没有进展,人生的发展却没有变化,说明什么?
说明你没动脑子,没学习,没思考;或者说明你执行力弱,想法太多,没去做。
我们总以为孩子是在学校里培养出来的,把孩子教给老师,老师就能教给孩子一切。
其实学校和老师能做的很有限。每一个孩子在送进学校之前,他在家庭中的这六七年时间,已经耳濡目染,被父母塑造成了一个半成品,上学之后,家庭依然是他的大本营,根据地,依然在耳濡目染地吸收父母的一切言行举止.....
所以,可以这么说:
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是他的家庭教育的输出的结果而已。
当一个孩子回到家中,看到哪里哪里都乱七八糟,洗碗池子里泡着早上的碗,衣服被褥四处乱扔着,家具上积着厚厚的尘土,马桶上留着黄黄的尿渍;
当一个孩子走进厨房,看到父母做饭时,桌子上乱七八糟,妈妈手忙脚乱,吃饭就是为了填饱肚子;
当一个孩子吃完饭后,看到爸爸在打游戏,妈妈在看脑残剧,餐桌上杯盘狼藉;
他怎么能学会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他怎么能学会在做事的时候,安排得井井有条,他的思维怎能有序、条理、有逻辑;他怎么能学会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尊重智力,追求自己在智识上的成长。
所见所闻,就是见识;
见识构成了认知;
认知变成了行为;
行为变成了习惯;
习惯变成了一个人的命运。
所以,勤奋受益终生,懒散一事无成。
一个孩子,不怕他笨,就怕他懒。
解决孩子的懒,第一要身体力行,让他看到一个榜样,第二要少包办,少代劳,他能做的,就让他做去,他能想的,就让他想去,不要什么都讲那么透,那么细,那么具体,过于具体的教育,会限制孩子的抽象思考的能力。当然这是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以后再讲。
第三、负面。
赵老师并不讳言,这个世界、社会、人生,它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是有杂质的,有正面就有负面,有太阳的地方,就有阴影,作为一名成熟的人,要既能看到积极,又能看到消极。
但是,价值观负面的人,他最大的错误是,他只看负面,完全看不见正面了。
就像乌云太大,遮住了太阳一般。这种人的头脑完全被负面的东西塞满了,于是再也看不见积极、美好、希望,然后,就闭目塞听,完全活在了自己的小世界中,自以为是:
比如,有一种人啊,你问他为什么这辈子一事无成,他就说,唉,这个社会别提多阴暗了。好像别人做成一点事,都是靠关系,靠人脉,靠情商,就他干干净净,纯洁高尚,才一事无成;
还有一种人,一遇到事情,就往不好的方向上想,总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别人都在坑自己,骗自己,看自己的笑话,落井下石地害自己;
再有一种人,总觉得自己是那个倒霉鬼,面对自己的人生,消极悲观,觉得努力没有用,整天唉声叹气,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命,改不了.....
这些人都会做父母。
如果说,这些负面消极软弱甚至阴暗的东西,在外面还会有所隐藏,那么,回到家中,就会松弛地自然流露,而孩子就是你身边那个默默的吸收者,所以,有的孩子,在学校跟同学发生冲突,就会天然地认为老师偏心这个偏心那个;有的孩子,学习遇到困难,就会天然地认为自己不是学习那块料;有的孩子,会天然地认为社会不公平,自己再努力也没有用......
这“天然”的土壤就是家庭。
父母如果不赋予他这个概念,他的精神就会比较简单,就会将自己的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才能客观地看待问题,而不会过度反应。
我们常常低估“负面”对一个孩子在精神上的消耗。
每一位父母都渴望孩子有所进步,却不知道,没有消耗,就已经是进步了。
身为成年人,拼搏的路上,难免艰难,越是艰难的时候,越要提醒自己养正,记住李波老师的话:
所谓养正,就是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能看到它积极的一面。
当你心中有一面太阳的时候,孩子的内心才能阳光普照,他才能在风雨如晦的日子里,依然微笑着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