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中医讲解理论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跟《黄帝内经》学养生——心脏篇

1231239y814yd0
2018-02-07分享保存

《黄帝内经》作为中华文化发源的“三坟”之一,不仅仅只是讲的医学,其“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的思想,直接影响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壮大。而社会发展到今天,个人的自由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人们对外界的认识正在按照自己的喜好随意随性拓展,其中有正确的,也有不科学的,体现在目前大家都热衷的养生方面,表现的就更加突出。过度养生、偏激养生、甚至错误养生比比皆是。所以,关于养生,我们为什么不寻根问祖,听听我们老祖宗《黄帝内经》是怎么讲述的呢。
五脏是人体最核心的发动机部位,我们讲养生就应该从五脏讲起。
心脏
《素问 灵兰秘典论》中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将心脏比喻成君主,说明心脏在五脏中的重要性。而“神明出焉”,则说明心脏不但有维持人体生理活动功能,还掌管精神、意识、思维和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心之所以主神明,是因为心为火脏,火有两个主要特性,一个是烛照万物,宵小无匿,这在精神方面即是指能让人神游万物,聪明智慧;其二是温煦百骸,火之色为红,心又藏血,血入心脏受火煅炼而为红色。这一切皆与心脏具有“火”这一特性所决定的。
所以,从养生角度来说,欲养“心脏”,只要能做到让心火常明不灭即可。而火欲长久,具备两个条件即可:一是火势不可过大,二是提供的燃烧能源充沛不竭。
对于心脏来说,心藏的血即可看作心火的能源。心血为油,心气为火。
火一般在无风的、安静的、潮湿的环境下不会燃烧过旺,所谓的风助火势、火借风威,很快就会形成燎原之势。而我们在养心的时候,也一定要遵循这一规律,一定要做到静。所谓的心静自然凉,静养心神,佛家说“静生智”,《易经》也有“动则有悔”。为什么静对心脏的这么重要呢?
因为心为火,火越动会越旺,越旺就越耗燃料。而对于人来说,心中不静,杂念思虑过多、情绪波动过大,就会在心中刮起欲望之风,风起则助火势,这样心火欲焚,心血灼耗,于是心血沸腾不安,这就产生焦虑,渐渐加重成心慌、心悸,最终形成早搏、房颤、心脏病等。
从养生角度来说,就是要摈除心中过多杂念,减少心中欲望,多静少动,这里是指两个方面,一个是夜晚早睡,没有比睡眠时候更安静的了,其次是白天多静坐来养神,静坐建议多学佛家的打坐,饮食则以清淡为主,少食辛辣之物
养生 | 看《黄帝内经》如何解析五脏六腑之“心”篇(二)

桂林兔子
2018-09-12分享保存

养生三绝:阳光、夜晚与亲情。太阳是宇宙中最大的能量来源,没有阳光,天地万物无法生长。在中医理论中,阳是人体的主要推动力,一个人要想“正气十足”,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在自然中与阳光亲密接触。夜晚是天地休整、聚集能量的时刻,夜晚不睡、白天被耗散能量的脏腑如何得到休养?久之必病。一个人身心健康与家庭亲情的关系最为密切,再好的药物和营养品,比不过来自家人的一个温暖拥抱。养生从这三者入手,方为上“道”。
看《黄帝内经》如何解析五脏六腑 | “心”篇
曲黎敏 | 文
《灵兰秘典论》是《黄帝内经》的第八篇文章,也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文章。《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君主之官”是指心在五脏六腑当中是统摄脏腑的,是十二官之主。“心”字非常有意思,其他的五脏六腑,比如大肠的“肠”字,是有“肉月”旁的,唯独“心”字没有这个偏旁。西医谈到“心”,指的是心脏;而中医谈到“心”,是指神明的一个象。
“君主之官”,是指心在我们五脏六腑当中,就相当于一个君主。所谓君主的概念,如果我们经常看史书的话,就是“帝王将相”,是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象。“君主之官”这个名词,一下子就把心的重要意义给烘托出来了。
常见心病
心得病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心主血脉层面的病,一个是心主神明层面的病。
“心主血脉”的病
