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管痛点系列十」医院如何留住医疗人才?
阅读提示:全文3576字,预计阅读需11分钟
在冯小刚执导的电影《天下无贼》中,葛优有句经典台词:“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人才是每个行业发展的先决要素,相对于资金、技术、设备,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
当前,一级、二级民营医院最难留住医疗人才,相比之下三级医院的情况还好一些,但普遍存在“年轻化”,业务能力差,经验严重不足等现象。随着民营医院蓬勃发展,医疗人才短缺困扰着很多医院管理者。高素质、高业务能力的医护人员仿佛变得凤毛麟角,抑制了医院各项业务的推进。
一、民营医院真的很缺人
但也有人说,现在的社会,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截止2020年10月底,全国共有三级医院2860家、二级医院10059家、一级医院11545家。2019年全国执业医师人数为2651398人,2018年为2508408人,这样就可以算出2019年新增执业医师142990人。而2019年普通高校医学毕业生人数为674263人。
按照新增执业医师/医学毕业生来算,近五年基本上在15%-26%之间浮动。那是不是意味着,每年就只有这么多比例的医学生愿意穿上“白大褂”呢?
年鉴中统计的是全部医学相关的专业,包括基础医学类、临床医学类、口腔医学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药学类、中药学类、法医学类等等。但只有临床医学、牙科、中医、预防医学、眼视光科等几个专业的毕业生才有资格参加执业医师考试,成为执业医师。
这些专业的医学生在全体医学生中占比有多少?没有系统的数据显示这部分医学生的占比,不过根据一些公开的医学院招生计划,博策医管估计,通常占比在20%-50%左右。而那些有资格的医学生里,也并非所有都能一次性通过执业医师考试。
如此看来,医疗行业人才的确非常匮乏。相比之下民营医院数量却日益剧增,医疗市场争夺战,争夺的不仅是患者资源,还有人才资源。在整合人力资源时,比招人更难的是如何留住人。
二、员工更换成本很昂贵
当下,聘请三甲医院已退休的知名教授作为业务科室学科带头人,是民营医院的主流做法,科室基层以刚毕业的医学生为主,因此,绝大多数的民营医院最缺乏的就是中青年医疗骨干。难以形成完整的梯队,限制医院发展。虽然每家医院都在喊着缺人,缺人,缺人。而真正让管理者和人资头疼的是如何留住人,各科室的医生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增加了组织人员更换成本。
有些管理者不太关注员工离职率,总是认为人到处都有,缺人就招人。高离职率对医院发展非常不利。比如说一个业务科室医生配置完毕,熟悉了业务、医院环境、相关技术,同事之间也磨合默契了,做事效率也提高了。这时关键人员出现离职变动,直接影响团队的运作。
对接问题、协作卡壳。或许大家都会说,不就是换个人吗?有人接上不就得啦?要是这样就简单了,科室招到合适的人选,少说得1到3个月或更长时间。来了新员工还要重复上述的适应过程,如果是领导岗的员工离职,还有可能带走本科室的其他成员。另外,如果领导层成员离职,之前他定下来的制度新任领导多数会重新制定或修改。领导岗的员工离职一般会很早提出申请,医院招人进行交接,在申请到正式离职这期间,员工的心态早已发生转变,工作上不出成绩也是常见的,但工资照发。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上面说到的,竞争对手把人挖走了,医院的技术和工作流程体系以及市场资源都可能流到对手那里,这部分成本又怎么算?
三、为啥员工频繁离职?
