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拉王朝佛造像艺术风格浅析

莲花手观音菩萨坐像 9世纪 帕拉那烂陀风格 高16.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近年来,大家对帕拉造像艺术十分的热衷,这个堪称奇绝艺术的被发现和归类,却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相较于斯瓦特、克什米尔造像风格,帕拉造像艺术是最晚被发掘和认识的。原因是公元12世纪末发生在印度次大陆上的那场灭佛浩劫使东印度造像几乎毁灭殆尽,加之文献失载,要探明其艺术发展的脉络和艺术风格的来源与变化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随着越来越多帕拉时期古遗存的被发掘,随着大家对帕拉艺术认识的加深,随着越来越多传世艺术精品的研究深入,帕拉造像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必将被更广泛地接受,其在造像艺术史上的影响也必将回归王者之途,正如同它在历史上曾创造的辉煌地位一样。

骑狮文殊菩萨坐像 11-12世纪 帕拉风格 高10厘米 国内私人收藏

帕拉王朝原为印度的一个小邦国,大概位置在今天的孟加拉国以及印度东北部的一部分。公元660年前,一位名叫瞿帕拉的国王统一藩伽罗国,接着又西取史上著名的摩揭陀等地,终于建立起一个属于印度人统治的王朝,王朝的名称便是以其统治者瞿帕拉的名字而命名。帕拉王朝统治东印度近500年,共有18位君主,历代君主皆大力弘扬佛教传统文化,对密教更是崇奉有加。

宝冠释迦牟尼坐像 11世纪帕拉后期 库基哈尔风格 高36厘米 瑞士私人收藏

在18位君主中,最具热忱于密教者有七王,史称“帕拉七代”。七王之中又以第四代达摩帕拉影响尤为突出。他在位期间,大修佛寺,力护密教。在其扶植下,彼时的东印度境内形成了超岩寺、那烂陀寺、飞行寺和欧丹多富梨寺四大密教道场。帕拉那烂陀的艺术风格也渐渐形成。帕拉王朝第八代国王罗贾帕拉则扶持了菩提伽耶附近库基哈尔的造像创作。使其成为堪比那烂陀风格的另一重要帕拉造像艺术风格。

莲花手观音菩萨坐像 10世纪 帕拉那烂陀风格 高2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帕拉王朝到第18代君主夜叉帕拉时,大臣婆罗门舍那篡位,导致王朝灭亡,继而是舍那王朝的建立。舍那王朝建立于1139年,至1202年亡于伊斯兰民族入侵。它共有四代君主,国祚短暂。这个王朝的君主基本承袭帕拉王朝的传统,继续弘扬密教,使印度密教及其传统文化得以继续发展。由于帕拉和舍那两王朝对密教的崇奉和扶持,东印度在公元8~12世纪时期成为闻名遐迩的印度密教传播中心。13世纪,随着伊斯兰的东侵,帕拉这一印度佛教的最后圣土也随之沦陷。

除诸恶难度母像 11世纪帕拉后期 高39.8厘米 布达拉宫玛拉康殿收藏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帕拉造像艺术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艺术形式。从地理位置看,帕拉王朝地处印度次大陆南北交汇之处,艺术风格自然受到南北东西各地的影响。从密教中心的地位看,当时印度各地的佛教徒都纷纷奔赴于此,取经学道,并同时将各地的文化艺术带到这里。

根据这两方面的情况推演,帕拉造像艺术应当是多元文化和艺术融合的形式。世界各国学者虽然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探索研究,但仍然常常因造像的产地不明而在艺术风格的归属问题上发生歧异。但是有两点我们还是可以肯定的:首先帕拉和舍那两个王朝是在古笈多王朝的国土上建立起来的,这就决定了造像艺术的主流为笈多风格;再者是盛行于东印度的印度教和密教对造像形貌上的影响,使造像的密教色彩和地域文化色彩变得尤为浓厚。基于这两方面因素,我们大致可以把握帕拉造像艺术的基本风格以及它的发展与变异。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它的起源—笈多风格的骨架与印度教和密教的肌肉皮肤共同塑造了这朵佛教图像学上的奇葩。

自在观音坐像 12世纪帕拉后期 高18厘米 中国台湾私人收藏

帕拉艺术的特点:整体造像比例匀称;面部,肌体刻画柔软自然;面型是典型南亚人种,眼睛圆睁,嘴唇丰腴,慈悲像面含神秘微笑,愤怒像怒目圆睁,着重刻画外露的牙齿和瞠目红睛。同时,帕拉作为写实艺术的塑造表达,在崇尚表达肉体温度的同时对其上附着的衣着、配饰甚至座旁的藤蔓都分毫必至的详细刻画。

帕拉王朝前后500年创作了无数珍贵的造像臻品,近百年来逐渐被大家接受喜爱,其艺术感染力及对后世的影响一直延续至18世纪的清宫作品,远远大过斯瓦特和克什米尔造像所为,只是因其被发现较晚,同时难以找到大尺寸的经典铜造像而少为人知。同时,这段历史中各种文化的互动、融合也渐渐从历史的尘雾中越来越清晰的走进我们。王世襄先生所藏的那尊绝品之作就是帕拉文化与其周边的其它文化巧妙融合的结晶,同时帕拉与其周边的朱罗、克什米尔、甚至尼泊尔、西藏也一样进行着文化和艺术的大融合。

宝生佛 11-12世纪帕拉后期 高22.4厘米 库基哈尔风格 布达拉宫玛拉康殿收藏

在这里我们必须澄清两个在收藏帕拉等高古佛像中的误区:

