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熙亭文存之一百零一篇: 苏轼传之天涯孤旅 (二)要活着,要作诗
郑熙亭文存之一百零一篇:
苏轼传
第九章 天涯孤旅
二
要活着,要作诗
广南东路,一府十四州,惠州是下州。西距广州四百里。辖四县:归善、海丰、河沅、博罗。有民户六万,多以银、锡、盐场劳役为生。农业尚不发达。太守姓詹名范字器之,建安人,是一位仁厚君子。东坡到日,即寓于行馆合江楼。这合江楼,建在东、西二江汇合处,居州城之东。“海山葱茏气佳哉,二江台处朱楼开”,时在秋末冬初,炎热既退,霜寒不来,“南村诸杨北村芦,白华青叶冬不枯”,一如汴京暮春天气。吏民听得京都贬官到来,纷纷赶来探视。其中有曾知东坡大名者,正不知这苏学士是何方神仙下界,今日一见,原是位白发老者,慈眉善目,言语和气。见其行李简陋, 吃食用具一无所有,有那好心肠的父老便热诚相助,提水、搬薪,携得土物食品来。
东坡初到惠州,实觉幸运,想不到这蛮荒之地,风土如此敦厚。当日吃过惠州第一顿饭,俯视江水,瞭望远山,心怀畅快,此地名为惠州,真当得个惠字。这一番厚爱不可辜负了,乃赋《十月二日初到惠州》:
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
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
州城东北20里处,有一座仙山,名罗浮山。本是罗山和浮山两山一体。相传东海龙女从蓬莱仙山到罗山游玩,与罗山采药后生相爱,被老龙捉回, 囚禁在蓬莱仙岛,她日夜哭泣,感动了驮岛的神龟,在狂风暴雨之夜,驮了蓬莱仙岛浮海而来,与罗山并在一起。有民谣曰:“浮山泛海自东来, 嫁与罗山不用媒;合体真同夫与妇,生儿尽作小蓬莱。”后来,东晋葛洪, 流徙广州,在罗浮山修炼,撰《抱朴子》内外篇,成一家之言。东坡过清远县时,即闻人言罗浮之胜,今日来到跟前,断无不往之理。
这日清晨,坐 了肩舆,命苏过跟随,北去20里至罗浮山。传言山高三千六百丈,有石楼高出云表,夜半可见日出。东坡来到山前,见“山不甚高,而夜见日,甚可异也”。沿石楼一路攀登,东去约三里,至冲虚观,道士邓守安指示为“稚川仙府”。冲虚观北,有朱明洞,水出洞中,如琴声之悦耳。水中石上,多生菖蒲。山之东麓,便是佛迹山,山上悬瀑水百仞,上下八九折,雷轰电闪, 叠处为潭。水涯有巨人迹印于岩石之上,深可二寸。罗浮山神秘莫测。洞天无数,清幽深邃,非三吴山水可比也。东坡恋恋不舍:“此山吾欲老,慎勿厌求取。”当晚邓道士留斋饭,仍以肩舆送东坡父子回家。
惠州气候不常,十月初吉,菊花始开,菊花开时乃重阳,凉天佳月即中秋,不须以日月为断也。十月既望,月出愈迟,夜长风响。人不能寐。东坡在这南海之滨,合江楼上,望青天孤月,辽阔太清,楼下秋碧浮空,光接几席之上。想一家四散,骨肉东西,好不凄凉也!连声唤道,“云儿,云儿, 奈此良夜何?请歌'花褪残红’。”朝云歌喉将转,泪花晶莹,泣道:“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奴不能敢也。”东坡道:“天涯沦落, 悲秋伤春,是吾苦了云儿也。”朝云孩儿般伏在东坡膝头,说道:“云儿不苦,区区钱塘一孤儿,得侍先生20年,死亦无憾。”东坡为朝云纯真感动, 说道:“吾常自比乐天。然乐天去吾远矣。我家云儿天涯伴我,不似樊素弃 乐天而去。”乃为朝云吟道:
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玄。
阿奴络秀不同老,天女维摩总解禅。
经卷药炉新活计,午衫歌扇旧姻缘。
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阳云雨仙。