西医认为,心得病了就是得了心脏病,认为全部都是心脏的问题;但是中医会有不同的分析,中医认为,所谓心病的问题,可能跟肺经、胃经、脾经、心经、肾经等都有关。
中医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习惯:当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一定要看一下时间。这个时间点很重要,比如说上午九点多发的心脏病和下午两三点或四五点发的心脏病,根源是很不同的。西医会认为这些都是因为心肌埂塞。
可是中医认为,上午九点多发的心脏病,可能是由脾胃的问题造成的;下午两三点发作的,可能是小肠经的问题,因为心与小肠相表里。有的人吃过午饭以后,脸通红、胸闷,这实际上是心脏病的一种前兆。如果是下午三点到五点发病,可能是膀胱经的问题所致,那是阳气大虚的象。如果是下午五点到七点发作,那就和肾精大伤有关。
心脏病患者注意事项
首先,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心脏病患者有便秘情形,会对他的心脏非常不利。很多心肌埂塞患者都是倒在厕所里的,因为人在大便的时候,会用到心肺之气,如果这个时候人特别使劲去排大便的话,就有可能会过度耗散自己的心肺之气,底下一空,上边的气可能“哗”的一下就散掉了。所以凡是在厕所里犯病的人都是心已经有病了,再加上下面一泻,心肺之气就彻底没了。
同样,《灵枢·经脉》篇里也提到了肺经的表现,“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咳,烦心,胸满”,就是人会呈胸口憋闷的象,但如果到医院去检查,心脏的各项指标却都没问题。这种人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个象,就是喜欢长出一口气,没事就调一口气上来,这其实是肺经的病,是肺经表现在心脏上面的一个问题。
还有一种情况也会引起心脏病,就是吃饭吃得过多。中医强调人就活一口气,死也死在这一口气上;人来玩这一生,玩,靠的也是这一口气;人养生养的也是这一口气,“这一口气”是最重要的。如果吃饭吃撑了,脾胃运化时,就会需要多用一点儿气来把食物消化掉。
我们知道,火生土,心指心火,土指脾,火和土之间就形成了“母子关系”。即心是脾胃的“母亲”。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儿子缺钱,会去找谁要钱?都会去找自己的母亲要。在消化过程中,如果脾胃需要多一点的气,就会从心那里“夺气”,中医里叫“子盗目气”,就是儿子会到母亲那里“夺气”,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引发心脏病。
所以,对于心脏病患者,医生会经常嘱咐他们:第一,最好别有便秘的情形;第二,吃饭最好吃七八分饱,少吃多餐都行,不然“儿子”一下子盗“母亲”那么多气,心脏肯定会出现问题。
另外人体还有一火,就是下焦肾阳的真火,这个肾火也温煦脾土。在消化中,如果脾胃力量不够也会夺肾阳,肾气则不能收敛,心肾相交的能力弱了,也会造成心的疾患。
中医如何看待心病?
在《灵枢·经脉》篇里,也讲到胃经和脾经得病对心的影响。如果胃经得病,会“心欲动”,就是指心总会有点儿慌,比如饿的时候,人就会心慌;人吃撑了有可能“子盗母气”,也会造成心脏乱跳的象。如果脾经得病,人会“烦心,心下急痛”等。
肾经、心包经、胆经出问题时,也会影响心脏。比如肾气大虚会造成心肌埂塞。因为肾精不足,表现为烦躁、发怒,这就是因为敛不住虚火,肾精已经严重亏失了。肾虚的人,心总是空空荡荡地悬在那儿,容易受到惊吓,而且比较容易烦躁。肾精不足还会表现为心痛。
心包经是心脏的外围,如果心包经出现问题,心脏自然也会出现问题,会出现“心澹澹大动”的象,好像比早搏、间歇都严重,心脏会“扑通扑通”往外跳。其实这个病在中医看来反而不严重,因为它是在心的外围,不是在里边。
胆经出现障碍,表现出来的象是“心肋痛,不可转侧”,即转身都难受。有的病人躺着的时候,就会觉得心脏特别憋闷,而且不敢翻身,这就是由于胆经出现障碍所造成的。
心经上的心病表现为心痛,心血虚会造成心痛,心血虚就是心脏缺血。在人体当中有三个脏器每时每刻都不能缺血,一个是大脑,一个是心,一个是肾,这三个脏器只要一缺血,身体马上就会启动元气及时补给。所谓高血压也是由于大脑缺血或者心缺血时,身体通过加压的方式满足它们对血的需求。
心之主为元气
中国古代被称为“君主”的人,也被称为“天子”,即天的儿子。也就是说,君主是有天管的,他只是代天行令。“天”指什么呢?其实,天就是气数。在历史上,明朝的崇祯皇帝很勤劳,很想有所作为,但是他生存在那个年代——明朝气数将近,他无论多努力,天灾人祸不断,最后落了个自缢景山的凄凉下场。这是一种比方,意思是气数会管天子。
