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第一个澡堂子——华清池
作者:马祥春 忆述 沈元加 整理
(一)
“华清池”是伪满康德元年(1934 年)在头道街西头动工修建的。掌柜王永和原是冀东的理发匠。这是赤峰街里头一家公开营业的浴池。
“华清池”设有 100 多个床位,平时都能满座。浴池雇用的工人最多的时候有 30 多人,其中有十几名搓澡工,一名修脚工。工人的生活状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谈。
第一,干活又苦又累,待遇少得可怜。当时的浴池工人都不熟悉“工资”这个词,掌柜的从来不发工资,只是每天上、下午各供一顿饭(一顿高粱米粥,一顿干饭),每个月初一、十五,菜碗里面有那么一点油星,算是“改善”生活。浴池工人给顾客递毛巾、倒茶水(白开水免费供应,茶叶要自己花钱买),然后收取“小费”(又叫“小柜钱”)。每天拿到的“小费”都得统统交给老板。每隔五天或者七天,把全浴池的“小费”收入“分”一次。工人识字的很少,不会记账,只记住一共收了多少个“水牌”,当作分钱、领钱的依据。每次分“小费”,掌柜的那一份是少不了的。浴池的理发工人每天的收入可以直接装进自己的衣袋,但是,经过“提成”,大部分被掌柜的拿去,剩下的钱也少得可怜了。搓澡比较来钱,掌柜的给他们的待遇也稍好一些,就是开饭的时候允许他们多吃一点。
浴池工人每天早晨五点钟就上工,忙到夜晚十点以后才得休息。勤杂工每天要用“洋井”压水,保证水池“满池”,把洗澡、洗脸用的水烧热,还要搓洗、晾晒床单,收拾房间。有的顾客洗澡洗饿了,就叫浴池工人到街上去买饭菜,吃完后还要收拾碗筷,再送回去,脸上不能露出一点不高兴的表情。
第二,社会地位低下,饱受欺压凌辱。浴池工人在旧社会处在受压迫的底层,伺候洗澡,被看成卑下低贱的职业,连正式户口都没有。一般妇女都不愿嫁“澡堂的”。再者,浴池工人每月收入只够勉强糊口,哪有能力安家养家呢 ?因此,到了结婚年龄仍然打光棍。我本人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才结婚的,那时已经到了中年了。
伪满和国民党的官、兵、警察、特务,到浴池洗澡要“摆谱儿”,耍威风,欺负人。工人伺候他们格外小心,但也免不了经常挨打挨骂。伪满时期很少有日本人到澡堂去洗澡,他们的家里一般都有洗澡设备。
第三,年老患病生活没有保障,死亡情景惨不忍睹。浴池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根本没有保障,掌柜的看你年岁大了,用不着了 ,就随时解雇,一脚踢开。一旦患病,就被打发去住“小店”,常常因为没钱治病而惨死。若是遇到熟人,死后还可以得到收殓、埋葬。一般的病死、饿死的人,都由十字会派人用一张炕席一卷,草草埋了了事。活着的浴池工人,对这些事,也是敢怒而不敢言。
新中国成立以前,浴池工人凡是稍微有点“办法”的 ,都要离开澡堂,另外找个职业。可是,在日伪、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 ,满街都是失业挨饿的人,好些人被迫当了乞丐和妓女,浴池工人又能找到什么别的出路呢?
(二)解放以前,“华清池”能够长期维持,不亏损,不歇业,主要的是因为浴池收费标准高出实际成本不少。老板也不支付正式的工资,更不负担福利、保险、退休补贴这些费用。浴池虽然打扫得比较干净,设备却非常简陋,每个床位只有一条粗布床单,每个顾客只有一小块碱。对比起来,对顾客收费就太贵了。洗一次澡,收费两角五分,搓一次澡收三角,加起来比半块银圆还要多,而那时一分钱可以买一个烧饼。一般穷苦老百姓是进不起澡堂子的。
“华清池”老板之所以能赚钱,能站住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在经营管理上确实有一套办法。
首先,是把住燃料关。 浴池烧煤费用是一个“大头”开支,所以“华清池”老板精打细算,把每天的烧煤量控制在一吨以下,逢年过节烧煤才多一些。他从四道街日本人经营的“东亚煤炭店”购买元宝山煤,煤块大,煤质好,禁烧,火旺,烧水方便。每天顾客大致都能满座,几乎没有忽多忽少的现象,这也就减少了煤的浪费。
其次,是设法保证满座。老板为了保证浴池多赚钱,不亏损,他就想方设法招徕顾客。如主动到一些人多的单位去请客上门,洗澡费用由“公家”出,洗澡人只掏个“小费”。
第三,是变生为熟。平时来“华清池”洗澡的顾客中,有一部分是来自外地的旅客和商人,浴池对他们的接待格外热情、殷勤。这样“,一回生,两回熟”,这些人自然就成了浴池的常客。
第四,是对女客分外照顾。“华清池”专为妇女准备了四个“盆塘”,洗一次收钱五角,供给四桶水。女顾客在这里洗澡既方便,又卫生,比在家里洗 好得多,于是不少妇女经常来洗,每天来的女顾客大约都有八到十人。虽然人数比男顾客少,但积少成多,浴池每年也能从女顾客那里收入 1600多块银圆。
第五是“华清池”没有“闲人”。掌柜王永和把家眷留在河北老家,自己吃、住在浴池,成天地“钻计”经营,什么事都亲自抓、亲自管。从外表上看,他生活比较朴素,不像富商大户那样,大概是因为他每天都忙碌劳累,没有工夫去吃喝玩乐。他的侄儿王树增从外地来找他,被安排在浴池“打杂”,买煤买米,什么活儿都干,还当过“剃头匠”(理发工人),一点也清闲 不着。王永和还雇了两个“管账”,每天轮班收钱、算账,当天结清,干净利落。“管账”好像都是“口里”(河北)人,因为王永和对赤峰本地人怀有戒心,觉得他们靠不住。
浴池工人的人数,王永和卡得不紧,因为他用不着多开工资,只要在煮“大锅饭”时多撒一点高粱米就行了。
附注:马祥春同志曾在“华清池”工作过,赤峰浴池退休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