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孟诜《食疗本草》回家路,中医食疗奠基著作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传承中,祖国医学也一直在进步。历朝历代都把中医药的发展放在举足轻重的地位。唐代是我国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第一个时代。涌现出了一大批杏林高手。其中能执一方牛耳的医学家,要数孙思邈和孟诜(shen)了。孙思邈被后世尊称为药王,而孟诜著有《食疗本草》一书,以一己之力开创了中医食疗学,更是被誉为“世界食疗学的鼻祖”。
在人活70古来稀的时代,孟诜(shen)活到93岁,跨越两个世纪,是很难得的,可谓是世纪寿星。其实长寿之本,无法克隆,也无法复制,但孟诜所崇信养生、以食疗来治未病促养生的这个思想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医学财富,是值得后人借鉴的。
孟诜(shen)生平尤其重视各类食药禁忌,提倡守中致和、稳中求效,晚年因治愈唐睿宗李旦旧疾,睿宗以“孟氏岐黄、余泽百世”之意,赐孟诜中医膳食养生药号“孟余堂”,由孟氏后人传承至今,已经入选省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孟余堂的招牌方剂“三宝”和“回春五方”成为中医食治经典,至今仍在造福一方百姓。
食疗大家孟诜(shen)劝导人们善于用药食同源的本草养生保健。食疗既避免了药物的偏性,又使人身体健康,因此,一千多年来《食疗本草》广受世人青睐。但遗憾的,由于各种原因,孟诜的《食疗本草》居然失传了。
根据目前的文献来看,唐人陈藏器在公元740年所著的《本草拾遗》、北宋时期日本丹波康赖所著的《医心方》、唐慎微所著《证类本草》以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典籍,都大量引用《食疗本草》的原文。或许可以推断,明末之前,或许世上还存在着《食疗本草》的全本。
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将从莫高窟骗来的数万件珍藏整理后,发现了孟诜《食疗本草》残卷。1911年,日本学者首次抄录了该残卷。1924年,该残卷传到国内后,史学家罗振玉和王国维等人,经过与《证类本草》等书对校,确认为孟诜所撰《食疗本草》。1925年,东方学会根据罗氏抄本以《食疗本草残卷》一名,影印刊行。国内外遂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掀起了一股研究《食疗本草》的热潮。
上世纪80年代,国内再度引发了研究《食疗本草》的的热潮。198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由谢海洲、马继兴、翁维健、郑金生辑佚的《食疗本草》。199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郑金生、张同君译注的《食疗本草译注》本。该书在不损害原意的前提下,尽量将文字译成通俗的白话,还将其中全部食物的来源予以考订,注出其拉丁学名,使得这本食疗名著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大大增强。
至此,这本失传千年的重要药物学著作,经过多位医学名家的整理恢复,其璀灿的光芒正逐渐重现于世,光泽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