心在五脏六腑当中也是君主之象。在五脏六腑之中,心自然也会被管,管它的就是元气。如果一个人元气大伤,也会造成心脏病,元气藏于肾,如果肾精大伤,心就会很不舒服。
在元气、肾精大伤这种情况下,人如果去把脉,可能会有两种脉象:一种是西医所说的“早搏”,就是跳,自己都能感觉到;还有一种是“间歇”,自己也能感觉到。早搏和间歇虽然都是因为肾精不足、元气不足导致的,但两者之间仍有不同:早搏,是元气尚可的象;间歇,是元气大伤的象。
心脏早搏
早搏是一种什么情形呢?我们打个比方,比如给自行车打气,有的人很使劲,每打一下就会把气筒按到底,都是足够的,就像脉动一样,正常有序;但有的人很无力,他打气的时候,一下按不到底,他就会通过增加增加打气频率的方法来把车胎的气打足。这个加快频率的方法,就是早搏。早搏相当于你通过努力的方式完成任务,再比如你一天拉一车煤就可以完成任务,但是现在没劲了,一次只能拉半车,所以你必须通过多跑一趟来把这件事完成。
心脏间歇
间歇是一种什么情形呢?间歇会出现脉动上的停顿,指元气已经很不足了,中间得给它努把力,就像马车一样,得抽它(马)一鞭子,它才往前走,如果你不抽,马那能歇就歇,所以会出现脉动上的停顿。
早搏和间歇,实际上都是很严重的心脏病,但是间歇比早搏更加严重,因为元气已经大伤了,如果早搏、间歇都已经存在,那就是更严重的病。
“心主神明”的病
心是藏神的,在中医里,“心主神明”这个层面的病,一般来讲是指精神的疾病。很多人认为,所有的精神疾病都是心脏的问题,但是中医有不同的看法,中医里有一句话,叫做“心为官之思”,实际上心所表现出来的官能,是用于思索的。如果人们大脑昏沉、思虑不清,这说明心气不足;如果神明特别清爽,就说明心气特别强大,心的输布功能也会特别强大。
在“心主神明”的这个层面,经常会涉及另外两条经脉:一条是胃经,一条是肾经。
胃经之脉如果得病,会出现好几个象:一个是“病至则恶人与火”。“恶”是讨厌的意思,人会有一种心理疾病,就是特别讨厌陌生人,所有的人都不愿意见。另外就是畏火怕光。火就是光亮,如果人的胃病严重到影响“心主神明”这个层面,会有“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的象,愿意自己在屋子里待着,把门关得很严,窗帘也拉的很严实,让屋子里保持着昏暗,这样他才觉得有安全感。
还有一个象,叫“闻木生则惕然而惊”,即听到响动就很恐惧,这是胃经的虚证,也会造成心理疾病或是精神疾病。它的实证会造成人“欲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就是跑到高的地方大声歌唱,还会脱掉衣服到处乱走,肚子里老是“咕噜咕噜”乱叫,或者腹部胀痛。
那么胃经为什么会和“心主神明”这个层面产生关联?其实,在《黄帝内经》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叫做经脉“如环无端”,就是经脉彼此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不是分割的。胃经有一条线,与心经相连,它们彼此之间会产生很大影响。所以胃经的病,也会造成心的疾病。
元气大伤导致心气不足
心气不足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元气大伤,而元气藏于肾,肾精如果出现病变,首先会出现“目盳盳如无所见”的象,好像什么都看不见了,总是处于一种恍惚状态;其次,人会出现“心如悬”的象。心老是悬空的、害怕的情形;再次,“心如悬若饥状”,就好像饥饿一样,心里慌慌的,可是“饥又不欲食”,饿了也不太想吃东西,总是心慌,手脚冰凉,就像人低血糖时的症状。
还会“气不足则善恐惧”,如果肾气不足,人特别容易恐惧,叫做“心惕惕如人将捕之”,心里总是慌慌的,总觉得后面有人想抓自己。这些都是属于胃经的病变。
中西医看待精神病
这两种病变,都涉及一个层面,就是人的精神疾病的问题。现代人的压力比较大,得精神疾病的人越来越多,这一方面和社会背景、工作压力有关,另一方面和自己的生活习性有关。一个人如果不好好养生,老处在一种过度消耗自己元气的境地,就会对胃和肾造成伤害。
工作压力大,人就会出现木克土的情形,得胃病的人就会很多;如果胃寒过重,整个胃经不通,人就会形成抑郁,最后就发展为狂症,会有点疯狂。这些病症现在一般归属精神病这个层面,但是中医认为精神病归根结底还在于谓和肾的病。从这个角度来讲,西方人遇到这种病,一般会去找心理医生,通过心理辅导来治疗;但是中医就认为要先在生理上解决,比如他把胃寒、肾寒去掉,有可能经脉通畅以后,这些病自然就消失了。
这是“心主神明”的层面。总之,人的心气如果特别足,神明就会昌明;如果心气大伤,肾气大伤,或者胃气衰败,神明就有可能
出现问题
养生 | 看《黄帝内经》如何解析五脏六腑之“心”篇(二)

桂林兔子
2018-09-12分享保存

