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那么多书到底是为了什么?

你是否也有过知识恐慌?

当你发觉自己的英语口语还跟不上现在高中生的时候,你着急地报了英语班;当你认为自己不懂乐器的时候,又兴高采烈地去报了钢琴班。

当你还在感叹战胜了世界围棋天才的AlphaGo时,又已经有了战胜哈佛学霸的答题机器人汪仔,这个时候你竟然不知道要从哪里开始学起?

报不同的班,换来的不是满足感,更多的是疲惫感,因为顾此失彼,因为不知道该补足自己知识系统的哪一块。

内观己心 外察世界

学得更多的确会给人带来踏实感,但并非真实感。真实感需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实际能够接受什么。

也许你的口语不佳,是很早以前学习的音标发音就是错的,那即使报班也必须对症下药,从基础开始纠正;

也许你对音乐根本就毫无兴趣,那么不妨寻找自己内心真正的兴趣爱好,不懂乐器其实也无伤大雅;

也许人工智能属于你知识体系的边缘地带,你只需要作为消费者享受科技成果就够了。

学习那么多,有错吗?

没有错,但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以及不懂什么,选择,比盲目地学习更重要。

那么,我们又如何在浩瀚的学海中作出选择呢?

庄子说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意思是说,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件危险的事!

孔子也不主张无限量地「知道」,《论语·述而》中云:「子不语:怪、力、乱、神。」

我们先要清楚什么是怪,力,乱,神。

魏晋的何晏在《论语集解》里对它的解释是:

『王曰:「怪,怪异也。力,谓若奡荡舟,乌获举千钧之属。乱,谓臣弑君,子弑父。神,谓鬼神之事。」或无益于教化,或所不忍言。』

怪,就是异于平日的怪异现象;

力,是指像秦武王的大力士乌获那般的勇力,因为这也不是常人能拥有的;

乱,即是古代最为禁忌的以下犯上,下臣杀君主,儿子杀害父亲,整个社会秩序的混乱;

神,就是与鬼神相关的事。

孔子认为这些事情说了也无益于教化,不值得说,也无需说。

无论是人类尚未探索到的自然现象,还是超乎常人的非常力,抑或是人类社会伦理未探明的「鬼神」,孔子选择「不语」。

启迪多元思维

「子不语」无论对于记录还是教化来讲,都是一种静默的表现,而静默则给予我们无限的发展空间。

「静默」是一种无言的状态,一种保留的态度,是一种敬畏的心态,也是一种待定的处事方式。

对「怪、力、乱、神」的保留说法,就是对人的力量的有限性的评估,我们能说的都是我们能看见的、听见的和能够推测想象到的,而这些东西很多时候也是最具欺骗性的。

「子不语」所体现的正是人尚未做到全息、全观、全程的不妄断,不盲从。

无论我们今天学习什么,到明天都会变成旧报纸那样的过时新闻。我们孜孜不倦地学习,只是为了分辨清楚哪些是值得学习,哪些是需要摒弃的。

因为唯一的不变就是「变」,我们抓不住转瞬即逝的新闻报道,但我们可以从中分析,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被所有的报道和信息牵着走。

所以,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在不断的学习中,我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通过学习变化气质,提高修养,更重要的是在纷乱的观点意见中,保持准确的判断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通过判断力和思考为已知和未知划定界限,在已知中充实知识体系,对未知保有敬畏。

正心正举

我们对所有未知的想象,如对怪异、强力、作乱、鬼神的推崇,都是一种人心向外的镜像反应。如果对这些现象与观点加以张扬,就是一种对正常观念的扭曲。

所以,「不语」不是禁言,而是不主张对未知的、未清晰探明的提前表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因为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看事情,人类也只是以「人为自然立法」的角度看待世间万物,我们都无法做到全息、全观、全程。

全息、全观、全程,是要我们尽可能地得到更多的信息、尽量更多面地去看待任何事物,也要在时间上尽可能历史性地看问题。

全息、全观、全程,是一种理想化的看待事物的态度,而我们不妨将它作为我们不断靠近的目标,而非作为自我标榜的超能力。

拨迷见智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限制知识,为道德和信仰留下地盘。」

在这里,康德主张人的理性用于探索已知世界,而将未知世界交给信仰。这样,人之神即信仰不被消灭,同时也为人类的理性划定界限。

因为人的理性并非无所不能,而「子不语,怪、力、乱、神」与之相同,用「不语」为人的理性能够达到的已知和尚未达到的未知设置范围和划清界限。

开启自在之门

世界那么大,人的脚步无法到达的地方,思维能到。而有一些地方是目前的思维和力量都无法到达的地方,我们对此暂且不表,交给未来交给信仰。

孔子一生「敏而好学」、「入太庙每事问」,正因为如此,才能不断地靠近未知。

正是凭借不断地学习,才知道理性的界限在哪里,才明白何为「知之越多则不知越多」,我们孜孜不倦地求知,最终是告诉我们有多少的「不知」。

Q:读那么多书到底是为了什么?

