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杂谈诗词阅读(四一)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1840年(道光二十年)的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沉重帷幕。帝国主义者用兵舰撞破了中华民族禁闭达千百年之久的海关大门,从此,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今日者,孤枕闻鸡,遥空唳鹤,兵气涨乎云霄,刀瘢留于草木。不得已而为词,其殆宜导扬盛烈,续《铙歌》鼓吹之音;抑将慨叹时艰,本《小雅》怨悱之义。人既有心,词乃不朽。”(清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续编》卷五)风雨如磐的时代呼唤着敢于拈大题目、出大意义的词人,晚清词坛没有让她失望。
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邓廷桢等禁烟派大臣率先以浏亮的曲调讴歌虎门销烟的壮举,抒发誓与英国侵略者战斗到底的豪情,其词如击石空山,声振林木。
中法战争时期,张景祁目击因廷臣妥协、边帅畏葸而酿成马江之役惨遭失败、福建水师全军覆没的沉痛现实,愤而展纸,秉笔直书,其词如笳吹鲲洋,悲荡云水。
甲午战争时期,文廷式等主战派人士有慨于后党专政、丧师辱国,乃至填词讽喻慈禧让权,由光绪帝主持朝纲,抗击日寇,其势如干将出匣,寒光射眼。
八国联军入侵时期,王鹏运、朱孝臧等京华词客困居无憀,篝灯唱和,或悲国难之劫火烛天,或伤流民之哀鸿遍野,其声如峡猿啼树,凄清断肠。
举凡辛亥革命前七十年间一切重大历史事件的投影,几乎都可以在晚清词人的集子里发见,谓之“词史”,谁曰不然?
向来的爱国词,如果站在历史宏观的高度去看,都不过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兄弟阋墙之争(尽管在欺侮者和被欺侮者之间仍有是非可言)的反映,而晚清的爱国词,则是整个中华民族与外来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殊死搏斗中产生的艺术结晶,因此,她是属于全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社会进步意义。
论晚清词,首先必须对此加以体认。夕阳在山,暮色苍茫,铅灰中那一抹血红的悲壮,便是清词给我们留下的最后的记忆。
晚清时期成就较高的词家,还有咸(丰)同(治)之际的蒋春霖,光(绪)宣(统)之际的况周颐、郑文焯、王国维等。
况周颐、郑文焯与文廷式、王鹏运、朱孝臧一时齐名,五家中,文廷式词气盛言宜,王鹏运词笔重思深,况周颐词韵长味厚,郑文焯词格高意远,朱孝臧词力大体浑,皆卓然能自树立。
王国维标举“境界”,专工小令,自然之中,颇含哲理,戛戛独造,亦有可称。
蒋春霖《水云》一编,于干戈俶扰之际,寓伤时悯乱之慨,沉郁悲凉,雄浑精警,清气流走,摇曳顿挫,或揭响入云,或咽不成声,或如满天风雨飘然而至,或如一院游丝荡漾碧空,性灵而外,不知其他,非特摒去浙、常,甚且目无唐、宋。可惜他最好的作品中多杂有敌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消极成分,是属阶级和历史的局限,虽不必苛责,但白璧有瑕,其值自减,却也无法为之遮掩。对于况周颐、郑文焯、朱孝臧诸人以遗老身份为亡清哭榇招魂的词什,亦当作如是观。
特别值得大书一笔的是,清末词坛还向我们贡献了一位压倒须眉的巾帼英雄——鉴湖女侠秋瑾。其人不必以词传,其词不必以名著,但她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抱负和思想情操度入音律,遂使词这株千年老树抽出了一杈新枝,兆示着词的新的春天。
编后语:
点击回顾
小楼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游盖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盖青青竹,风描水墨图。
孤身随细雨,踩痛落花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