养生三绝:阳光、夜晚与亲情。太阳是宇宙中最大的能量来源,没有阳光,天地万物无法生长。在中医理论中,阳是人体的主要推动力,一个人要想“正气十足”,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在自然中与阳光亲密接触。夜晚是天地休整、聚集能量的时刻,夜晚不睡、白天被耗散能量的脏腑如何得到休养?久之必病。一个人身心健康与家庭亲情的关系最为密切,再好的药物和营养品,比不过来自家人的一个温暖拥抱。养生从这三者入手,方为上“道”。
看《黄帝内经》如何解析五脏六腑 | “心”篇
曲黎敏 | 文
《灵兰秘典论》是《黄帝内经》的第八篇文章,也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文章。《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君主之官”是指心在五脏六腑当中是统摄脏腑的,是十二官之主。“心”字非常有意思,其他的五脏六腑,比如大肠的“肠”字,是有“肉月”旁的,唯独“心”字没有这个偏旁。西医谈到“心”,指的是心脏;而中医谈到“心”,是指神明的一个象。
“君主之官”,是指心在我们五脏六腑当中,就相当于一个君主。所谓君主的概念,如果我们经常看史书的话,就是“帝王将相”,是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象。“君主之官”这个名词,一下子就把心的重要意义给烘托出来了。
常见心病
心得病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心主血脉层面的病,一个是心主神明层面的病。
“心主血脉”的病
西医认为,心得病了就是得了心脏病,认为全部都是心脏的问题;但是中医会有不同的分析,中医认为,所谓心病的问题,可能跟肺经、胃经、脾经、心经、肾经等都有关。
中医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习惯:当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一定要看一下时间。这个时间点很重要,比如说上午九点多发的心脏病和下午两三点或四五点发的心脏病,根源是很不同的。西医会认为这些都是因为心肌埂塞。
可是中医认为,上午九点多发的心脏病,可能是由脾胃的问题造成的;下午两三点发作的,可能是小肠经的问题,因为心与小肠相表里。有的人吃过午饭以后,脸通红、胸闷,这实际上是心脏病的一种前兆。如果是下午三点到五点发病,可能是膀胱经的问题所致,那是阳气大虚的象。如果是下午五点到七点发作,那就和肾精大伤有关。
心脏病患者注意事项
首先,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心脏病患者有便秘情形,会对他的心脏非常不利。很多心肌埂塞患者都是倒在厕所里的,因为人在大便的时候,会用到心肺之气,如果这个时候人特别使劲去排大便的话,就有可能会过度耗散自己的心肺之气,底下一空,上边的气可能“哗”的一下就散掉了。所以凡是在厕所里犯病的人都是心已经有病了,再加上下面一泻,心肺之气就彻底没了。
同样,《灵枢·经脉》篇里也提到了肺经的表现,“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咳,烦心,胸满”,就是人会呈胸口憋闷的象,但如果到医院去检查,心脏的各项指标却都没问题。这种人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个象,就是喜欢长出一口气,没事就调一口气上来,这其实是肺经的病,是肺经表现在心脏上面的一个问题。
还有一种情况也会引起心脏病,就是吃饭吃得过多。中医强调人就活一口气,死也死在这一口气上;人来玩这一生,玩,靠的也是这一口气;人养生养的也是这一口气,“这一口气”是最重要的。如果吃饭吃撑了,脾胃运化时,就会需要多用一点儿气来把食物消化掉。
我们知道,火生土,心指心火,土指脾,火和土之间就形成了“母子关系”。即心是脾胃的“母亲”。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儿子缺钱,会去找谁要钱?都会去找自己的母亲要。在消化过程中,如果脾胃需要多一点的气,就会从心那里“夺气”,中医里叫“子盗目气”,就是儿子会到母亲那里“夺气”,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引发心脏病。
所以,对于心脏病患者,医生会经常嘱咐他们:第一,最好别有便秘的情形;第二,吃饭最好吃七八分饱,少吃多餐都行,不然“儿子”一下子盗“母亲”那么多气,心脏肯定会出现问题。
另外人体还有一火,就是下焦肾阳的真火,这个肾火也温煦脾土。在消化中,如果脾胃力量不够也会夺肾阳,肾气则不能收敛,心肾相交的能力弱了,也会造成心的疾患。
中医如何看待心病?
