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鲁迅会说“汉字不灭,中华要亡”?专家一致表示:鲁迅说的对

鲁迅是个很有“争议性”的人物,虽说他的文章渐渐从教科书中消失了,但他的笔下,却诞生了许多形象鲜明的代表人物,比如祥林嫂、阿Q、闰土、孔乙己等,这样的人不仅存在于现在,还隐藏在你我身边,只不过,现在的他们被高楼大厦遮挡住了而已。然而,鲁迅同样是尖酸刻薄的,他说的话往往一针见血还不加掩饰,就连“汉字不灭,中国必亡”8个字,也出自他的笔下。

众所周知,汉语是世界上最为特殊的存在,因为除了中国,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用“拼音文字”,也就是由字母组成的一种表音文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韩国是表音文字的代表,因为语言的不完整性,所以他们不得不在韩语中夹杂汉语和英语,有的时候,他们还会在交流中产生误会,这便是表音文字缺陷之一。但是汉字不同,汉字是表意文字,是由象形文字演化、发展而来的,经过数千年的时间,汉字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且愈发生机盎然。

在古代,汉字对东亚地区的其他国家产生了极大影响,甚至连周边民族,也会在汉字结构的基础上创造文字,比如说西夏文和契丹文。不过,西夏和契丹都没有成为中原王朝,因此在灭亡之后,他们之前所持有的文字也随之消失了。宋朝时,女真建立的金国曾横行一时,金国与宋朝的关系十分“密切”,通过战争,金人不仅掠夺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还把中原文化一并学了去,于是出现了女真文。

遗憾的是,金国却没能夺取宋朝的江山,被蒙古灭亡后,女真文也消失了。元朝算是中国历史上的另类王朝,因为蒙古族有蒙文,并不依赖于汉字,即使被朱元璋推翻,文字也流传到了今天。然而,满清入关之后,却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无论是汉人还是蒙古人,都有自己的文字,可是满人却没满文,这该如何是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努尔哈赤便创制了一种新的拼音文字——满文。由此可见,汉字不仅具有悠久的生命力,还从古代一直流传到现代,这便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

既然汉字这么重要,为何鲁迅还要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事实上,这8个字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在五四运动前后,因为巴黎和会的缘故,导致一些进步青年意识到了“弱国无外交”的定律,所以这句话便成了当时的口号之一。然而在1936年,鲁迅又将这句话搬到了台面上,当时,他正在接受记者采访,谈及的都是一些关于“语文改革”的问题。就在采访即将结束时,鲁迅说道:“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虽说记者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她还是记录了下来。

后来,在《鲁迅论语文改革》一书中,也能清清楚楚地看见这8个字,可见这句话并不是后人杜撰的。当然了,鲁迅并不是一个无的放矢的人,他之说以会这么说,其实只有一个目的:扫盲。在《关于新文字》一文中,鲁迅写道:“方块汉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不但劳苦大众没有学习和学会的可能,就是有钱有势的特权阶级,费时一二十年,终于学不会的也多得很。”表面上看上去,鲁迅似乎对汉字不满,但实际上,他不满的不是汉字,而是繁体字。

汉字在简化之前,一直都是以复杂难记为主要特点,先不说那些没钱读书的穷人,就连上过学的人也不能把汉字认全,这便是其中一个缺陷。众所周知,现在的小孩子从小就要学习认字,可是那个时候的小孩子,记住一个汉字就要几个月时间,不仅打消了学习的积极性,甚至还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所以说,简化汉字是必要的,文字是交流的基础,也是获取知识的手段,在国难当头之际,当然要让所有人认识到这一点,只有学会独立思考,才会自愿加入抗日救亡的队伍之中,鲁迅这句话,其实并没有夸大其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