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茶梗都不愿意挑干净,算什么好岩茶?茶梗是品质红线,别越界!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今天要聊岩茶的“梗”。
讲一个八卦,下午看到有人在群里吐槽一泡燕子窠名丛——“叶底绿不绿就算了,关键是梗都没挑干净。”
看着那位仁兄转来的图,不得不佩服,那家卖茶的商家,真的是心太大了。
原本上,那款茶最大的卖点是“燕子窠”三个字,凭着前段时间的新闻热度,据说今年燕子窠的青叶已经大涨了一波身价,仍旧很抢手,更不用说去年的成品茶了。
但是,那款噱头满满的燕子窠名丛,在商品介绍上只放了一张叶底当产品图。
从图片看,的确和那位仁兄的形容一样,那款茶的叶底绿,偏花杂,并且茶梗明显,单是从表面上就能看出,有两三根扎眼的茶梗。
最关键的是, 关于叶底绿这点,倒是还能用冷做青、品种叶色特殊等原因解释。
而茶梗没挑干净这点,却是板上钉钉的劣质茶、粗制茶表现,洗都洗不白!
《2》
众所周知,岩茶成品里是不能出现茶梗的。
岩茶是开面采,采茶的时候,不是光摘叶片,而是连叶片再加上一截嫩梗,一齐采下。
等茶青采下后,均匀地薄摊,有了茶梗的存在,能增加岩茶的体积,让青叶舒服地大手大脚摊开,而不是让叶片与叶片交叠在一起,影响走水的舒畅性。
另外,岩茶带梗采摘的原因,还跟岩茶需要摇青有关。如果没有茶梗,只剩叶片, 摇青压根就摇不开。
在做青的过程中,茶梗内部的可溶性物质,随着水分散失的通道,不断输送到叶片内。
可以说,等到做青结束,茶梗能发挥出的“余热”也就耗尽了。
接下来,要将茶梗挑干净,再进行焙火。
对于这点,站在茶梗的立场来看,颇有几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意思。
或者换成更高大上的形容,“事了拂袖去,深藏功与名”。
总之,加工利用完毕后,茶梗应该要剔除。
一方面 ,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剩余在岩茶茶梗内的内含物质有限。如果在岩茶成品上,茶梗没有挑干净,会导致岩茶带出粗老气,汤感偏薄,风味表现变差。
另一面,一泡8克、9克的岩茶里,就能挑出好几根茶梗,这样的岩茶品相不高,印象分太差。
可以直白地说,连茶梗都没挑干净的岩茶,实在是触及了品质底线。
《3》
之前的介绍过,武夷岩茶的繁琐工艺里,做青与焙火才是重点。
而挑梗,则算不上难题。
岩茶毛茶做出来后,要将茶梗与茶片挑拣出来。
过去是用人工拣剔,比较费眼力。
现在有了色选机后,一般是用机器筛选居多。
通常情况下,岩茶筛选一遍就行,好的茶会选两遍,第一遍把梗、片选走,第二遍则将粗老叶挑走。
总之,越好的茶,做工越精致。
类似这样,一泡8克、9克的岩茶里,能挑出好几根茶梗的情况,说明在做茶方面,压根就没上心。
只有将挑拣的标准,放得极宽松,才会在一泡茶里出现这么多的“漏网之鱼”。
可以说,一泡岩茶的茶梗多,背后全是人为!
之前,身边有朋友喝一泡“牛肉”时,剪开泡袋,干茶倒进盖碗,条索略粗,并且还看到了一根茶梗。
当时身边就有人,挑起这根茶梗后,打趣道,这就是“牛骨头”哇。
凭着牛栏坑肉桂的身价,出现在成品茶里的一根茶梗,粗略地换算过来,估计也要好几十。
个中道理,就跟绑在大闸蟹腿上的麻绳一样。
原本,一大捆麻绳,也不值什么钱。但是将这绳子绑在大闸蟹腿上,可就大不一样了。在称重卖的时候,这根粗粗的麻绳,算的可是螃蟹价!
《4》
之前听说过,有人专门收购牛栏坑肉桂的茶片,装在茶叶罐子里包装出售。
还有人,将“牛肉”身上挑出来的茶梗,也收集了起来,包装后卖出了高价。
不过,这些都还算好的。
至少这些岩茶身上的边角料,商家在销售时,还明确地告知了消费者。只不过,在宣传时,对这些边角料进行了美化而已。
但是,一款岩茶身上连梗都没挑干净,将茶梗按照成品茶的价格,一起捆绑出售,那真是太坑了!
不可否则,趁着燕子窠的热度还在时,抓紧时机,跟风上去,消费一波热度,的确是很“聪明”的做法。
正如炒过股的人,都清楚一点,韭菜是割不完的。
同样的,在买茶方面,懂茶的人少,不懂茶的人多。被名气所吸引,跟风买茶的人,大有所在。
打着“燕子窠”这一旗号,在现阶段确实是一招吸睛的卖点。
但如果,产品的质量没跟上,或者说,在产品展现上,压根没有一丝诚意。
一泡连茶梗都不愿意挑干净的岩茶, 任凭再外行的茶友,也能看出问题!
到最后,那些最开始选择跟风买茶的消费者,终究会有清醒的一天。
那时候,再按过去的老套路,打算将“一招鲜”用到底,只去营销山场,不去注重工艺, 可没人再愿意买单了!
《5》
讲一句很老套的话,细节决定成败。
对于一款岩茶,它的做青是否做透?焙火是否焙到位?需要有经验的茶客,才能分辨出来。
而至于说,茶梗没挑干净这点,任何一个人都能看得出。
SO,在做茶方面,连挑干净茶梗这样的重要细节,都不愿意花心思的一款茶,问题多多!
另外,按正常的思路看。拿到一款品相毛病多多的岩茶,在对外宣传时,“遮丑”是第一要义。
比如说,不展示干茶与叶底,直接发一张汤色图。
又比如,好歹将茶梗挑干净后,再拍宣传图。
选择将茶梗没挑干净的产品图,直接放出来。按这样做,不是“心太大”,连门面工夫都不愿意做。就是太“粗心”,压根没想过检查。
一款从做青,到挑梗,再到最后的包装宣传都没有花心思的岩茶。
即便它出身在一处,现阶段风头正盛的山场,也半点没有吸引力。
茶梗没挑干净的岩茶,不是一句云淡风轻的“佛系做茶”,就能解释的,而是根本没有“用心做茶”!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cunguchen201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