在《灵枢·经脉》篇里,也讲到胃经和脾经得病对心的影响。如果胃经得病,会“心欲动”,就是指心总会有点儿慌,比如饿的时候,人就会心慌;人吃撑了有可能“子盗母气”,也会造成心脏乱跳的象。如果脾经得病,人会“烦心,心下急痛”等。
肾经、心包经、胆经出问题时,也会影响心脏。比如肾气大虚会造成心肌埂塞。因为肾精不足,表现为烦躁、发怒,这就是因为敛不住虚火,肾精已经严重亏失了。肾虚的人,心总是空空荡荡地悬在那儿,容易受到惊吓,而且比较容易烦躁。肾精不足还会表现为心痛。
心包经是心脏的外围,如果心包经出现问题,心脏自然也会出现问题,会出现“心澹澹大动”的象,好像比早搏、间歇都严重,心脏会“扑通扑通”往外跳。其实这个病在中医看来反而不严重,因为它是在心的外围,不是在里边。
胆经出现障碍,表现出来的象是“心肋痛,不可转侧”,即转身都难受。有的病人躺着的时候,就会觉得心脏特别憋闷,而且不敢翻身,这就是由于胆经出现障碍所造成的。
心经上的心病表现为心痛,心血虚会造成心痛,心血虚就是心脏缺血。在人体当中有三个脏器每时每刻都不能缺血,一个是大脑,一个是心,一个是肾,这三个脏器只要一缺血,身体马上就会启动元气及时补给。所谓高血压也是由于大脑缺血或者心缺血时,身体通过加压的方式满足它们对血的需求。
心之主为元气
中国古代被称为“君主”的人,也被称为“天子”,即天的儿子。也就是说,君主是有天管的,他只是代天行令。“天”指什么呢?其实,天就是气数。在历史上,明朝的崇祯皇帝很勤劳,很想有所作为,但是他生存在那个年代——明朝气数将近,他无论多努力,天灾人祸不断,最后落了个自缢景山的凄凉下场。这是一种比方,意思是气数会管天子。
心在五脏六腑当中也是君主之象。在五脏六腑之中,心自然也会被管,管它的就是元气。如果一个人元气大伤,也会造成心脏病,元气藏于肾,如果肾精大伤,心就会很不舒服。
在元气、肾精大伤这种情况下,人如果去把脉,可能会有两种脉象:一种是西医所说的“早搏”,就是跳,自己都能感觉到;还有一种是“间歇”,自己也能感觉到。早搏和间歇虽然都是因为肾精不足、元气不足导致的,但两者之间仍有不同:早搏,是元气尚可的象;间歇,是元气大伤的象。
心脏早搏
早搏是一种什么情形呢?我们打个比方,比如给自行车打气,有的人很使劲,每打一下就会把气筒按到底,都是足够的,就像脉动一样,正常有序;但有的人很无力,他打气的时候,一下按不到底,他就会通过增加增加打气频率的方法来把车胎的气打足。这个加快频率的方法,就是早搏。早搏相当于你通过努力的方式完成任务,再比如你一天拉一车煤就可以完成任务,但是现在没劲了,一次只能拉半车,所以你必须通过多跑一趟来把这件事完成。
心脏间歇
间歇是一种什么情形呢?间歇会出现脉动上的停顿,指元气已经很不足了,中间得给它努把力,就像马车一样,得抽它(马)一鞭子,它才往前走,如果你不抽,马那能歇就歇,所以会出现脉动上的停顿。
早搏和间歇,实际上都是很严重的心脏病,但是间歇比早搏更加严重,因为元气已经大伤了,如果早搏、间歇都已经存在,那就是更严重的病。
“心主神明”的病
心是藏神的,在中医里,“心主神明”这个层面的病,一般来讲是指精神的疾病。很多人认为,所有的精神疾病都是心脏的问题,但是中医有不同的看法,中医里有一句话,叫做“心为官之思”,实际上心所表现出来的官能,是用于思索的。如果人们大脑昏沉、思虑不清,这说明心气不足;如果神明特别清爽,就说明心气特别强大,心的输布功能也会特别强大。