1.不必太过执拗于原始产地的追捧。必要的产地归属一定要细致研讨,但艺术之美核心在造像本身的体现,具体产地只是附加在其上的符号特征,特别是帕拉、克什米尔这类风格影响深远、制作匠人流动频繁的造像艺术,收藏者应该更多着眼在艺术美感及工艺深度的表达。

2.出土帕拉(其他高古造像亦然)不应被忽视。艺术张力强大的造像不会因为出土与否而太大幅度增减其艺术感染力,相反会平添更多时代蹉跎的印记。应该区分出土影响与完整性影响的不同。

不空成就佛 11-12世纪帕拉后期 高22厘米 库基哈尔风格 布达拉宫马拉康殿收藏

另外必须强调的,每一历史时期都有其华美代表艺术精品,也有朴实素颜的民间工艺,还有粗朴简陋的拙趣艺术。帕拉为之,其余艺术风格亦为之......

宗教造像艺术创造的初衷,并不是单纯地体现雕塑之美,由宗教赋予其上的精神境界和人文关怀才是其艺术价值的精华所在。我们在试图领略造像的艺术魅力之时,必须要无可逾越的去研究它背后的历史和宗教变迁,这样正如同沐浴在厚重文化的阳光润泽和佛教思想的普惠,我们才能更好的欣赏这些艺术臻品的内在至美!

来让我们一起去发掘那些尘封于黄沙之下的历史故事,同时去追寻那段跌宕回旋的宏浑乐章—帕拉佛教艺术遗珍。


文章来源:《收藏家》2018年1月刊《贮世华光——浅析帕拉造像艺术风格》

(0)

相关推荐

  • 陈培一专栏(7)——南、北传佛教造像主要样式与艺术风格述略

    导读:对于佛教造像艺术样式的研究,已经有了十几年的时间,也写了一个系列.蒙<中国美术馆>主编吴为山先生和责编黄丹麾先生不弃并张目,其中的<南传佛教造像与北传佛教造像的主要样式与艺术风 ...

  • 佛教造像艺术:受笈多艺术影响的尼泊尔李察维王朝佛造像

    印度笈多王朝被誉为印度艺术的黄金时代.笈多佛教造像艺术有早期和晚期(野鹿苑风格)的风格变化.尤其是服饰,特点鲜明,令人印象深刻: 4-6世纪的笈多早期造像服饰特点:佛身着通肩大衣,腰部由粗壮变为苗条, ...

  • 佛造像艺术:受克什米尔与帕拉艺术双重影响的12-14世纪藏西青铜合金造像

    在地域上,藏西处在克什米尔与东北印度的帕拉王朝之间,宗教,艺术等方面,自然会受到双重文化的影响.比如佛造像的面容,服饰特征,镶嵌工艺等方面,藏西12至4世纪青铜合金造像既有早期克什米尔造像艺术的痕迹, ...

  • 佛造像艺术:11-12世纪晚期帕拉风格铜质造像。

    晚期帕拉风格铜质造像以密教的菩萨,度母,本尊像最有特征:   通常头顶圆柱状发髻冠,边沿饰三花冠,耳际处横出典型的帕拉式扇形冠结,有的宝缯垂至肩部,有的呈U形自然上扬.脖上挂项圈,左肩斜披圣带,两臂有 ...

  • 佛造像艺术:11-13世纪的大尺寸帕拉风格造像

    对于西藏来说,佛教是一种"外来宗教",它的输入与西藏的赞普松赞干布相关.当时松赞干布为求政权稳定,积极与邻国联姻,在迎娶文成公主之前,已经与尼泊尔尺尊公主联姻.文成公主与尺尊公主各 ...

  • 佛造像艺术:尼泊尔13-14世纪的马拉王朝早期坐像。

    13/14世纪的马拉王朝早期,佛像出现了以坐姿形式为主的造像形式.艺术特征表现为:造像头大肩宽,面庞丰满,下巴圆润,大耳垂肩,眉眼细长,五官小巧生动,表情含蓄沉静,体态丰满,造型浑圆,比例匀称,肩宽腰 ...

  • 佛造像艺术简介29:7-9世纪尼泊尔李察维王朝造像艺术

    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南麓,东连不丹.锡金,西南连接印度,北与我国西藏接壤,虽然国土面积不大,而且多为山地,可是在人类文明史却有着不可低估的地位和影响,佛教造像艺术便是其古代文明中最为璀璨夺目的一页 ...

  • 日本博物馆里的中国佛造像

    东京国立博物馆是日本最大的博物馆,已经百岁的东京国立博物馆位于著名的上野公园附近,内有本馆.东洋馆.表庆馆及法隆寺宝物馆4个展馆共43个展厅. 东京国立博物馆是日本收藏中国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它所设东 ...

  • 【鉴赏】西蜀神韵—四川省博物院佛造像艺术

    西蜀神韵-四川省博物院佛造像艺术 佛教自东汉末传入中国后,其造像艺术也在不同历史阶段因政治.宗教.文化和社会风俗等多方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嬗变之中.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阶段, ...

  • 《佛造像度量经》是唐卡绘制的根基

    因循守旧正是唐卡魅力所在,在近千年的时间里,一代代的唐卡画师都是按照这样的度量经来绘制佛像,一旦失去了这样的度量,不按照这样的比例去绘制,也就失去了佛像的美感,也就是对佛的亵渎与不敬,会带来灾难.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