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文化到底有多可怕,看看太平天国的王爵封号

网友提出,太平天国前期封王时,王爵前面的冠名是否有讲究?例如,东南西北王可以理解,为什么石达开被封为翼王?这个翼字在当时是有什么说法,还是随便起的?洪秀全定都天京以后,封了燕王秦日纲、豫王胡以晃俩人,这就是根据地名来做分封依据了,是说以后成事了,这俩人分管燕豫二地的意思吗?天国后期胡乱封王是众所周知了,很多人名字是什么就封什么王,但林凤祥、李开芳死后被封为请王、求王,是因为当时封的太滥找不着好词了?后面改成威王毅王还算好听一点。
网友经过讨论认为,太平天国由于起事时就是联盟的形式,开头封王是因为大家都是大小的头目,集团起事。中间封王多是酬军功,和安史之乱后唐朝都督多,后来湘军总兵多一样。最后封王突然暴多是拉拢,和国民党军败退后到处封司令、将军一样。当时定义东西南北等王都是上帝的儿子,“天王上帝第二子,南王上帝第三子,东王上帝第四子,北王上帝第五子,西王娘为六天女,西王为上帝六女婿,翼王上帝第七子”,“秀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东王九千岁,右弼又正军师西王八千岁,前导副军师南王七千岁,后护又副军师北王六千岁,左军主将翼王五千岁”所以诸王之于天王,是兄弟辅佐长兄的关系,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君臣。根据当时有关文献记载:“我们赞美上帝为天父,是魂爷为独一真神;赞美天兄为救世主,是圣主舍命代人;赞美天王是圣贤,是拯救万物圣人;赞美东王是神圣风,是圣灵赎病救人;赞美西王为雨师,是高天贵人;赞美南王是云师,是高天正人;赞美北王是雷师,是高天仁人;赞美翼王是电师,是高天义人;赞美燕王是霜师,是高天忠人;赞美豫王是露师,是高天真人。”结合网友最初提的封号问题来看,应该是取东西南北分镇四方,翼王羽翼天朝之意,毕竟总不能叫东南或者西北王。翼王仍然属于神子级别,和后面那些凡人封的千岁不同。
太平天国除了封王,还设义、安、福、燕、豫、侯六等爵位。天燕这个爵位是秦日纲中间有一段因错被降了级,他的王号就变成了一级爵位。六级爵位中的义、安、福、燕、豫分别来自石达开、洪仁发、洪仁达、秦日纲和胡以晃被革掉的王号。原来王下面就是侯,没别的级别。后来那些爵位的名号几乎没有正常改朝换代的朝代应该有的气象,燕、豫后来都成了一级爵位,弄出什么顶天燕,答天豫一类的,让人读到了第一时间想到明末农民军的名号,射塌天、革里眼、不沾泥什么的。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里批评过这一体系:“洪杨一出来就称天王、东王、南王、西王、北王、翼王,那些名号,只能在通俗演义里有,哪能成为一种正式的制度?他们自南京内哄以后,杨秀清杀了,还是有许多人继续称王,而名号更荒唐了。萧朝贵的儿子成为幼西王,洪仁发、洪仁达又称王长兄、王次兄。就是满洲人初进中国,也没有这样表现得粗陋与幼稚。正因满洲人初兴,便能用中国知识分子,而洪杨集团则不能。他们又到处焚毁孔庙,孔子的书被称为妖书,他们想把民族传统文化完全推翻,即使当时没有曾国藩、左宗棠,洪杨还是要失败。诸王以下,又有天官丞相,这些官名,真太可笑了。哪里有全不读书,把自己国家以往历史传统全部推翻,只抄袭一些外洋宗教粗迹,天父天兄,一派胡言,便能成了事?我们不必纵论其他之一切,但看他们那些国名官名,就知其必然会失败。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失败了。当时的洪杨,并不是推不翻满清,但他们同时又要推翻中国全部历史,所以他们只可有失败。”
太平天国一开始就是强枝弱干,洪秀全是落第秀才,冯云山也无大宗族,离开家乡去传教发动信徒,其他几个王要么有宗党要么提供了不少财力,都是早期起事的骨干。起义的核心力量是不太统一的,矛盾一直存在,埋下了后来分争的祸端,之后太平天国发展的过程也是快速整合泥沙俱下,导致这种分离倾向就更严重了。不过日后太平天国能成事,也确实只能说清王朝终于连这种旋起旋灭的东西也压制不住了,自乾嘉以来被强行压下去的一系列社会矛盾终于借着这股劲一下子起来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