在“心主神明”的这个层面,经常会涉及另外两条经脉:一条是胃经,一条是肾经。
胃经之脉如果得病,会出现好几个象:一个是“病至则恶人与火”。“恶”是讨厌的意思,人会有一种心理疾病,就是特别讨厌陌生人,所有的人都不愿意见。另外就是畏火怕光。火就是光亮,如果人的胃病严重到影响“心主神明”这个层面,会有“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的象,愿意自己在屋子里待着,把门关得很严,窗帘也拉的很严实,让屋子里保持着昏暗,这样他才觉得有安全感。
还有一个象,叫“闻木生则惕然而惊”,即听到响动就很恐惧,这是胃经的虚证,也会造成心理疾病或是精神疾病。它的实证会造成人“欲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就是跑到高的地方大声歌唱,还会脱掉衣服到处乱走,肚子里老是“咕噜咕噜”乱叫,或者腹部胀痛。
那么胃经为什么会和“心主神明”这个层面产生关联?其实,在《黄帝内经》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叫做经脉“如环无端”,就是经脉彼此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不是分割的。胃经有一条线,与心经相连,它们彼此之间会产生很大影响。所以胃经的病,也会造成心的疾病。
元气大伤导致心气不足
心气不足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元气大伤,而元气藏于肾,肾精如果出现病变,首先会出现“目盳盳如无所见”的象,好像什么都看不见了,总是处于一种恍惚状态;其次,人会出现“心如悬”的象。心老是悬空的、害怕的情形;再次,“心如悬若饥状”,就好像饥饿一样,心里慌慌的,可是“饥又不欲食”,饿了也不太想吃东西,总是心慌,手脚冰凉,就像人低血糖时的症状。
还会“气不足则善恐惧”,如果肾气不足,人特别容易恐惧,叫做“心惕惕如人将捕之”,心里总是慌慌的,总觉得后面有人想抓自己。这些都是属于胃经的病变。
中西医看待精神病
这两种病变,都涉及一个层面,就是人的精神疾病的问题。现代人的压力比较大,得精神疾病的人越来越多,这一方面和社会背景、工作压力有关,另一方面和自己的生活习性有关。一个人如果不好好养生,老处在一种过度消耗自己元气的境地,就会对胃和肾造成伤害。
工作压力大,人就会出现木克土的情形,得胃病的人就会很多;如果胃寒过重,整个胃经不通,人就会形成抑郁,最后就发展为狂症,会有点疯狂。这些病症现在一般归属精神病这个层面,但是中医认为精神病归根结底还在于谓和肾的病。从这个角度来讲,西方人遇到这种病,一般会去找心理医生,通过心理辅导来治疗;但是中医就认为要先在生理上解决,比如他把胃寒、肾寒去掉,有可能经脉通畅以后,这些病自然就消失了。
这是“心主神明”的层面。总之,人的心气如果特别足,神明就会昌明;如果心气大伤,肾气大伤,或者胃气衰败,神明就有可能出现问题【019】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春养生
2021-03-25 14:23:27
关注
点击上方""关注我们!

