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内蒙古|彭桂芸:拉面里的幸福
原创作者:彭桂芸|内蒙古阿拉善盟
《拉面里的幸福》
小区斜对面新建了一家酒店,只是还未正式营业。酒店一楼西侧,挂起一家牛肉拉面店的招牌,其上用蒙汉双语写着“马菇拜传统牛肉拉面”。看起来规模不小,想必是品牌加盟店。招牌挂了没几天,有一次听丈夫说,和同事去马菇拜吃牛肉拉面,味道不错,人还不少呢!我有些吃惊,开业速度够快,人气还挺旺的。时针转了几圈便到了周末,气温降了七八度,又是扬沙天气。擦灰拖地,洗衣整物,忙了一个早上,抬眼已是日上中天了。开车出门,去加油站加满油箱,陪着前夜喝多酒的丈夫去马菇拜吃牛肉拉面,顺便满足自己一探究竟的好奇心。拉面店果然宽畅明亮,清一色朱红漆的餐桌餐凳崭新洁净,明灶亮厨一目了然。四条相并的长桌、长凳自东向西摆放成两排,靠南和向北处,各摆放着两张厚实的大方桌和八条长凳。虽然是午饭时间,店里交费的、等面的、埋头吃饭的顾客倒是不少。丈夫去点餐交钱,我环视一圈,选了一张北边无人的大方桌坐了下来。没几分钟,一位中年女子领着一对老年夫妇走过来,安顿好坐在我的对面后,便点餐去了。礼貌性地和两位老人笑了笑,未多留意,继续低头看手机。青花瓷大碗盛放的拉面筋道滑爽,汤鲜味浓,就着可口的小菜,吃起来津津有味的。就在我低头吃面时,听对面的阿姨说:“你不吃饭吗?”中年女子回答:“妈,我不吃了,今天早点吃的晚。”我闻声停下筷子,抬头仔细端详起来。噢,这是女儿带着父母来吃牛肉拉面的。中年女子坐在我的左边,大约四十多岁,身着一件绛红色运动外衣,一头披发齐整地滑落肩头,脸上肌肤紧致,稍显粗糙,桃花瓣样的双眼有光在流动,满是怜爱地看着正在吃饭的老人。老年夫妇大约七十多岁,神态自在、安然。那位叔叔虽然满头白发,但精神矍铄,气色红润,阿姨略显年轻,黑色短发中夹杂着花白。餐桌上摆放的一碟牛肉片和三碟素菜里,可见女子的用心。阿姨不时夹起牛肉片,放进叔叔飘着红油和香菜花的碗里。叔叔满口本地话,连声阻挡:“你多吃些,不了给我夹了。”好有爱的画面,我的心里忽地涌起一股暖流,索性放下筷子,和家人一样,攀谈起来。女子告诉我,她母亲今年72岁,父亲75岁了,平时身体都不错。她住在东城区,父母住在西花园,我不由插言:“那离得不近呀!”嗯,她接着说,自己平时上班,没时间陪伴老人,看到这里新开了马菇拜牛肉拉面,利用周休,特意接父母尝个新鲜。本想带父母来吃早点,可是父母年纪大,醒得早,每天很早就吃完早点了。我眼含笑意,不时点头表示理解。“有这么孝顺的女儿,您俩老人家真幸福!” 听到我由衷地赞叹,阿姨乐呵呵地说,每逢节假日,女儿经常接(他)们出来转转,吃点好吃的。其实女儿一个月挣三四千块钱,自己有家和孩子,但是舍得为父母花钱。有女儿的细心照顾,她和老伴心情好,身体也好,日子过得挺舒心的。看着老人家心满意足的神情,我的心里满是温暖、感动、祝福和羡慕。窗外,正午的阳光一点点黯淡下去,我分明感到,这位衣着朴素的中年女子身上,有一束光芒向我射来。那光晕,一圈套着一圈,明晃晃的,照满双眼,穿透心房。碗筷已经许久未动,我呆坐在那里,看着眼前温馨的画面舍不得离开。多么希望,坐在对面的,是我的母亲和父亲。回想母亲这大半辈子,为了儿女守寡四十二年,至今多病缠身,受罪不少;想起英年早逝的父亲,没有见过飞机、电视和手机的样子,没有享受过人世繁华,没有吃过我为他端上的一碗牛肉拉面,甚至,没有一次机会,让我尽一点点孝心。父亲短暂的一生中,只有贫寒的岁月里干不完的工作和养活一大家人的重担,还有太多无法背负的,留给母亲沉重的追忆,留给儿女无限的哀思。父亲在世时唯一的奢侈品,就是那块刻在我生命中的上海牌手表。在他去世后的多年里,这块手表,始终在母亲的腕间,陪着母亲,度过无数个漫长的暗夜。母亲以最深沉的方式,默默怀念远去的父亲。我悲叹父亲的不幸,心疼母亲的不易,更为母亲现在的生活深感欣慰。父亲走后,我那受尽苦难的母亲,始终无畏无惧,坚强面对。而今,九十高寿的母亲,拿着政府发放的工资和老龄津贴,衣食无忧,颐养天年。只是,母亲真的老了,身体时不时会力不从心,她需要儿女更多的帮助、陪伴和关爱。回到家里,思绪依然如潮。一碗普通的牛肉拉面,传递着热气腾腾的亲情,让年迈的父母吃出了女儿的孝顺,吃出了实实在在的幸福。其实很多时候,儿女孝敬父母,无需饕餮盛宴,披金挂银,有温暖的陪伴和细致的呵护,就是父母最想要的幸福。
作者简介彭桂芸,医务工作者。神舟文学院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阿拉善盟作家协会会员,羽毛球一级裁判,内蒙古羽协裁委会委员。散文、随笔作品散见于《华文月刊》《作家在线》《岁月原创》《阿拉善日报》及文学网络平台。
★★ 平台简介 ★★【阿拉善文学】是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艺两新”合作新媒体平台,为《阿拉善文学》期刊推选优秀作品及新人。该公众号不限年龄、地域,为作家、诗人、文学爱好者等提供原创文学作品免费编辑、分享发布、推广展示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