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山而居》作者张二冬:20多岁我上了终南山

从花4000元租下使用期20年的废弃老宅时开始算,如今是张二冬住在终南山的第八年了。

八年前,有个画画的年轻小伙梦想“借山而居”,然后真的辞职离家,一口气跑到山上,担水种地,喂鸡养狗,写诗画画。八年后,他还在那儿,“我试过了,七年一梦,七十年也是一梦。”

当然,终南不是捷径,它有不逍遥、不浪漫的部分,也有另一种世俗的压力,所以他说:桃花源只是你看见的白天,而聊斋才是夜晚。

因此无需判定哪一种生活方式正确,只要我们看到理想的生存状态,会让一个人通往快乐的法门。本文选自张二冬《借山而居》,针对走红网络后外界的声音,这些是他的回应。

Q1为何山居?

二十多岁的时候,一个人跑到山里去生活,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好像挺难理解的。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男生在二十多岁时应该拥有最鲜活、最热血的状态,对城市和人群应该有着天然的、必需的连接,拍拍短视频、玩玩音乐才合理,怎么这个孩子一声不吭跑去山里种菜养花去了?

张二冬种的菜

而这对我来说,完全是偶然中的必然了。

我本身就是个宅男,大学的时候就住在学校附近的城中村,一间十平方米的小房子,经常一两个星期都不出门,门口堆满了外卖的碗。整天就是读诗、找音乐、看电影、网恋,内心戏满满的,特别会跟自己玩。这个可能是基础条件,我相信现在也有很多年轻人具备这个条件。对于我们这种自己跟自己玩就很圆满的人来说,既然在山里宅和在城里宅都是宅,那宅在山里,又有院子,还能奔跑、裸晒,肯定就更有吸引力了。这是其一。

那个时候跑到山里待着,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仪式感。那时我刚毕业,在城里租房一个月好几百,但山里一个院子一年才两百块钱(那是十年前,当然现在不是了,现在一年得上万),而且离西安城也很近,终南山就是西安的后花园嘛。也就是说,给四千块钱,二十年都在西安有个窝,有个落脚点,都不用再考虑住的问题,是不是很吸引人?

这样比较,就发现山居是很容易的选择了。

张二冬家的院子

其二,每个人,尤其是有点历史观的人,其实都有一个桃花源的想象。那就像一个种子,当性格和环境契合时,就会被浇灌了。

我住在终南山,和那些因为“终南山”而住在终南山的人完全是两回事。在我看来,“终南山”是没有什么符号色彩的,不是隐居的山,也不是什么隐士的山,它就是“西安南边的山”。终南捷径其实是个很好的课题,只是被过度消费了。

第三,就是那个契机到了。

美院刚毕业的那两年,我在信阳固始县带过两年美术高考班,学生也就比我小两三岁。固始是个很有意思的小县城,好吃的很多,民风也不错,很安逸,小且聚气,吃个烤肉好几桌都能相互认识,让人有种特别熟悉的习惯和安全感,这是大城市里面没有的。大城市是有种陌生的安全感。

对很多人来说,那可能是一个非常理想的人生,很安稳,又很舒适。但对我来说,那种舒适路过可以,可如果被限制在那里,比如定居,估计就会像被封印在一个牢笼里面那样压抑。

当老师时,学生一届一届在换新的,我像个参照物,时间就这样在身上碾过去。一年又一年像翻书一样快,我只能离开。

张二冬

记忆这个东西很奇怪,重复的只会重叠,只有不同的才会平铺展开。

也有人说,在山上的日子不也是重复的吗?还是不一样的。山上的重复只是时间的,是四季轮回,但不是内容的重复,内容每天都充满变化。比如你今天认识一种新的植物,明天捡了个蛋,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偶然,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新鲜。

所以山里的那种重复,是让你开悟的,而不是用来麻痹你的。

Q2怎么生存?经济来源是哪些?靠什么生活?

我现在还是很排斥这个问题,因为在我看来,这完全不是个问题。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里都会有最好的自己。一个诗人的诗,是不会因境遇而变质的,顺境时李白,逆境时就杜甫。 我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出去玩,都是住网吧的,找个沙发靠着睡一晚,能看电影还能休息,也挺满足的。这两年条件好一些了,但刚上山的那几年,一个月50块钱都花不完,也很明澈,很快乐。因为对我来说,“存在”,或者说能够健康地活着,本身就是最好的恩惠了。

若有要事下山,张二冬会顺便打点别的,比如“十元洗剪吹”

如果不靠写作,种点菜、卖卖土鸡蛋、朋友圈换点碎银子也能过啊。无非就是米面油,快乐并不会因为没有消费能力而打折。但很多人一听你是美院毕业的,会画画,还出了书,就说:看吧,人家这么过是因为人家能卖画。也挺好的,每个人都需要找一个可以自洽的理由。

在我看来,很多经济条件比我好太多的人,都不怎么快乐。我上次回老家见了好多朋友,发现他们大多都过得不太好,不管是婚姻还是生活,都很混浊。这种混浊的人间气,在我这次回老家的几天里,比以往的感受都更强烈、明晰。我身处其中时,有那种明显的水火不容、夹在中间的压迫感。

那什么是快乐呢?

