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妇-不该被忘记的一味中药
鼠妇,为平甲虫科动物平甲虫[Armadillidium vulgare (Latreille)] 或潮虫科动物鼠妇(Porcellio scaber Latreille)的干燥虫体。俗称潮虫、地虱、鼠负、负蟠、鼠姑、鼠黏等。
【名称来源】
对于其名称来源,《图经》中记载的颇为详细,是书曰:“陶隐居云:一名鼠负,言鼠多在坎中,背则负之,今作妇字,如似乖理。又一名鼠姑。臣禹锡等谨按蜀本注云:《尔雅》云,蟠[笔者注:鼠妇,又名负蟠(音烦)],鼠负是也。多在瓮器底及土坎中,常惹著鼠背,故名之也。俗亦谓之鼠粘,犹如葈耳,名羊负来也。”其名负幡《本草乘雅半偈》又做解云:“虫之多足者,蟠也。”
【性味归经】
1.《本经》:“味酸,温。”
2.《别录》:“微寒,无毒。”
3.《纲目》:“厥阴经药。”
4.《本经逢原》:“酸、咸。”
【功效主治】
破瘀通经,熄风镇惊,利水解毒。
主治瘕瘕,疟母,血瘀经闭,惊风口噤,小便不通,喉痹喘急,牙齿疼痛,诸疮虫毒。
1.《本经》:“主气癃不得小便,妇人月闭血瘕,痫,痉,寒热,利水道。”
2.《日华子》:“通小便,能堕胎。“
3.《纲目》:“治久疟寒热,风虫牙齿疼痛,小儿撮口惊风,鹅口疮,解射工毒、蜘蛛毒,蚰蜒入耳。”
4.《本草求原》:“主寒热瘀积,湿痰,喉症,惊痫,血病,喘急。”
5.《本草述录》:“善通经脉,能化癥瘕,治痎疟日久结为疟母,以其破血而消坚也。”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孕妇及体虚无瘀者禁服。
【古籍文献】
1.疟母
《金匮要略》
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癥瘕,名曰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鳖甲煎丸方:鳖甲十二分(炙) 乌扇三分(烧) 黄芩三分 柴胡六分 鼠妇三分(熬) 干姜三分 大黄三分 芍药五分 桂枝三分 葶苈一分(熬) 石苇三分(去毛) 厚朴三分 牡丹五分(去心) 瞿麦二分 紫葳三分 半夏一分 人参一分 蟅虫五分(熬) 阿胶三分(炙) 蜂窝四分(炙) 赤硝十二分 蜣螂六分(熬) 桃仁二分。
2.口舌生疮
《幼科发挥》
予外甥。李中庵子也。满口生疮。咽喉唇舌皆是。令人取药。予制一方。用柏连一钱。朱砂白矾五分。鼠妇焙干三分。共研细。敷之立效。乃奇方也。
3.牙疳
《续名医类案》
万密斋孙周岁,生走马疳,用尿桶底白垽刮下,新瓦上火焙干五分,五倍子内虫灰三分,鼠妇焙干三分,枯白矾一钱,共研末,先用蜡茶叶浸米泔水洗净,以药敷之,神效。名曰十不二散。
4.疟病
《肘后备急方》
鼠妇,豆豉二七枚,合捣令相和。未发时服二丸,欲发时服一丸。
5.脐风撮口
《卫生易简方》
用雀瓮、鼠妇同研如泥。先刺破儿口角,出血后,涂药在口角并口内。
6.产后小便不通
《普济方》
用鼠妇七枚。一味熬为膏。作一服。酒调下。(出余居士选奇方)
7.湿热化疟
《邵氏医案》
湿热化疟,寒热互作,脉弦濡,食入脘中胀闷,小溲乍赤,姑宜利中祛邪。草果(七分,焙去壳)酒炒柴胡(一钱) 丝通草(一钱五分) 半夏(一钱五分) 厚朴(一钱) 茯神(四钱) 香附(二钱) 威灵仙(一钱五分)枣槟(三钱) 鼠妇(三分) 炒青皮(七分) 三帖。
8.蚰蜒入耳
《卫生宝鉴》
湿生虫,研如泥,摊在纸上,捻成纸捻,安耳中即出。
【参考报道】
01.经闭。鼠妇3g,赤芍12g,桃仁9g,红花9g,丹参15g。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02.血淋。鼠妇9个。焙干研细末。1次服下,日2次。(《吉林中草药》)
03.手术后疼痛。鼠妇虫洗净,温水杀死,干燥,研细,过筛,加入淀粉和糖,使成100%散剂,分装胶囊,每粒含鼠妇0.1g。每次服2-4粒。(《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外科》)
04.食管贲门癌梗阻:青礞石、鼠妇各等量研细末,舌根含服,治疗48例,明显缓解37例,部分缓解6例,无效5例(浙江中医杂志,1990,16:270)
05.肝癌剧痛。鼠妇干品60g,加水适量,水煎2次,取汁240ml,混合后每日分4次口服。服药期间禁酸、辣、腥。[《陕西中医》1986,(11):512]
【按语】
鼠妇在口腔炎、鹅口疮、牙痛、咽喉肿痛、术后疼痛、小便不利、闭经等的临床疾病的治疗中均有很好的疗效。
国内曾有报道,将鼠妇用于肝癌晚期的止痛,作用持久性优于杜冷丁。
然教材《中药学》、《药典》中均未有记载,是为憾事。
疏忽搜罗,潦草做记,错误难免,仅供参考。
待闲暇时再做真琢细磨。
声明:
各文献来源粗糙,请务必自行考证。
图片来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