合江楼既是行馆,法不当久住。东坡乃上白詹太守,迁于水东嘉祐 寺。寺在半山,近处有松三十余株,山上有亭曰”松风亭”。东坡苦痔疾, 百药不效。21年痛楚难言。自以饮食疗法,日食淡面两碗,胡麻、伏苓耖数杯。当痔疾大作,便断酒断肉,断盐酢酱菜,五味皆断。自嘲曰:“天生一个苦行僧也。”
这日食得淡面两碗,芋头几枚,纵步松风亭下,直到足力疲乏,方回僧舍,止息床上,仰望亭宇,隐约松末间,自语道:“晨与鸦雀朝,暮与牛羊夕。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于是心若挂钩之鱼,忽得解脱,酣然睡去。
东坡来惠州不久,身边朋友渐渐围拢了来。广州太守章质夫,本是旧友,月馈酒六壶,有一次送酒人把酒壶跌破,书至而无酒,东坡大笑,以诗为谢。惠州太守詹器之,一见如故,酒食药物,不时见过。循州太守周彦质,常以薪米为赠。东坡以诗答谢道:“知君清俸难多辍,且觅黄精与疗饥。”博罗县令林天合,勤民恤农,经常来向东坡请教,东坡书《秧马歌》 以赠,天合如获至宝,计算尺寸、构造、形状,躬率田农制作阅试,原以榆枣木为腹,田农患其重,改用栀木,“则滑而轻矣”,并改其首尾形状如马鞍形,使前却有力。虔州(今江西赣州市)秀才赖仙芝、王原。千里迢迢, 过岭来从东坡游;罗浮山邓道士、宝积寺诸僧,已是东坡好友。嘉宾在坐, 不可无酒。岭南无酒禁,官府不专卖酒业。东坡从隐者学得桂酒仙方,酿成 “罗浮春”,色如玉,香如桂,甜如蜜,真如瑶池琼浆也。
十一月二十六 日,松风岭下,梅花盛开。东坡想起当年乍出台狱,与迈儿过麻城县春风岭,见梅花盛开如兹,曾为两绝句;明年往歧亭访陈季常,赋“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今日远谪万里,复见梅花盛开,乃吟道:“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口问耳,耳问心,觉毫无新意。乃于花下来往多时,复吟道:“纷纷初疑月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独唱独合一番,回房书写出来,问朝云如何?朝云道:“'纷纷初疑月桂树’,有此一句便是岭南梅花,不同江北了。今新酿桂酒已熟,来日何不邀詹守、邓道士 等,一同赏梅?”东坡自是赞同,乃命苏过各家去请不提。
转眼过了新年,海国自暖,春山有情。江城雨落,荔子花开。阳春三 月,忽有表兄程正辅补广南东路提点刑狱,自韶州派专人送来书信及酥梨、 猫笋、五味煎、榴枣等北方珍奇,言称近日东巡,定来惠州一会。正辅是东坡母舅程睿之子,亦是姊丈,因东坡之姊八娘在其家“不得志以死”,老亲在时与程氏决裂,是以表兄弟间42年断绝往来。正辅心存内疚,有意周旋, 东坡天涯孤旅,偶逢骨肉,自是前嫌尽弃,重续旧好。东坡以“近臣得罪, 省躬念咎,杜门自屏”,专令苏过到船泊处去迎姑丈。正辅即留驻惠州,公私兼顾,成十日之会,与东坡游览唱和,情意甚洽。并且带来了朝中要闻。
自元祐大臣罢黜后,章惇为相,曾布知枢密院事,二人操纵政柄,专以报复为事。近又搬弄是非,激怒哲宗皇帝,对元祐大臣再次严谴。原来哲宗幼时顽劣异常,长到14岁还要青春乳母喂乳,夜间必含乳而眠。民间皆传皇帝与乳母同衾,刘安世乃上疏高太后,以为“此声流播,实损帝德”。范祖禹也上疏言称皇帝年幼,“非近女色之时,乞太皇太后保护上躬”。高太后亲自拷问宫嫔,对后官严加防范。此事内情,哲宗不知,及亲政之后,一日与章惇、曾布闲话,说到元祐初,太母曾拷掠身旁宫嫔,“颜色惨沮,若涕泣者,朕甚骇,不敢问”。章惇等乘间上言乳母之事。哲宗闻知大怒,从而对“元祐党人”恨之入骨,必欲置之死地。近日南郊大典,天下大赦,惟独不赦元祐党人,并有终身不徙之命。执政大臣,再行贬黜。子由赴袁州途中,再徙筠州(今江西高安)。刘安世徙英州,范祖禹徙贺州(今广西贺县)。