你在山里时,整个环境都是空旷静寂的,那个时候你会发现,远处的每一下敲钟,每一声鸟语,每一缕凉风,都能在你心底开出一朵纯粹绚烂的花。

“存在”有了回应,那个应该就是快乐吧。

张二冬家养的鹅,名叫“幼婷”

Q3一个人在山里,每天都干吗?

这个问题的潜台词其实是:一个人在山里,不无聊吗?

而这个问题背后的潜台词就是:要是让我一个人在山里,肯定会无聊到受不了。很多人真就无法离开人群,只要一独处,心就很慌,无处安放。

一个人在山里住,其实很忙活的,因为“过日子”是个很日常很烦琐的行为,而这种烦琐,只有亲自操持家务才能体谅。所以每当有人问我“你一个人每天在山上都干吗?不无聊吗?”时,我就会失语,我总不能说我在:买狗粮、取狗粮、搭狗窝、夏天除虫、冬天防冷、喂鹅、赶鹅、捡鹅蛋、拾鸭蛋、给鸭子洗澡、换水、垒鸡窝、追鸡、喂粮食、取鸡蛋、给花浇水、盆景换盆、剪枝、塑形、翻地、浇菜、除草、搭架子、扎篱笆、写作、画画、读书、扫地、劈柴、做饭、追剧、洗衣服、晒被子、收床单、换被罩、铺路、修水、换煤气……

张二冬的小伙伴们,其中一只狗狗名叫“郑佳”

Q4:社会责任怎么办?不担心和社会脱节吗?

总有人质疑,年纪轻轻应该出去多看看世界,而不是躲在山里避世。他们完全没有搞清楚,一个人要是连身边的东西都熟视无睹,看不透,去的地方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每次看到我发在公众号的照片,总有人问我,是不是用相机或者什么手机拍的。人们总以为照片拍得好或坏是工具在起作用。这就好比一个人看到一幅字写得很好,就问作者:你用的什么笔?

社会责任和社会脱节这种问题,逻辑其实也差不多。

他们估计以为社会责任,就是繁衍、交税,维护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

如果说是这个逻辑的话,我倒觉得一个人就这样以一种和世俗保持距离的方式存在着,就是对这个时代最大的贡献。他的存在就是诗;他活着,他的痕迹,就是艺术。

张二冬的邻居、孤苦却童真的永琴奶奶

至于和社会脱节,更是一个伪命题。

这个问题的产生,还是源于我们对“隐居”这个词的符号化偏见,这很难避免。因为这个词语是古人创造的,我们对“隐”这个词语的印象也是古书里的描述,焚香、抚琴、砍柴、读经、桃花源、陋室铭,一花一草一禅僧。以至于在多数人的认知里,“隐居”就是那些深山老林里一狗一僧的茅棚,离群索居,不问世事,所以脱节。

不合时宜,太不当代了,很想给他改一下。

赏雪、候月、追剧、听音乐,焚香、品茗、吃火锅、看电影。

其实之所以说“和社会脱节”是个伪命题,是因为我内心的古意,并不是对科技、网络以及那些现代消费方式的否定。

我只是对那种沉浸式的“快”和“多”带来的失控感到不适。太像个幻象了。这一切的不可控都是混杂的人群和物欲横流的城市带来的,我只是脱离了人群,并没有放弃融入这个时代。

我见过一些00后,算是时代潮流的浪尖吧?但她们却说经常有落伍跟不上时代的焦虑感。所以每天要刷一遍微博,刷一遍B站,刷一遍抖音,再刷一遍朋友圈,因为只要她一停,就会跟不上新的信息、新的梗和新的共同话题。

如果一个00后都有跟不上时代的时候,我们哪一个人不是在跟社会脱节呢?

所以我觉得所谓脱节,其实是在说你跟时代潮流保持的一个距离,有的人是潮流的浪尖,有的人在潮流的中间,有人在潮流之外,但大家都身处这个时代。

Q5:终南山有隐士吗?

