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 解放打开感官的写作
《村庄》是邓州优秀诗人杨存德老师,发表在《绿风》诗刊上的一首小诗,我对其很感兴趣。
村庄
一枚不规则图章
捺在临河地方
树木成排
房前屋后生长
鸡呀羊呀
一高兴喊两嗓
乡邻四季分明
收获田间花花绿绿的家常
黄狗村头汪汪
鸭子犁着坑塘
村姑们晒着太阳纳着鞋底
牛把们圪蹴在地头
烟袋锅映红季节的脸庞
喜鹊枝头对唱
蝴蝶花间飞翔
迎娶新媳妇是村人的大事
鞭炮响后
酒香弥漫了整个村庄
许多诗人总是将故乡作为精神的扎根地,他们在表达对故乡的深沉情感时,多选择描写亲切生动的田园式乡村。村庄情结,成了诗人生命元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进入杨老师的诗歌意境,我仿若看到一个“捺在临河地方,树木成排,房前屋后生长”的美丽村庄。村庄旁那条清清的河流,浇灌过田地,也曾是孩子们的乐园,戏水、摸鱼,让童年充满乐趣。葱葱郁郁的树木,错落有致,村庄环绕在绿意里。
村庄里总有一些声音,萦绕在耳。“鸡呀羊呀,一高兴喊两嗓”,“黄狗村头汪汪”“喜鹊枝头对唱”,这些只是诗人列举的声音。记忆中的村庄,是喧哗热闹的, 摩托车、小四轮、大马力唱歌的声音,小孩子嬉戏的声音,大人们争吵的声音,还有季节爱听的蟋蟀唱乡愁的声音,还有邻家大姐悠扬的歌声。最动听的,是妈妈拉着长调唤儿吃饭的声音,尾音一波三折,韵味十足。如果没有这些声音,那就不像个村庄。
村庄里总有一些气息,令人难忘。“乡邻四季分明,收获田间花花绿绿的家常”,这些家常,是夏天瓜果压枝的气息,秋天庄稼成熟的气息,最有诗意的是豆秸和苞米秸,化成袅袅炊烟的气息。“牛把们圪蹴在地头,烟袋锅映红季节的脸庞”,张老汉、李老汉这些牛把们,吧嗒吧嗒,明明灭灭抽旱烟的气息。“迎娶新媳妇是村人的大事,鞭炮响后,酒香弥漫了整个村庄”,把村庄欢快明丽的气息推向了高潮。
村庄里总有一些画面,让人沉醉。“鸭子犁着坑塘”,“蝴蝶花间飞翔”,“村姑们晒着太阳纳着鞋底”。春天来了,村边,林下, 亮湛湛的塘水,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鸭子自由自在欢快的游荡着。林间,梨花雪白,桃花灼灼,一只只蝴蝶花间翻飞,采蜜、嬉戏,忙个不停,真个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画面美不胜收。姑娘媳妇们,坐在家门口,晒着太阳,一边纳鞋底绣花,一边聊着家常,三言两语,就成了好友。这种闲适和自在,何尝不是一种舒服惬意的生活?生活在恬淡的乡村,心是安静的,快乐的。现代城市,人声鼎沸,车马喧哗,时时刻刻轰炸着人的听觉。满大街匆忙的脚步,焦灼的眼神,急于表达的口舌,还有多少人的内心是安静的?心有多累,只有城市人自己知道。
这样的村庄,简单得几近琐碎,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它恬淡闲适的文明和素朴的情调,足以让人解读一生,心醉一生,热爱一生。
诗人敏锐地把乡村的声音、气息、唯美画面,捕捉进诗歌,这就使得诗歌不再是单纯的对村庄的写实,而是融入了诗人评判生活的广义的主观寓意,或者说村庄是包蕴着物事景致和诗人精神归宿的载体。诗人没有沦陷在城市的喧嚣之中,而是守住了内心的一片沉静,一份隐秘的快乐。在他看来,村庄别有洞天,平实而神奇,这里有土地蕴藏的美,有生活的自由和趣味,也有面对人世的通达和智慧。
杨老师用眼睛和耳朵感知世界,他的诗歌来自生活现场,他笔下的村庄,各样景色和生物,都是活的,有感情的,生命化的。他不仅是一个写作者,更是观察者,谛听者,反刍记忆者,也是一个真正在大地上栖居的人。
感官、记忆、在场感,是写作的母体和源泉。诗人解放打开自己的感官,来接触田园、大地,他的眼睛、耳朵、鼻子,甚至舌头,都全面向大地敞开。这种借由感知系统所发声的真实话语,所发现的真实世界,有着异乎寻常的价值和意义——当苍白的虚构遍地都是,惟有真实才能复活诗歌的心。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张静,邓州市瑞河二初中数学教师。南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范仲淹文化研究会会员。喜欢在淡淡的尘世烟火里,煮字生暖,用文字的香,熏染流年每一寸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