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设备中的“回油弯”的设计原理及作用

首先制冷系统的润滑油与所用的制冷剂是配套的,在制冷循环中是能够相互溶解混合的,即与制冷剂相融在系统中流动,一般不用忧虑其回油的问题。但在低温部分,润滑油的溶解性差,粘度大,流动性变差,必然在狭窄或底部(低处)容易积存。或者是工艺设计不规范,或者因安装位置条件的限制等因素,压缩机比系统的两器高,连接管路长(或落差大),造成一定的回油困难问题。

有人说在压缩机的吸气管(回气管)段上同样也设置回油弯,顾名思义,既然是“弯”,那就一定存在阻力。吸气管上加设弯管(路),即使有存油,那也增加了吸气的阻力,怎么才能回到压缩机里来?既然要回油,那就应该通畅地给它一条回路,不应设置阻力。这种所谓的“回油弯”,实质就等于是阻力弯!好端端的通畅管路折腾成阻力弯,真是多此一举!

如果压缩机在下方(或室外机处于室内机下方),没有这些糟糕和无意义的弯,油不是更容易回到压缩机里去么?吸排气阻力更小,系统的压降和回气过热度也小,更有利系统的制冷循环。不任从系统的流程循环原理和流体的运动原理上,都是与理论不相符的,是缺乏逻辑性的,是一种荒唐的谬论!

如果是压缩机在上方,吸气和排气(低压和高压或蒸发器和冷凝器)都比压缩机低。首先,说明该系统违反了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即使是因某个特殊情况和条件的限制下压缩机设在高处时,冷凝器和油分等组件都要和压缩机组成机组安装在一起,在同一高度的基础上,使机组在运行压缩时尽可能地阻止或减少润滑油被带入系统。

压缩机在上方,设置了所谓的U形“回油弯”,把U形回油弯当成“接力弯”,让这段直立竖管里的润滑油慢慢积存在“接力弯”里,再由后面(来自下面)的压力再次把“接力弯”的油压送至上一个存油弯里去,下方的压力在存弯里的液体中鼓泡,压力要冲开存弯里的液封,这必然产生较大的阻力,像“接力棒”似的“接力赛”。但压力最终还是来自于这台压缩机,不存在“增压泵”了,如此折腾,循环压力是否存在较大的损失?事物的概念都要经得起分析,推理和认证,要用现实逻辑的观念来验证是否可能和可行。

系统规范的压缩机,出口一般都有油分离器的,低压蒸发器上都有气液分离器。冷库系统的位(落)差一般不会很大,低压吸气储液罐(吸气过滤器)和高压油分都有回油管直接接压缩机回油的。没有哪个冷库及其它制冷装置的管道存在这种“节节高”或“凹凸起伏”离谱的毫无意义的所谓“回油弯”的。

排气管路的回油弯,同样顾名思义,排气,那就是往外排出。如果途中设置了弯管,同样增加了排出气体的阻力,提高了排气压力(高压压力)。

对于没有油分的小微型制冷系统,在压缩机的排气出口管段上设置“Q”形(即排气管弯一圈360°)或“Ω”形阻油弯(不宜弯“U”形,因为这种弯易存液体形成液封),压缩气体中夹带的油雾在经过此段弯管时由于弯路的摩擦作用,致使润滑油顺管壁得到一定的分离,可理解为“阻油弯”,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如果“Q”形或“Ω”形转弯后管路继续往上走一段,然后再平行一段后弯向冷凝器,那就更好了,尽可能地阻止或减少了润滑油继续被带入冷凝器中的可能,所以这种弯管的原理作用应称为“阻油弯”,这样做是很切合实际和符合流体运动原理的。

家用空调压缩机旁的吸排气管都有几个弯,一是防震消音;二是缓冲和积液(就等于所谓的“回油弯”),没必要再另行特意设置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