每个人对终南山的认识都是不一样的,有人眼里的终南山可能是一部“先秦史”,有人想到的是“隐士”,有人眼里是佛道圣地,有人想到的就是武侠剧——“终南山下,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

但这几个想象,都有形式上的相似,就是“古”,古意或者古朴。

这基本就限制了大众在当代对“隐士”的认知。

这个很有意思,人们喜欢以那些表面的形式来做判断,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概念的内涵或本质,所以内行看门道,外行就只能看个热闹。而“符号”最擅长呈现的,就是热闹。

“隐”的哲学和定义是古人创造的,因此在整个历史长河里,对它的描述都会带着古人的语境,比如布衣茅棚、寒江孤影,导致现代人对隐的判断依旧停留在那些古人的意象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住在山里,就要穿得像个仙女,抚琴弄剑,冥思静坐,一身老骗子的打扮;住的地方也一样,一定要有草棚,有个牌匾,写着什么什么草堂,什么什么庵,要远远看上去像个路标:前方五百米有隐士……

这些都是符号,每一个都能满足大众对“隐居”的想象。

资本很清楚这些,随便找个团队,就能打造出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网红来。 无非就是投其所好,符号堆砌着符号,这没什么难的。

真正的难其实是哲学层面的,是你对这个世界的判断,以及这个世界在你眼里呈现出的那种脉络分明的秩序。那是你的诗,你的存在,你的格局。

所以我很期待哪天能在终南山看到几个穿着牛仔裤的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和穿着优衣库的超凡脱俗的仙女。

张二冬的朋友、村子里的单身老汉老高

Q6什么时候下山?对未来的生活怎么规划?

有段时间接了很多采访,包括一些线上群里的读者问答,我发现一个共性,就是多数的提问或者疑问,都是出于“好奇”。以前我不太喜欢那些好奇的“预设”,比如经济来源怎么办?结婚了孩子上学怎么办?无聊吗?孤独吗?……

这些提问一般都是提问者自身最大的障碍,所以他会认为这也是我的障碍。比如“是否会,或者什么时候会离开终南山?”这个疑问,就有一个明显误读的预设。很多人认为我在终南山生活,是出于“体验”,而“体验”都是阶段性的,所以会问我什么时候下山。但我在山里住,并不是出于“体验”,就是过日子、生活,对于我来说,山是我的家,我的窝。没有人会问:你什么时候离开你的家?

而未来、规划这些想法,我也是从来没有的,我始终觉得,未知是人生最大的魅力,最让我感到慌乱的,就是被剧透的人生。

不知道别人的感受,反正我是太厌恶那种生活在当下,却总是为未来忧虑的感觉了。未来无常,过去的又已经过去,只有当下才是重点。

这种错位的好奇几乎是个常态,让我觉得回答起来很没意义,每次都有意避开。但后来有次回了老家一趟,看到很多朋友的生存状态和那种无力,突然就体谅了这种好奇——一个人不上班、不买房、不社交,也不被婚姻困扰,还能圆满,他是怎么处理自己无法解决的那些问题的呢?

这在一个人和人相互裹挟着的社会现实里,好像的确让人好奇。

于是我就趁在老家的几天,在那个让人慌乱无力的混沌环境里,重新审视自己,整理了以上这些笔记。

《露个富》

作者:张二冬

衡量贫富的标准应该是有的,你想要的都能得到,就很富有了。 打个比方,假如我想要的是一辆车,但我买不起,想而不得,有车的那个人就比我富。 但是假如我想要的是能在喝茶的时候听上音乐,那我只需要买个音箱就可以了。 对我来说,这还是很好实现的。

所以富在我此刻坐拥长安城。富在阳光照在我身上的同时,我在享受阳光照在我身上,当然阳光其实也照在每个人身上,但他们没有回应——就像桃花冲我笑,我也冲它笑。富在这一生的时间都可由我任意支配,随心随性,并会一直持续下去。

富在我有电影、音乐、书,宣纸、毛笔,诗;有鸡有鹅,有猫有狗;有山有云有风有太阳,有吃有喝有余粮,可以在沐暄堂自然醒;富在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日复一日,每一天,每一年,都很坦然。

我每天都会把时间拿来过最简单的生活,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做糖拌西红柿汁、给菜浇水,比如睡午觉、躺在吊床上摇啊摇。没办法,我是一个容易在时间上掉进虚无的深渊的人,只有指尖碰到指尖,实实在在地慢下来,才能感受到“存在”的质感。

我没有办法长期置身于人潮涌动的城市中,对我来说,节奏太快了。人们生活得很被动,城市的建筑越来越宏伟,相比之下,生活在其中的人越来越渺小,易碎得像是擎天柱胯下逃命的小人儿。人类制造了这些现代化的楼和灯,还有巨幅的奢侈品广告,创造出一个个代表着“存在”和“尊严”的虚拟价值,让生活在其中的人去追逐,让没有信仰的人把追逐这些价值当作活着的意义,让没有存在感的人因拥有这些价值而被周围人认同。他们生活在其中,相互给对方压力,人人都是这些虚拟价值体系运转的受害者,同时也都默默充当着帮凶。

