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蚂蚁|张涛

今年春节前,就听到刘豫华说从北京回来的消息,心里甚是高兴。嘴里不停喃喃:角落文化!角落文化!日子一来二去,转眼已五年有余。

五年要改变多少东西?

五年前,我还惊奇地写下《艺术没有定价》;五年后,我却离去故土,来到彼岸;文字已没有五年前的激情四射,却多了无数生活的深沉。而他,依然怀着自己的蚂蚁梦,蚂蚁一般游走在国内外的画展中,穿梭在城镇的大街小巷,甚至乡村的阡陌陇上。

当然,我们的根没有变,乡音依然留存。就跟他“驻京老乡”,“中国画蚁第一人”,等等这些外在标签,内在本质没有改变一样。改变的是,他的身份,——多了一个做父亲的头衔;他的脚步,——从中国的皇城根转战上海滩,从国内零星展到国外常规展;他的目光,——用世界性和更人性的责任和担当观蚁画蚁……于是,才有了后来各种媒体包括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整版报道,才有了“新京派”艺术团体的法国献艺,才有了转战上海滩的“真艺下海” ……

他的作品推崇的是“蚂蚁精神”,而我依然持有五年前的观点看法:角落文化。蚂蚁实在是太小了,小得足以忽略不计,在金至伟大的今天,不关心蚂蚁可算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可在他的眼里,蚂蚁有生命,确实存在,且富有精神。就像他当初《蚂蚁赞歌》里所字:蚂蚁是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伙伴,是勇敢、勤劳、智慧、团结、协作、勇于献身的象征,他们既仁义又顽强,竟如此可爱……

现在看来,推崇“蚂蚁精神”的人,往往自己本身有着蚂蚁之象、蚂蚁之眼、蚂蚁之道,角落里也存在着文化。而且,“角落文化”一旦走出角落,还真就成了。难怪一听他回来的消息,我嘴里不停地喃喃:角落文化!角落文化!

无独有偶,就在前几天,蚂蚁凑巧似得,让我“颇有心情”地观察了一次。随后在我的《花·诗》里曰:黑乎乎的蚁群,繁忙在两窝之间,形成蜿蜒的蚁市,足足一米长。你说你有“密集恐惧症”,我说“它们让人肃然起敬”;你说“恶心”,可我还想说“我还有一画蚂蚁的兄长”……几小时过后,天色变阴,春风呼号……回头再看雨前的蚁窝,冷冷清清,空无一蚁。它们一定感知到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而现实中的我们,还远远不及它们。

与我对话的,是我的铁伙。他知道我,却不知道我背后的蚁兄。就像每个人都知道蚂蚁,但不知道构造庞杂的蚁洞,就像我们的人心。

当每一只蚂蚁汇聚成星,牵手前行,你会感觉它不再是我们想象中的弱势群体,而是强大的足以能够攻陷城池的作战兵团。你更不会感觉到它是黑乎乎的龌龊肮脏分子,而是通体透亮的足以能直击生命的万物精灵。

我们没看到这些,他看到了。我们没看到他,他看到了他自己。一位画蚂蚁的人,驻京老乡,刘豫华兄。

蚂蚁,蚂蚁,蚂蚁……一只两只,三只九只,众只成群……这该是多少生命的符号!

2015年4月17日水轩心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