半年来,东坡谪居,耳根清静,今闻朝中底细,党祸日炽,正不知闹到何种地步,乃叹道:“自蔡确贬死岭表,已知国无宁日矣。范纯仁之言是也,此例一开,正不知有多少人枉死蛮荒也。”正辅道:“老弟善自珍重, 果然终生不徙,还是把诸侄迁来的好。”东坡点头,淡然道:“终身不徙, 正坐稳处,比如原是惠州秀才,累举不第,也须吃糙米饭过一生了。”
时将入夏,天气蒸热,家人水土不服。苏过少壮,尚能抵御,东坡老迈,朝云纤弱,皆奄奄待毙。詹太守关顾,以为僧舍狭窄窒闷,复迁居合江楼。至伏中,瘟疫横流,村民僵仆者不可胜计,旬日之间,东坡家丧两女使。热毒方炽,飓风复来。公私房屋倒二千余间,大木尽拔,合江楼屋瓦如蝶飞去。东坡事后曾作《飓风赋》,状其将至之时,鸡犬为之不鸣;飓风初至,槁叶簌簌,鸟惊兽怖;少焉大至,排户破牖,击石拔木,吞泥沙于一卷,落崩崖于再触,盖三日而后息也。直至九月,残暑方退。
合江楼被飓风所摧,摇摇欲坠,东坡一家复迁水东嘉祐寺中。听僧人言,广州疫尤未解,死人无数。一日,邓道士送来所采草药,东坡问他解救广州疫之方。他回说,广州一城皆饮井水,咸而苦,是以瘴疫最甚。附近蒲涧有滴水岩,水质甘美,如能引入城中,可解此患。东坡动心,与之计议, 辟为图案:从滴水涯下做大石槽,注存岩水。再以五管大竹相接续(缠以麻 绳,以漆涂之),随地之高下,直入城中。再做一大石槽受水,复以竹管分引,使水散流闾巷,每管终端做小石槽供民户汲水。大竹引水全长20里,须竹万竿,数百千可成。东坡奉此图案,致书广州太守王敏仲,请他“裁度, 如可做,招邓守安详陈”。敏仲按东坡图案,“遂做管引蒲涧水”。
转眼就是绍圣三年(1096)新春,正月初一,博罗县城夜间失火,一邑皆为灰烬。东坡赶去慰问县令林天合,见百姓千人,皆露宿沙滩,天合病告未痊,抱病理事。惠州推官黄焘奉命在此干办,请求东坡帮助,东坡作书表兄程正辅,请求宽县令之责,支给料物,存抚被灾之民,修复公宇、仓库, 经程正辅措置,发来钱物,并专委林天合和黄焘提举火后事宜。
东坡既住惠州,便以惠州为家。环城二江,东江和西江。二江合流, 分州城为水西、水东。州府在水西,嘉祐寺在水东。东坡往来迁居二处,故有诗句:“前年家水东,回首夕阳丽;去年家水西,湿面春雨细。”旧时有桥,年久废坏,州人往来摆渡。罗浮道士邓守安,募化作两浮桥,东新桥和西新桥,东坡曾请求程正辅予以帮助,并变卖家存御赐什物,助资修桥。他只管忘乎所以,这样的终日奔忙,全不知北方亲友牵肠扯肺。不说宜兴子孙,单是吴越名僧,就有参寥等十八九位好友,不知东坡生死,时常相互询问。苏州定慧院卓契顺,自告奋勇,去见参寥:“惠州又不在天上,何忧之甚。吾愿将书一往。”临行又过宜兴通问苏迈、苏迨,取了书信,涉江渡岭,徒步奔驰,风行露宿,经冬历春,只走得黧面茧足,终于到了惠州。东坡得参寥诗札及万金家书,两手悚悚,感激莫名。知苏迈已有差遣,将“授 韶州仁化令,冬中当挈家来”。一家骨肉团聚,自是一件幸事。东坡安置契顺于僧舍,引他汤泉沐浴,游赏惠州风物,契顺请行,东坡修书谓参寥道:
某凡百粗遣,更不能细说。大略只似灵隐天竺和尚退院后,却住一个小村院子,折足铛中,罨糙饭便吃,便过一生也得。其余, 瘴疠病人,北方何尝不病?是病皆死得人,何必瘴气?但苦无医药。京师,国医手里死汉犹多。参寥闻此一笑,当不复忧我也。
契顺得书,即收拾返程,东坡问可有所求,契顺道:“惟无所求,方来惠州;若有求,当走都下矣。”东坡闻言,反觉不安。契顺道:“公既苦问,愿得一诗足矣!”东坡方犹豫间,朝云道:“犹疑甚来?世人重先生名节,亦爱先生之诗也,何其吝乎?”东坡乃端坐半晌,养气凝神,书陶渊明《归去来辞》以赠。并致书表兄程提刑正辅,请他对契顺“略赐照管”,莫再徒步万里,以免僵仆道中也。