1、企业文化不完善
思想产生信仰,信仰产生力量。管理的终极智慧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超常规发展与基业的长青之道。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的理念、基本制度、员工的行为习惯、专业技术能力、服务方式以及外部环境等整合形成的。具体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个方面。它能够充分感受却难以量化甚至难以准确描述的一种个性特征,它可以对不同的企业进行有效的区别。
2020年11月-12月,博策医管通过近一个月时间对吉林省内、省外的医疗机构,包括公立医院、民营医院;中医医院、西医医院在内的11家医院进行企业文化调研。总结发现,企业文化健全的医院员工精神饱满,疫情对医院运营的影响并不大,服务规范有序。而有些医院企业文化缺失,管理者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制度不够完善,服务流程不够专业,医院内部规划不清晰,就诊体验度比较差。试问患者问诊、住院体验度都很差,每天在这里上班的员工又怎么会喜欢医院呢?关于医院企业文化,博策医管曾为客户制定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全案,文字较多不在本文阐述。关注博策医管,将陆续更新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内容。
2、薪酬制度不完善
完善薪酬结构,绩效标准很重要。有的医院医务人员的薪酬制度多是指标性任务,完成任务获得提成。这样的模式会促使医生追求经济利益,为了拿到高提成对患者过度医疗,这样做会影响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对医院长远发展得不偿失。一旦患者量下降,医生薪酬也会随之下降,陷入恶心循环,不利于医院长远发展。
等级薪资制度,也是比较流行的薪酬分配方法。它是以资历和工作内容为衡量标准。看似科学但也存在一定弊端,员工的薪酬会因为职称而限制,进而对工作能力、业绩、贡献产生消极影响,抑制员工积极性。
3、配套激励不完善
员工待遇,不能只看薪酬。除了底薪、绩效、补助、奖金以外。医院的配套条件对员工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工作环境、员工关系、人才培养等多方面。
4、晋升制度不完善
刚刚讲到目前绝大多数的民营医院最缺乏的就是中青年医疗骨干,这部分人群多数有家庭和生活压力,所以可观的薪酬收入是保证他们留下来的根本。另外,科学公正的晋升制度不可缺少,他们渴望拥有与职称相匹配的职位,凸显社会地位与工作能力。
四、怎样才能留住人?
根据上述分析的原因,我们应当从企业文化、薪酬待遇、晋升制度三方面入手。晋升制度属于企业文化当中的制度文化内容,篇幅有限,不做阐述,本文主要从薪酬绩效方面解析降低员工离职率的策略。
1、重要岗位高薪酬
关键岗位、技术岗位、重要管理岗位的工资要高于同一时期的市场工资水平。降低简单操作服务岗位的薪酬。
2、细分薪资制度
根据专业和岗位,细化工资标准。在执行时既可以单一使用,也可以多种并用。具体如下:
2.1岗位定酬
根据医院需求科学定编定岗,明确岗位职责、任职条件,做到按岗定酬、岗薪一致、岗变薪变。
2.2制定绩效
根据岗位工作内容,和医院发展需要,对个别岗位施行绩效政策,提高工作效率与执行力,保证员工劳动公平性。
2.3课题奖金
根据在医疗科研项目中承担的工作任务、工作业绩确定分配标准。
2.4岗位或人才津贴制
根据医院发展和员工的工作需要,对关键岗位和突出人才设立津贴。突出医院对人才的重视。
3、建立岗位考评
对岗位进行分析与评价主要围绕4个方面进行:即岗位所承担的责任、岗位所承受的风险、岗位工作的复杂程度、岗位任职的资格条件。
3.1岗位所承担的责任
对全院工作所承担的责任,对医院局部工作所承担的责任,对医院某个科室所承担的责任,对医院某个专业所承担的责任,对医院某些关键绩效指标所承担的直接责任,对医院某些关键绩效所承担的间接责任。
3.2岗位所承担的风险
工作风险的易发生程度,工作风险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下属风险发生后所承担的责任程度,抵抗风险中所承担的责任轻重。
3.3岗位工作的复杂程度
技术含量与技术的难度,技能的复杂程度,工作中的不确定性程度,基本工作量的大小,工作时间的不规律程度,工作涉及范围程度,工作的沟通难度,对创新的要求程度。
3.4岗位任职的资格条件
专业知识方面有岗位所需要的专业学历和知识更新要求程度,经验资历有任职资格与职称要求,经验与岗位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
根据以上因素建立岗位评价的指标体系,这一过程的具体步骤如下:寻找关键指标、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对每个岗位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每个岗位的相对价值、将类似岗位归入同一薪酬等级、依据市场薪酬调查和医院实际确定每一岗位具体薪酬额度。
因篇幅有限,且每个医院发展现状不同,以上内容仅是博策医管多年来的经验之谈,在实际人才管理过程中还需根据科室、员工个人情况区别对待。
下期内容预告:「医管痛点系列十一」负面新闻出现了,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