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春出家:一个从未被疼爱过小女孩的绝望

文:夕又   来源:读史
惜春,是贾府四艳中最小的一个,是宁国府贾珍同父同母的妹妹,因为从小没有母亲,父亲亦离家修道,被贾母命王夫人抱过来抚养。
贾母喜欢孙辈,可无奈需要她疼爱的人太多了,有宝玉、黛玉、湘云、迎春、探春,人一多,也就难免照顾不过来。除了刘姥姥来的时候,贾母略带得意的介绍她擅长绘画之外,我们很少见到有人主动提到惜春。这个最小的女孩,不仅被贾府的人忽视,读者也常忘了她,连作者介绍她出场的时候,也是只描写了两个姐姐的容貌和气质,对惜春竟是一句“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给打发了。
黛玉一来,原本跟着贾母的三春,就被挪到王夫人房后的三间小抱厦去了,贾母的心尖上就剩了宝黛二玉,连原本常来的湘云都靠了后。
姑娘们搬进大观园之后,在小厨房单独做饭,贾母吃饭仍然记得给宝玉、黛玉送菜,也给病中的凤姐送过,却没见她给三个孙女送过。过节放爆竹,贾母揽黛玉在怀,年龄最小的惜春仍然没人疼顾。
刘姥姥说惜春模样好、能干,说她“别是个神仙托生的吧”,这话虽有夸赞之意,却也不难看出惜春容貌气质都不差,若生一般的公府,父母俱在,也一定能金尊玉贵,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可是,贾府的女孩太多了,大家都觉得她小而忽略了她,却忘了,越小越需要更多的珍惜和呵护。
作为一族之长的贾珍,和同宗兄弟贾琏走的很近,对本家侄儿贾蔷也很照顾,却总不见他记得还有亲妹妹需要疼爱和亲情的滋养。
迎春软弱,好歹还有个亲爹,有个名义上的母亲,贾赦病了,她去请安,还能被邢夫人留下吃饭,享受短暂的亲情之乐;探春的亲妈虽然俗不可耐,但还是会和她私下走动,有割舍不了的血脉亲情,更有宝玉这个哥哥和她亲近。
按理惜春比她俩身份都高,是嫡出,又是族长的亲妹妹,可在一颗富贵心、两只体面眼的贾府,她却被遗忘在角落里,只能旁观别人的冷暖。
自幼丧母,跟着叔祖母生活,和姐姐们一块读书,本来可能是因为贾母希望给她一个好的成长环境。但正是这个举动,让惜春的教育出现了真空。
在荣国府,王夫人除了养育之外,最重要的是负有教导之责。其实这种大家族的小姐们,都有无数的奶妈和丫鬟,真的需要当家主母负责的就是教育。
一个大家闺秀,要知书达礼,要大气端庄,要沉稳和善,要有开阔的视野和胸襟,要有良好的三观和心态,要会针黹女红,坐卧行止要有一定的规矩,笑语言谈都要有一定的准则。她们长大了要嫁给门当户对的那些大家族做主母,要上敬公婆、下爱家人,和睦家庭、管理内务、教导子孙,过年过节和其他贵族命妇们相互走动致意,和亲戚们礼尚往来等等。这些都是一个贵族女孩需要学习的东西,在荣国府,负责教导这些的自然就该是王夫人。
可是,王夫人,全书中从没见她对女孩子们进行过培养。她自己也曾带宝玉去拜见甄夫人,也在年后忙着请客和做客,但她似乎完全不曾教导子侄。
她对宝玉极其溺爱,可是对宝玉身边贴身的丫鬟,竟只认识袭人、麝月两个,晴雯这个对宝玉影响巨大的丫头,她竟是到了第七十四回,才在别人的告发中得知有这么个人。对于自己的亲孙子贾兰,王夫人也从未关心过问过。
亲子孙尚且如此,对惜春这个远房侄女,那就更可想而知,根本就不会关心。
都说长嫂如母,惜春比贾蓉还小很多,尤氏的年龄的确可以做她的母亲,可是也从没见尤氏对这个嫡亲的小姑子,有过一点关爱。尤氏本身是填房,出身相对较低,自信心不足、不能谏夫治家,加上惜春住在荣国府,尤氏也无法越过贾母、王夫人、李纨等亲自教养她。
不能教导,私下多走动还是可以的,赵姨娘和贾环都与探春私下走动比较多,连亲戚薛姨妈都知道。可尤氏和贾珍似乎忘了有这么个妹妹,过年过节他们都会在贾母跟前承欢,临走,却从没见他们私下对惜春表达一点关爱。
抄捡大观园,王熙凤曾建议不要明着来,是害怕真的抄出点什么东西来,对贾府小姐们的名声有损,万一真有点违禁物,整个贾府都跟着蒙羞。
可是最后,偏偏就在最老实的迎春和年龄最小的惜春房里出了事,面对这样的结果,迎春是一贯的不管不问,惜春却做出了与平时完全不同的激烈反应。
没被疼爱过,没被珍惜过,亦没被好好教导过,年幼的惜春根本不知道怎么保护自己。她在孤独和被忽略中成长,内心原本就没有一点安全感,所以丫鬟入画的箱子里搜出男人鞋袜和金银,惜春被吓坏了。