契顺去后,东坡即与朝云、苏过商议,既绝北归之望,儿孙又将到来, 须买地结茅,为终久之计。乃在城郊,往来相视,发现城东五里处,有白鹤峰,高五丈,下临江水,远瞰数百里,是一个好去处。有古白鹤观空基一段,约数亩地,可做屋20间。东坡即命朝云,取出在翰院时上赐什物,变卖得数百千,央詹太守帮助,买为己业。即命苏过奔走干办,斫木陶瓦,子子孙孙就做惠州民也。
朝云持家,一如润芝,上顾东坡,下顾苏过,于自身,全不在意。东坡一颗心,倾注在书卷上,除了考问苏过窗课,教朝云书大字,日常冷暖饥饱,一概不知。上年二仆病亡,家务全累朝云一人,舂米做饭浆洗缝补,最难做的是研制药散。岭外无医无药,民人患病,拜神求巫。东坡平日蓄存民间验方,求亲告友,购买了药来。依方制成丸散膏丹,施赠村民。
朝云整日在药房中,烟薰火燎,难以得闲。昔王润芝一生无女儿,朝云12岁进门。视如亲生,哪受过这般劳顿?渐渐的肌肤消瘦,红润藏退,绿发稀疏,一个绝顶明丽的美人儿,34岁就显然衰老了。年来患失睡,每通宵不眠,这日昼寝,于朦胧中,似见润芝掀帘而入,连唤云儿:“怎的躲到这里来?找得我好苦。”朝云跪地抱住大哭道:“家遭不幸,被皇帝仔儿赶了出来。”润芝 道:“姊姊当年说甚来,老太爷弃家从官,一误百误。世上三百六十行,惟有做官没下场。”说罢飘然而去。朝云呼叫“夫人莫走”,把东坡惊醒。
二 人分床已久,东坡隔屏问何事?朝云犹哭泣不已,从此患病,日甚一日。四 月十一日,詹太守送来鲜荔枝,说是广西有火山,以其地热,荔枝先熟。东坡摘下几枚,剥去外皮,笑谓朝云道:“红纱中单白玉肤,正如云儿黄州时 也。”朝云接过,含入口中,泪眼相视许久,泣道:“云儿无福,恐难久侍先生也。”
进入五月,毒热日甚。瘟疫复作,朝云日服胡麻、伏苓耖半钟, 仍苦撑助东坡制药散。至七月四日,朝云忽然病剧,呼吸急促,昏迷不醒。东坡以手探试,爆热如炉,急忙冲了圣散子,滴入口中。东坡找出几件玉 器,贴在朝云胸口、灵穴,命苏过从山后泉中,取来清水,浸过毛巾,给她敷拭,昼夜看护在床前。五日平明,朝云忽然醒来,双目半开,口齿微动。东坡拿起她左手,手中握住一物,原是幹儿满月时戴过的一只金镯。俯下身去,听她在连声呼唤“幹儿,幹儿!”东坡此时,心如刀搅。幹儿若在,已是14岁孩童了。朝云喘息数声,断断续续说道:“云儿去了,先生保重。要活着,要作诗。”说罢,沁出两滴清泪。绍圣三年(1096)七月五日,王氏 朝云仙逝。东坡为作《朝云墓志铭》、《悼朝云诗》,使其流芳千古。“八 月庚申葬之丰湖之上栖禅山寺之东南”松林中。东坡一生,娶两妻一妾,相亲相爱,晚年远谪岭海,朝云执意相随。临终遗言,成为东坡精神支柱:
“要活着,要作诗。”
从此,东坡不再戒避,即景即事,随手书写,诗词、书字、墨竹、木石,或书扇,或书签,大轴、条幅,有求必应。南华寺辩长老每欲下书,僧人皆争请行,言称:“欲一见东坡翁,求数字,终身藏之。”三四年间,东坡墨迹刻石,遍及岭南,朝廷虽屡有严命,凡苏轼墨迹尽毁之,然而终不能禁。
郑熙亭:河北沧州人,原沧州行政公署专员,河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6年开始发表诗歌、小说。主要著作有长篇历史小说《汴京梦断》(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东游寻梦—苏轼传》(东方出版社出版)、《大宋河山》(海南出版社出版),2010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三卷本《熙亭文存》。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