《黄帝内经》019
黄帝内经原文
第四篇 金匮真言论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藏六府,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眞勿授,是谓得道。
视频课程译文:
第五节 五脏对应形色气味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南方的赤色在这边,那赤色为什么讲开窍于耳,其实肾脏才开窍于耳,这里讲开窍于耳,是天气,天和地的气从耳朵通到心脏去。“藏精于心”,所以开口那个通道在耳朵上面,从天气入通于心,就是从耳朵进来,到了藏精在心脏,所以心脏有病的时候会影响到五个脏,因为五个脏里面都有血。

那心的味道是苦味,心内火,东西煮熟过以后全部是苦味。那它的其畜是羊,吃羊肉呢,对心脏就有滋补的力量。那它的谷类呢,像刚刚讲肝脏的谷类是麦,对不对?那心脏的谷类是玉蜀黍的黍,这个黍呢,过去有红米,就是红黄的红,红色的米。
“上为荧惑星”,就是我们的火星,那心脏的病,心脏有问题的时候,我们在脉上面,血脉上面,音徵,其数是 7,味道是焦味。心脏的数是 7数,为什么?因为天地之间,从天上是火的相,到地才成为人的形状,它是 7 数。这个如果我们发“角(jué)”的音,“角”的音就是很柔和,拉的很长,就是角的音。“徵(zheng)”的音呢,柔和,它还美,但是发出音是舌头顶着牙齿,所以我们叫“徵”的音,味道是焦臭的,煮熟过的东西都是焦臭的,闻起来是臭味的,烧焦的味道。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脾开窍于口,病在舌本,这个怎么解释?这个脾呢,我们嘴巴里面的津液,会有津液,因为脾是开窍在口,舌头根本。比如说我侧画,这是一个嘴巴,这是个嘴唇这样子,那舌头伸展很长,舌根的部位是脾,心开窍在舌,所以舌头是心脏,但它的根是脾,因为火生土,根是脾,这指它的舌本。
那味道是甘味甜味,有的时候你在临床上就会碰到病人,病人会来找你说“唉,奇怪,我为什么嘴巴里面是甜甜的”,常常有很甜的东西在里面,就是脾脏。我们所有的味,厚味的,我刚刚讲过,所有的味都是属于的阴,味,比较厚味。这个阴本身应该是收藏的,学中医你一定要记得什么叫做正常,所以甜味,本来是酸苦甘辛咸,我们说肝脏呢,这边是酸味,心脏是苦味,这个脾脏是甜味,甘味嘛,这个正常人呢,甜的味道应该在脾脏里面,中医讲的脾脏包含了西医的胰脏在内,甜味应该是藏在里面。
我们所谓五脏,脏,为什么叫做脏呢?脏就是收藏的意思啊,脏就是藏,人家那个“脏”写这个“藏”,跟这个边呢很类似,就是所谓的藏,这两个是一样,所以脏是收藏的意思。也就是说甜味应该是存在脾脏里面不出来,那现在反逆出来代表脾脏出问题了。

那我们任何的脏刚刚才介绍过,脏都有阳在里面控制的,所以如果有阳把它包着的话,阴就会躲在里面不会出来,所以阴阳是平衡的。那如果阳比较虚的时候,阴就会往外走。
它的其畜是牛,其谷是稷,稷就是小米,我们吃小米粥,那个小米就是稷,那我们吃牛肉,这个牛肉本身就是入土味。
“其应四时,上为镇星”,就是土星,我们知道病呢,是在肉,因为是土,这个土在中医的观念里面认为,中医是这样把人跟天地比在一起,那天在上面,地在下面是岩石,中间很多的泥土,那泥土就是地球的肉,地的肉啊,肉就是泥土,脾脏就是土,所以脾主肌肉,我们中医把这个天地之间的合并在一起。
声音是宫音,宫音像牛在叫,公的,你知道听过那个牛在叫吗?那个《梁山伯与祝英台》里有个大笨牛,那个牛在叫那个声音就是,那你没有听过,没有做过牧童,你们小的时候都没有做过牧童,没有听过牛,那看看电影吧。它的数是 5,味道是香味,鸡肉,所以你看烤那个猪肉好香哦,因为是肉,味道很香。
再来呢“西方是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那病在背上面。其味辛,其类是金,其畜是马,其稻是谷”其谷,它的谷类呢,五谷里面是属于稻子,是入肺的,所以如果说我们要去治肺或者怎么样,白色入肺,白色的嘛,对不对?色白的入肺。而稻,一般的米饭就是对这个肺很好。那这个你不能去吃马肉呀,这个牛肉、羊肉、鸡肉还好。它的畜类是马,不能去吃马肉,你找也找不到。

那肺主皮毛,全身的皮肤毛孔呢,都是肺脏在管。正常你看到白色,有两种,一种是苍白,那个白的像枯骨,骨头枯掉的没有颜色,还有一种是白的很光亮、光鲜。你跑到路上,如果一个女孩明明很漂亮,白白的,你跟我说“你看老师这个是肺白,她这个身体不好”,不是的。那个很白呀,光鲜的,只要有光亮的都有神,所谓有神就是有气在,无神的就是气没有了,你可以从脸上就可以看到很光亮。