她执意要撵走入画,许多人说她无情,却没看到她的绝望,就像倔强的苏明玉一样,惜春只能在自己心灵的四周竖起高高的围墙,把脆弱和敏感小心的包裹在里面,若有人试图去碰触,只能被她伪装的尖刺和铠甲给挡回来。
所以,尤氏去劝解的时候,惜春的话可以说又尖锐又薄凉。宁国府名声不好,除了门口的石狮子干净,连狗儿猫儿也不干净。这些事,尤氏不会不知,但她劝不了丈夫,很多事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此刻被小姑说中心病,自然会恼羞成怒。
而惜春之所以如此决绝,除了担心自己名声受损,更是因为刚刚见证了二尤的悲剧。
在大观园被抄捡之前不久,和宁国府沾上关系的尤二姐、尤三姐双双惨死,幼小的惜春怎么能不惊恐。尤二姐曾被王熙凤接到大观园住过几天,惜春应该知道她是个温柔和顺的女子。她的具体经历,惜春未必知道,她的悲惨结局惜春却近乎目睹,而且因为秋桐的原因,尤二姐的坏名声一定阖府上下皆知。
尤三姐就更可怜,她还是个没嫁人的姑娘,就因为和宁国府有瓜葛便被怀疑不洁,自己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只能自刎明志。
她们做错了什么,惜春不会知道,但她们的惨烈结局一定给惜春带来极大的阴影。这个从未被爱过的小女孩,肯定被吓坏了,当她看到被当做罪证的、宁国府的的那些东西,第一想法就是设法和宁国府隔绝开,哪怕丫鬟一丁点微小的错误,她都避之不及。
周瑞家的送宫花的时候,惜春在和水月庵的智能儿一块玩,周瑞家的问智能的师傅,她答不知道,问香供银子,她亦不知道。惜春却亦问亦答的问周瑞家的,家里管各庙月例银子的是谁,因为她老早看到了智能的师傅和余信家的在一起嘀咕,由此推断是为香火银子的事。
智能儿这个当事人都毫无察觉的事,小小惜春已经看出了端倪。凤姐问传递东西的是谁,惜春也能很快断定是张妈。这些事都不难看出惜春的聪敏和细致。可是,越是细心的人,对周遭的冷漠也越敏感。
搬入大观园,惜春选择了“房屋狭小”的蓼风轩。大的地方会让她缺少安全感,年龄小,心灵上没有依靠,只好尽量将自己封闭隔绝起来。
大家起诗社,“二木头”迎春都积极参与,惜春竟从头到尾没说一句话。贾母让她画大观园,她更是借机要请一年假。她哪里是为了画画,天一冷都收起来了,她其实就是想躲避大家,远离热闹。
如此的孤僻冷漠,也未必是惜春的本意。她同湘云一样是跟着叔叔生活,湘云是无父无母,亦无兄嫂,惜春却是有亲生父亲,也有成年的长兄长嫂,且她的兄长外有爵位,内是族长。没有亲人是没办法,湘云还有贾母疼爱。有亲人,却吝惜给她亲情,在惜春看来,自己如同被抛弃了一般,被父兄遗忘在荣国府,只能甘苦自知。
所以她对尤氏冷言冷语,意思就是,你们平时都不管我,自然“有事,也别累我。”
大观园的姐妹其实还是不错的,但无论如何也代替不了父母之爱。缺少亲情的滋养,缺少血脉之情的温暖,惜春只能离群索居,冷对一切。
就是画画,她其实功力也不深,既不会“工细楼台,又不会画人物”,却没勇气说不,只能自己为难,就连画画需要准备的东西,也是宝钗帮着列单子,大家一起去找凤姐要的。
迎春、探春、湘云从小都曾跟着贾母,享受过温情,只有惜春,和贾母、王夫人从血缘上来讲本来就没什么关系,缺少天然的亲近感,加上离开贾母太早,跟着愚鲁无情的王夫人,她变得更加胆小又自卑。
有一次李纨夸奖鸳鸯,惜春立刻说“老太太昨儿还说呢,她比我们还强呢。”
鸳鸯再好,也是下人,不能跟姑娘们相比,何况鸳鸯已经成年,又细心,照顾贾母的饮食起居,自然比娇小姐们周到。贾母这么说,有赞赏之意,不能说鸳鸯就比孙女们重要。所以,迎、探、湘、黛等人都不会多想。唯有又小又敏感的惜春,会把这话记在心里,甚至会给自己带来无形的压力。
这正是极度自卑的表现,就像那些从未被爱过的小孩子,他们会觉得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是错的,因为自己不够好,才得不到大人的爱。
既缺父爱又无母爱,唯一的亲哥哥,对自己不闻不问,在冷漠又势力的贾府,幼小的惜春,只能蜷缩在坚硬的外壳里,躲避一切。
等她慢慢长大,看够了人情的淡薄,又看到三个姐姐各自不同的不幸婚姻,倔强又孤寂的惜春只有出家,远离红尘,也远离是非。
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名利与纷扰,斗争与算计,都是人生苦海,家亡人散之际,惜春舍得了入画,就是舍得下红尘“入化外之境”,去寻找心中的“大光明”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