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夏天快快过去,我不想中暑|谈谈暑邪的致病特点

暑邪从季节上来说应夏。只有夏天才会有暑邪,五脏中心属火,所以也经常说夏属心火。但和其他六淫之邪不一样的是,暑邪具有严格的季节性。前面讲过风邪,风为百病之长,四时皆有,皆可犯人。寒邪、热邪、湿邪、躁邪也是一样,虽然说它在某一个季节会表现得特别明显或者比较容易多见,容易伤人,比方说春天在于风,冬天是寒,长夏是湿。这个邪气但实际上四季都有可能会发生。但暑邪不一样,暑邪只出现在夏天,或者更准确地说暑邪只出现在夏至以后,立秋以前的这段时间。换句话说,只要不是这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类似于中暑或者说类似于暑邪致病的各种疾病,都不能够认为是暑邪所犯。所以有的时候也听到民间有人说,太热了,热到中暑了。你一看,这是冬天,只不过他穿衣服太多,或空调开太大,中暑了。只有在夏至以后、立秋以前,才会有暑邪。在这个基础上就能理解那些为暑邪所致的疾病,也就只能出现在这个时间段。比方说以后在温病学中要学到的暑温病、暑湿病、暑疫病都只出现在暑期。这是暑邪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特点。

spring

具体到致病特点上来说主要是三条。第一,暑为阳邪,其性炎热;第二,暑性升散,容易伤津耗气;第三,暑多狭湿。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条: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前面已经讲过风邪、寒邪,我们知道六淫之邪都有各自的阴阳属性。那么暑邪与夏天,与火邪相对应,毫无疑问,它是个阳邪。其实这个不解释,大家也能体会到。在炎炎暑日的时候,我们感觉到的只有一个字,就是热,无穷无尽的热。暑邪所伤以后,它的致病会有什么表现呢?热。暑为阳邪,其性炎热,阳甚则热,都是一个意思,就是一个热。所以为暑邪所伤以后,就往往会表现出来壮热心烦、面赤、脉洪大等特点。

这个壮热,壮就是大的意思,壮热就是大热。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壮热是病家自身的感觉热,而不是真的体温非常高,这个含义是不一样的。中医所有的症状,讲热也好、寒也好,都是讲的病人的自身感受,不是讲具体的某个客观的指标,比如说体温。壮热不一定体温就高,如果是恶寒、畏寒也不见得体温一定的低,这个完全是两码事。

心烦很容易理解,就是心中烦闷不安。但这个烦闷不安和遇到事情没有解决的这种心烦要注意区别开来。

面赤是整个脸上都红,这个才叫暑邪所伤。面赤并不是某个局部,比方说两颧发红或者说两颊发红,两颧发红是肝肾所伤。两颊发红,这是肾经有热。前额发红,唇周发红,这是阳明经热。暑热导致的面赤,是整张脸都红,脉象也洪大。壮热、心烦、面赤、脉洪大这四个放在一起,大家有没有觉得很眼熟?只要了解过中医,尤其是学过伤寒论,对经方感兴趣的,就会知道这个就是白虎汤的四大症。白虎汤症的四大症就是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因为从温病的角度上讲,暑邪致病往往不经过卫分,直接表现为气分的大热,而气分热甚就可以用白虎汤。所以暑热症、暑温症可以用白虎汤,我们后面会讲这个暑热还容易伤津耗液。如果说津液也受了损伤,光用白虎汤就不够了,这时就要用白虎加人参汤。

第二个致病特点就是容易伤津耗气,我们称之为“暑性升散,耗气伤津”。升散是暑邪一个气机变化特点,因为它本身是阳邪,容易向上升,容易向外散。向外散,津出则气泄。向上升是火性的特点,阳热的特点。暑则气泄,壮火实气,就容易导致气机的不足,或者说耗气。

关于这个伤津耗气,毫无疑问是暑邪一个非常重要的致病特点。但暑邪为什么能伤津耗气?解释的角度就不一样。有的医家偏重于说因为暑为阳邪,它容易开散腠理,那么大汗出以后,气亦随之而脱,叫津出而气泄。有的医家偏向于说暑为阳邪,阳热太过,壮火实气,容易耗气,气伤以后,必然不能固腠理,所以津散逸出。这两个说法应该说都有道理,而且它们共同在一起构成了暑邪容易耗气伤津的特点。没有必要说一定要把二者绝对分开,它应该是同时发生,相辅相成的。

第三个致病特点是,暑多挟湿。这是中医人对自然界现象观察得到的结果。在暑季的时候往往是多雨,多雨则潮湿。所以你看暑邪伤人以后,不仅仅是有壮热、面赤这些特点,还兼见渐四肢困倦、胸闷、恶心、呕吐、大便溏泻不爽等这些湿阻的症状。所以就总结出了暑多挟湿的特点。你看常见的清暑食物,都是在以寒凉清热的同时,还能化湿。比如西瓜,西瓜吃下去透心凉,它是甘寒之气,所以说它是天生一个白虎汤。但凡是吃过西瓜的人都知道,它还可以用来利尿,利尿所以祛湿。还有民间经常用来祛暑的佳品——绿豆。绿豆除了清热解毒,也能利小便。尤其是绿豆衣,就是绿豆表面的那层皮,它的效果特别地好。还有荷叶。荷叶在江南很多的,也是能够清热,能够化解暑,能够利湿。不过它比西瓜和绿豆还多两样,它还能活血通瘀、止痛。你看,这些清暑佳品它往往都同时兼有利湿、祛湿的作用。所以说暑多挟湿,大自然也给我们产生了一些既能够清热,又能够生津,还能够祛湿的这些好东西,给我们人类来享用。

好的,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欢迎大家在喜马拉雅上订阅“从头学中医”,这样就可以随时收听我们的最新更新啦。为了方便中医爱好者和初学者交流和学习中医,我们建立了“从头学中医”的微信群,欢迎大家加我们的群管理员bmzzyjt的个人微信,并发送“从头学中医”,他会拉大家入群。bmzzyjt就是“百觅斋中医讲堂”的拼音首字母,很容易记的。

谢谢大家,我们下次再见。

稿约:“从头学中医”公众号是由“一小撮”热爱中医的人运营的公众号,致力于中医学习与推广。欢迎广大爱好中医的朋友们不吝赐稿。但凡与中医的学习和应用有关的稿件都可以的。录用后,我们将通过公众号和其它自媒体将您的想法传递给更多喜欢中医的人。让更多人和我们一起“从头学中医”,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投稿信箱:28186361@qq.co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