欢迎留言和大家分享

(0)

相关推荐

  • 怪力乱神子不语——《论语》悟读【164】

    迷信信迷不自信:学好好学有定力. <论语>第七篇第二十章: [原文] 子不语(谈):怪(怪异),力(勇力),乱(动乱),神(鬼神). [译文] 孔子不谈怪异,勇力,动乱,鬼神. [悟读] ...

  • 皇极经世书  5  -宋-邵雍

    斓厝赵陆恢茫嘣虿荒芤病?br /> 人之生真可谓之贵矣! 天地与其贵而不自贵,是悖天地之理,不祥莫大焉. 灯之明暗之境,日月之象也. 月者,日之影也:情者,性之影也. 心性而胆情,性神而情 ...

  • 刘昭瑞 | 瑶族宗教信仰若干问题讨论

    [作者简介]刘昭瑞,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广州,510275). [摘要]基于英语经日语转译的"权能仪式",是分析瑶族宗教生活乃至其他宗教形态的重要概念.打筶则是关 ...

  • 荀子价值观

    继孟子之后,荀子在人性论方面改变了自孔子以来将人性分为性.习和自由意志的认识.荀子将习改称为情,同时放弃了人应该有自由意志的讨论.他首先提出人性就是不管君子还是小人都相同的一面. "凡人之性 ...

  • 万字测评第二弹 | 教材以外那些逼格高、读不懂的书到底何时读?怎么读?

    保姆花又来了. 最近大家的参考书阅读计划都按部就班的进行着--人呢,一旦生活缺少了乐趣和新鲜感,就开始想着搞七搞八,于是很多同学就开始把目光转向了<传播学教程><新闻学概论>之 ...

  • 诺奖得主Angrist:多读一年书到底能带来多少收入

    来源:比较 作者 | 李井奎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11日宣布,将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一半授予David Card,另一半授予Joshua D. Angrist和Guido W. Imbens.其 ...

  • 读过的书,到底有什么用?

    张佳玮 1小时前 几年前深秋时节去的. 设若没读过书,这一眼望去,不过是一片愁煞人的平野荒漠罢了. 好在读过书,学过王维那首诗: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看 ...

  • 两分钟带你读懂《穿布鞋的马云》一书到底讲了什么?

    <穿布鞋的马云:阿里巴巴成功的27个关键时刻>一书,记录了马云22年创业过程中面对的27个关键时刻,不像其它歌功颂德的类似书籍,而是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马云,分析在每个事件当下,马云是如何面 ...

  • 苗怀明:我们到底该怎样读《红楼梦》——从罗书华《红楼细细读》一书说起

    由我来为罗书华兄的大作<红楼细细读>写篇读后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之所以说有趣,是因为在此书出版之前与之后,我与罗兄围绕这本书进行过至少两次争论. 我对该书的评价是:前有脂砚斋,后有默默斋 ...

  • 书是好书,孩子却读不进去,到底是谁的问题?

    上周小五妈开团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经典版本"四大名著"有声版(点击这里查看详情),现在很多朋友已经收到书了吧.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好好把书用起来了. 平心而论,这样大部头的书,让孩子 ...

  • 夜读丨苏轼: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过的人,就是你的人生格局

    文字丨儒风君 主播丨唐 轩 01 读过的书 苏轼曾经在书房写过一副对联: 遍识人间字,读尽天下书. 从先秦百家,汉代大赋,再到唐代诗歌,他无一不通,无一不精. 他发明了一套独特的读书方法,叫" ...

  • 一篇绝世好文,句句胜读10年书!

    一.不惊扰别人的宁静,就是慈悲:不伤害别人的自尊,就是善良.人活着,发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吹灭别人的灯. 二.多一点忍耐,就会少几次后悔.少几次翻脸,就多几个台阶.多几次听不见,就少几次庸人自扰.少撂几 ...

  • 读张仲景的书往往要从无字处着眼。温经汤、...

    读张仲景的书往往要从无字处着眼.温经汤.黄土汤等传统的用药方剂,实际上是寒热并用的,这些方子的基本病机都是针对肿瘤的寒热胶结病机的.因为很少纯寒纯热形成肿瘤的.纯寒纯热要好诊治得多.因为肿瘤的寒热胶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