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曼殊帮军人翻译,被嘲讽:出家人怎有杀机?答:免杀无辜才是善
僧人本该六根清净,不过问红尘俗事,而苏曼殊出家却不减满腔的爱国热情。他曾经帮军人翻译过军制,从而被人嘲讽有了杀机。只是,在苏曼殊的心里,免杀无辜才是真正的善。
一、出家人翻译军制
“梦偏冷,辗转一生,情债又几本。”
这句歌词,形容苏曼殊再贴切不过了。
他幼时受尽白眼折磨,小小年纪便厌恶透了凡尘俗世,决心追随高僧而去,最后没能守住清规戒律,因嘴馋犯了杀生大忌,被主持赶出了寺庙。
此后的苏曼殊两次出家,又因深陷爱情的漩涡,斩不断红尘羁绊,两次还俗。而且,在出家期间,他还参与过军务活动。
按理来说,苏曼殊作为一个出家人,不该再插手红尘俗世。只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况他也是有良知的文人,国家面前,他做不到袖手旁观。
在南京期间,武仲文多次请求苏曼殊帮忙翻译军制,他深思熟虑后,最终答应了武仲文的请求。
由于自己之前吃过几次闭门羹,武仲文一直记恨在心。另外一边,他觉得苏曼殊作为出家人,却帮军队办事,实在是假清高。
有一天,武仲文逮到机会,就嘲讽了苏曼殊一番。
他说:“佛教徒以不杀生为戒,你怎么参与军务活动呢?是不是动了杀机呢?”
苏曼殊自然明白武仲文的不怀好意,他淡淡的回答:
“如能善用军制,可免上位者滥杀无辜百姓,这何尝不是大布施呢!”
此话一出,说得武仲文哑口无言,站在原地十分尴尬。
二、和尚也爱国
除了帮助军队翻译军制,苏曼殊还参与到政事中过。
当时袁世凯逆行倒施,不仅窃取革命成果,还出卖家国利益,签订了耻辱的不平等条约。种种无耻的行径,让苏曼殊异常的愤怒。
加上他原本就很冲动,一气之下写出了气壮山河的《讨袁宣言》,掷地有声,细数袁世凯种种行为。
这篇《讨袁宣言》,差不多和孙中山的《讨袁钻研》同时发表,实在是让人拍手称快。
苏曼殊的确是出家人,但是也有着文人的良知。他知道复辟会有怎样的恶性后果,更清楚袁世凯的嘴脸。
为文章中,苏曼殊大骂袁世凯:“自民国创造,独夫袁世凯作孽作恶,迄今一年,擅屠操刀,杀人如草,普国之内,同起伐罪之师。”
苏曼殊公然站出来反对袁世凯的无耻行为,只是,这样做无疑是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过后不久,苏曼殊便遭到了袁世凯的追捕。
为了避难,苏曼殊只能在杭州一带四处躲藏。
即便在逃难途中,他看到拉船的纤夫辛苦拉船,也非常不忍心,主动去跳下去帮忙。然而,他不仅没帮上忙,反而掉到水里,十分狼狈。
三、斩不断的红尘
事实上,苏曼殊的爱国,早已渗透到了骨子里,所以,他才能不顾戒律,干预红尘俗事。
苏曼殊在日本留学期间,遭遇了“黑虱白虱”事件,日本人从自己身上抓到一只虱子,他竟然无理取闹,指责是苏曼殊身上的。
因为在当时的外国人眼里,中国既落后又贫穷。这种羞辱,深深刺痛了苏曼殊敏感的内心,也坚定了他的爱国情怀。
苏曼殊是中日混血,但是却十分厌恶日本人,在日本生活期间,从来不说日语,甚至为了逃避说日语,生病也不愿去医院看病。
虽然远在日本,但是苏曼殊十分关注国内的局势,眼看国家危难,山河破碎,苏曼殊胸中的爱国热情愈发的强烈。
他说:“假如需要且必要,我便是当今之荆轲。”
听闻革命爆发,苏曼殊难以抑制兴奋之情,他急忙写信给柳亚子和马君武两位朋友,说:
“迩者振大汉之天声,想两公都在剑影光中抵掌而谈;不慧远适异国,惟有神驰左右耳。”
如此深切的爱国情怀,又岂会因是出家人而埋葬。
事实上,苏曼殊的特殊经历,决定了一生难断红尘,只得在其中苦苦挣扎。何况国乃人之根基,家国大事,佛门中人也是中华儿女,又怎能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