避免与之消耗精力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离人群远一点儿,自己建构一个世界。当你的活动范围内只有你一个人时,那些实用之外的虚拟价值就没任何意义了,因为世界只有你一个人,“舒适”就会成为你生活的全部价值。

虚拟价值被剥掉之后的生活,其实挺简单的。一块钱一包的丝瓜种起码可以结一百个丝瓜,有水喝,有饭吃,读书,画画,听音乐,晒太阳,写诗会友,围炉夜话……充足且自由。我不想要的都和我无关;我想要的一切,我都有。

本文节选自

《借山而居》

作者:张二冬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品方:中信·无界

出版年: 2021-3

编辑 | 巴巴罗萨

主编 | 魏冰心

(0)

相关推荐

  • 终南山隐士之未悟时和已悟时

    终南山隐士之未悟时和已悟时 未悟时,老想着成佛做祖 已悟时,方开始学着做人 未悟时,总认为佛法无上,他教都不究竟 已悟时,方知道法法平等,众生各有因缘 未悟时,文字激扬,指点江山,恒论他人之非 已悟时 ...

  • 终南山为何有这么多隐士?

    终南山,又名中南山.太乙山.地肺山,是秦岭山脉的核心组成,西起陕西宝鸡眉县,东至陕西西安蓝田县,横跨蓝田县.长安区.鄠邑区.周至县等,巍峨挺拔,绵延数百公里. 凭借中原这块沃土,又正处在中国南北分界线 ...

  • 小伙徒步进入终南山,探访当代隐士,什么人会上山隐居?

    小伙徒步进入终南山,探访当代隐士,什么人会上山隐居?

  • 借山而居!一位画家花4000元租下终南山小院20年的山居生活,来感受下吧!

    (来源:沐暄堂笔记 作者:冬子) 借山而居 终南山的云彩,不但可以盖宫殿,还可以揪一块,嚼着吃 第一步[起形] 首先,选一座山. 选择终南山的因素很多,足够写一篇长长的文章,只是更多的是对西安的某种情 ...

  • 借山而居的生活

    在读书日从当当上预定的书,最近才到货.看完,还好,没有辜负等待和时间. <借山而居>是被称为青年画家诗人的冬子(张二冬)写的书.收录了其在终南山上创作的散文.有叫凤霞的鸡,有叫幼婷的鹅,有 ...

  • 借山而居

    借山而居

  • 摘抄 | 《借山而居》

    黑狗的 摘抄 [第一章  若有"隐"之心,处处皆是终南山] 1.终南山的云彩,不但可以盖宫殿,还可以揪一块嚼着吃. 2.喜欢砖地(合缝齐整的青砖),其实还是美学上的偏爱,质朴.厚重 ...

  • 文学原创•《速写车辐山停车场》 作者 张辉

    速写车辐山停车场 作者  张 辉 这里,原来是废墟一片 充斥着,狼狈的不堪 污浊的池塘,熏着蓝天 泥泞的路边,长满苔藓 杂草   野树  将它排满 偶尔的小花,也无力承担 人们,对于它的讨厌 如今啊! ...

  • 努力做个借山而居的人

    夏,渐盛, 热浪,一阵阵, 终日穿梭在城市的街道, 有些燥,有些累.   真想,抛下纷扰, 寻座青山,借山而居. 山居,多少人心中的梦, 它犹如一个世外桃源, 装满凡人的诗意和梦想. 山居,光念一念, ...

  • 【小城留坝】有一年夏天,借山而居

    小城留坝:有一年夏天,借山而居 文图/七月娃娃 杭州刚刚从雨季走出来,进入了高温三伏天,幸运的是我已经从这个热炉里逃离出来,在汉中一个叫留坝的小城开始了一段风轻云淡的夏日旅居生活.从三十几度的热浪突然 ...

  • 20多岁患上糖尿病,32岁的他用8个月减肥70斤|跑步能治病,他是认真的

    前两天,我们一篇有关自律的推文引起了跑友们不小的共鸣. 事实上,不仅是跑步成绩的提升离不开自律,想要真的做成一件事,往往都离不开自律. 就拿很多人最头痛的减肥来说,有时并不是你方法不对,而是你真的管不 ...

  • 【远方杯·全国诗文大赛】陕西《相思不语》作者·张景民 主播•柳山

    参赛详情请点击 关于远方诗歌文化传媒和中国远方诗人协会联袂隆重举办首届"远方杯"全国诗文大奖赛的公告 相思不语 文/张景民 相思难放下, 秋风恋着红叶与落花, 起起落落漫漫随着红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