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山傻根 | 回望岁月 万千滋味 ——微评孙君梁散文佳作《岁月往事》
回望岁月 万千滋味
――微评孙君梁散文佳作《岁月往事》
文|雾山傻根
近期,新锐实力派作家孙君梁先生在颇具影响力的公众号微刊【花洲文学】平台上首发了其散文新作《岁月往事》,我被深深吸引着一气读完,深感沧桑厚重,荡气回肠,万千滋味在心头。
通过此文,作者回望了自己幼年时所接触到的俩剃头匠或曰“理发师”及其相关故事,向读者生动真切地再现了那个岁月的社会风貌:老吕理发的毛糙与寒碜,及其人生的不求上进与得过且过;老秦理发的娴熟与讲究,及其为人处世的趋炎附势与谄上欺下;领导干部及其他工薪阶层的高人一等与心安理得;乡下贫苦农民及相对卑微平民的艰辛生活与逆来顺受……作者笔下如此小小理发摊(店),却力透往昔岁月大社会,特有老舍先生笔下《茶馆》之妙?还有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如此翔实厚重又生动鲜活呈现岁月往事,采用的手法却几乎白描,并没作过多过于直白的解读,堪称幽默隽永,留下深长余味让人品咂不已!
又及,如果此文命题为《儿时理发》或类似题目,避免过于宽泛抽象,或会更为具象更隽永一些?个见,未必妥当,仅供作者参考。
下面,我想就作者此文可圈可点的艺术特色,说几点个人看法:
(一)趣味盎然,引人入胜:
甫一发端,即从古装电视剧及金庸武侠小说说到头发,全文透过理发场景,真实而生动再现出儿时岁月社会风貌:乡村农民的艰难困苦与苦中作乐,集镇生活的相对喧闹与市侩,当时理发一次大人两毛五及小孩一毛五的行情,社员一个劳动日工值仅仅几毛或几分钱,人们普遍长虱,白碱洗头,旱烟袋,白河桥香烟……等等,使得当时种种社会风貌历历在目,恍若穿越到了那段激情燃烧又艰难困苦往昔岁月。
(二)行文语言淳朴鲜活:
文中诸如“头发像狗啃一样”、“鸡窝似的头发”、“香烟屁股”等方言俚语不时蹦出,读来鲜活生动,特接地气,民间烟火味道十足。
(三)人物刻画精准传神:
通过人物言行举止及动静结合,往往寥寥数语,即把人物刻画得形神毕肖,栩栩如生,非常成功地刻画出了游乡的剃头匠老吕,街上公家理发店理发员老秦,还有前来理发的各色人等形象特征、角色定位及其心理定势。
(四)细节描写形象逼真:
文中场景、事物和人物形象、言行及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都观察描写得极其细致入微,如在眼前,令人印象深刻:作者孩童时前往理发店手攥硬币的细节和非常担心老秦烟灰掉入脖子的心里活动细节,经比较有地位的父亲领去理发后被老秦抬举的那种愉悦心情(“走路格外轻快,天也格外蓝”),老秦珍享香烟的那些种种细节,老秦见风使舵附炎趋势变色龙式的为人处世细节(脸上堆起的笑容突然一下子消失了,然后开始大声嚷开了……),平民顾客的委曲求全(低低的探着身子赔着笑脸),凡此等等,种种细节描写,都十分细致精妙,不禁令人拍案叫绝。
(五)批判含蓄绵里藏针:
对于社会现实中有违公平正义及文明进步的现象几乎以白描手法予以呈现暴露,并不做过多是非评判,把善或恶、美或丑、是或非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让读者自行品咂评判;而有时情不自禁做出倾向性评判时,则苛求含蓄幽默,绵里藏针,精辟深刻,入木三分。
(六)叙写故事混沌多义:
人们品赏《红楼梦》时,往往视之为中国清代中晚期一部百科全书,正如有人总结的那样,从中,史学家能看到满清由盛到衰的历史,文学家能看到各种人物形象的刻画,经学家能看见《易》,道学家能看见淫,革命家能看见排满,流言家能看见宫闱秘事……同理,君梁不少作品都具有其混沌与多义性,从而使得其作品更浑厚耐品,更具张力。写作从浅显明白的直来直去,走向混沌多义的点到为止,这其实是文学创作的一种厚积薄发。在此,此文一种暗喻特值得一提:无论不求上进得过且过的老吕,还是见风使舵附炎趋势的老秦,都终将不可避免归入黄土销声匿迹。
(七)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有道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作者笔下,诸如一盘饺子,寻常理发,月下桂花,手上伤疤,儿女情长,甚至是灯台、童谣和瞎话儿,等等,太多生活里的平素寻常,都能够浮想联翩,发现感动,信手拈来,妙笔生花,轻松成就篇篇佳作。这,该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融会贯通,炉火纯青吧。
(八)平民立场,家国情怀:
不仅此文,作者其他诸多作品,都一直抱持平民立场与家国情怀,无论其散文、小说或诗词,或苦或乐,或爱或恨,或喜或悲,都总是从平民立场出发,叙写平民生存状态,为平民发声,尤为可贵的是,孙先生诸多作品总是满怀浓浓家国情怀――彰显出一位仁人志士那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高尚情怀,矢志不移满腔热忱传播满满的正能量。
我也深知,文学评论不可沦为过于廉价无聊的虚妄吹捧,但从作者此文及其他诸多作品里,以我个人很有限的认知来看,已很难从中再发现有何不妥。而且,我心里还隐隐有一种预感,作者将很可能会在文坛上大有建树,成为文学大家。
一己之见,偏颇不当在所难免,仅供大家研讨参考。
发言完毕。感谢大家耐心垂听!
图|网络
--End--
作者简介:雾山傻根,原籍河南邓州,现居西峡,曾从事初、高中英语教学,后改做企业文员至今,闲暇时间,喜爱文学,不求甚解,权当消遣,以文作乐,以文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