还有一种方法,你看人这个气呀,有气的时候你看头发,你晚上睡个觉,早上起来,哇,头发很油,或者一天到晚要去洗头,头上的油,头发的油就是人的气。当那个人要走掉的时候,突然在一个礼拜以前头发蓬、统统蓬起来,完全干干的没有油,那个气已经没有了,神已经离开了,这是我们马上就可以看到。
音是商,商音,商音是嘴巴张开来叫是商音,张大。它的数是 9,为什么?9是天四生金,地九成之,就是 9。味道是腥臭,鱼类的东西就是属于肺,鱼类的腥臭,腥味。
那北方就是坎水,它味道是咸味,那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在最早《黄帝内经》出来就在这里,肾主大小便。我常常在看病的时候很简单,有的时候那个病人打电话来,你看不到他对不对?你怎么知道他是肾阳虚还是阴虚?我们有两种,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对不对?大便好不好,下痢,八味,就讲完了,很快,为什么?因为他阳不够嘛,阳不够,拉肚子,一天好几次一直在拉,马上就出来的,阴阳马上就分出来。

那因为肾管大小便,所以大小便有问题,不单单是小便,一般人的观念就是小便,其实大便也是肾脏在管。那有的人肾脏病很严重,很严重的时候,怎么大便也排不出来,小便也排不出来。不单单是小便排不出来,大便也排不出来,这个时候呢,我们人整个是黑色的,因为这个毒素存在身体里面排不出去,我们后面都有处方,这个处方,特别的处方。
所以人“藏精于肾,病在关节”,“溪”就是在关节的缝隙中间。它的味道是咸味的,其类水,所以如果说咸味的东西,味道是咸的,通通是入肾。但是我们在《黄帝内经》的时候,当初我们这个《黄帝内经》出来的时候,并没有想到现在还有人工盐,对不对?所以咸味指的是内陆的盐跟海盐,那是最好的盐,那现在的盐把它换掉了,换成什么人工盐呀,那都不是很好,那都不对。
那中医在治病的时候,我们治肝病,会对病人说你要吃点酸的,但是我们叫他吃酸的,不是你大量吃酸,任何东西太过都不好,而所谓你吃酸的一定要找天然的酸,而不是去找什么配出来的果酸什么东西,那都不好。
肾脏病,我们在治疗肾脏病的时候,要给他一点,因为咸味入肾,咸味入肾的话把我们的药物倒入肾脏里面去,所以肾需要盐巴,那可是呢,你现在看西方医学说,你知道你不能吃盐巴,为什么?因为他用的是精炼盐嘛,那个盐吃起来味道是咸,可是物性不对,所以你如果吃人工制造的盐的话,吃了会积水,越吃积水越大。

然后由于那个人工的,我讲过人工的东西,因为会做得很细,因为太细了,身体吸收很强,吸到很深的地方去,这个时候你身体会对它产生一种什么呀?成瘾性。所以你看老外吃那个牛排,在美国待过你都知道,小孩子都是撒一点,到中年人撒很多,老头子整罐好像都要撒上去,然后越吃越多,为什么?就是受不了了。因为他吃盐,吃到两个脚都肿到水肿。
但是你如果吃真的海盐,你不会说越撒越多,不会成瘾性,谁没事拿了盐在那边吃,对不对?可是你如果吃人工提炼的东西,不行,会成瘾,为什么?粒子太小,太深入到身体里面去,就会产生你那种欲望,想要去吃。
那它的畜呢是彘,彘就是黑猪,黑的猪。那它的谷物是豆类,所有的豆类跑出来每一个都像肾脏一样,有没有?谷类是豆类。那我们里面呢,肝脏是李子,这个心的果是杏,杏仁的杏。那肺脏的果是梨,水梨。那脾脏的果是枣类的,红枣。所以我们常常会用红枣,用枣类的东西去,因为它的果不一样。肾脏的果呢,坚果,都是所有的坚果,比如说像栗子,我们吃的炒栗子,栗子就是肾的果实。

我们就把天地之间的万物,它的五色,五种颜色,它的几种味道,通通把它归纳成我们人身体的五脏。所以“善为脉者,谨察五藏六府,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眞勿授,是谓得道。”
所以中医过去呢不是每一个人都要教,还有第二个就是你要确定你教这些,你要教的是对的,不要教错了。那这个里面看起来好像是固定的东西,实际上你真正在临床的时候非常好用,一看就知道。比如说我们这个冬天,冬天脸上有点暗暗的,冬天是肾黑嘛,北方是有点暗暗的,对不对?那突然跑出一个人,两个颧骨很红,心脏病嘛,已经看完了是不是?是不是速度很快?你不用去考虑、去摸他的脉,表面一看心脏病就结束了,对不对?
等到你们学完后面《神农本草经》《伤寒金匮》,那眼睛一看完,你处方已经开完了,他已经回家了,就这么快呀。可是病人认为你还不知道他,对不对?还跟你在那边坐着耐心听他讲,讲了半天还是一样的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