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问题我来答
在濮阳,
有一簇看似渺小实则坚韧的“蒲公英”,
他们紧紧靠拢在一起,
默默生长,深深扎根。
他们凝心聚力,合作分享,
他们彼此借力,共同成长,
他们就是——
濮阳市第五中学蒲公英班主任工作室的成员们!
昨天在公众号里发布了一篇文章《跟着教育专家一起当评委》,有朋友留言说,想听听我对参赛选手提问的问题如何作答,嘿嘿,真是我挖的坑,还需要我来填啊!
好吧,那我就说说我对这样问题的思考。我提问的问题都是开放性、主观性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所以,我的回答也未必是最优的。如果各位看官对我的答案有不同看法,欢迎后台留言,我会择优展示在我们的公众号里。
1.假如某生因父母离异很痛苦,想自杀,向你求助,你将如何对她进行生命教育?
首先,要明白孩子向你倾诉她要自杀的意义。但凡说要自杀的,一般都没有决绝地要死的决心,真的去意已决的话,她会什么都不说,谁也不说,直接去死。她向你倾诉,实际上是表达无助痛苦的心情,寻求你的帮助。
所以,我们所要做的第一点就是满足她的心理需求,给她温暖和爱。拥抱她,表达同理心,当她的精神支柱。老师可以这样说:“知道你心里很难过,正在经历一个孩子最不愿意经历的事情。但很庆幸你向老师倾诉,这一方面说明你信任老师,把当成自己人;另一方面,这是明智之举,你还是孩子,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应该向大人求助。相信老师会帮你解决这样难题的。”
其次,帮她分析,教她理性看待父母离异这件事。可以通过举一些出自单亲家庭的明星例子,告诉她每个人的未来都有无限可能,无限美好,不管经历什么样的家庭变故,都不妨碍我们未来拥有幸福的家庭和人生,反而是这样的经历,会让你更珍惜,也更会经营你未来的家庭。以此鼓励她面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再次,和她的家长取得联系。毕竟孩子向你表达过自杀倾向,以防万一,一定要告知家长,让家长引起关注。
然后,就是了解了孩子的特殊情况,就要多关注和留心孩子的表现。还要想法转移她的注意力,让她忙起来。经常叫她把办公室帮个忙,或是在班内组织一些活动,鼓励她参与等。
最后,剩下的就交给时间。毕竟这是孩子面对的一个坎,不是通过老师的几句开导和组织几次活动,就能让她走出痛苦的。真正的解脱,还是需要她自己的心理建设。我们要相信孩子,每个人的成长都是要经历很多伤痛的,相信她能走过去。
作为老师,我们能做的也就这些了。
2.那些省市级的最美教师和师德标兵有很多都是带病坚持工作,为工作付出得多,势必会占用大量时间和牺牲一些健康,如何平衡身心健康、家庭和睦与工作之间的关系?
首先,身体健康、家庭和睦与工作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单项选择题,它们之间也并不矛盾,同时拥有它们是我们的追求。如果发生冲突,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比如,偶尔生了病,那就请假休息,不能硬撑。孩子小时,就要辞掉班主任,把重心把在家庭。
其次,很多时候我们的矛盾来自内心的挣扎,这时,就听从内心的声音,勇敢地试一试。比如,看到有些人在工作中风生水起,也跃跃欲试,但还矛盾:每一份光鲜背后都有辛苦的付出,如果我的身体吃不消怎么办?如果因为工作,我没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孩子成绩下降怎么办?
这些预设的问题谁都帮你解答不了,因为一切皆有可能。与其矛盾挣扎,不如试一试。只有开始,才会有惊喜!当然,可能也会有惊吓!但生命就是用来体验的,而不是用来空想的。试过之后,才知道什么是你真正想要的!
还有,我一直在思考,那些带病坚持工作的最美教师和师德标兵为什么那样拼?甚至我也设身处地地想,如果我也身患重病,我还要不要工作?后来,我对这个问题想明白了。
很多时候,不管得什么病,都有治疗期和恢复休养期,在治疗期,我们肯定会什么都不干,全力配合医生治疗。但是恢复休养期大部分人跟健康人没什么两样,这个时候,与其天天在家窝着什么事不干,光胡思乱想,不如干点儿有意义的事。有时工作也有疗愈效果,工作时会累,但用心工作会转移人的注意力,并让你从中获得成就感,它属于精神层面的治疗。所以,这也解释了那些最美教师和师德标兵为什么会带病坚持工作了。
最后,在平衡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尽量专注。不管是工作、锻炼身体和经营家庭,用正念的力量做好当下,不失为一种健康幸福的人生观。
另外,不要带着太多的功利心。功利心其实是最累人的,也最不利于身心健康的。
3.什么是正确的师生观?如何把握让学生亲近又敬畏的“度”?
“先有父母心,才做教育人。”说正确的师生观,应该先从如何当合格的父母说起,在这一点上,我也得到过一些教训。
因为看了很多教育专家的书,我一直觉得民主型的父母是最好的,所以给予了孩子很大的尊重和自由。但这样的结果是,让孩子滋生出很多坏毛病,诸如懒散,为自己的错误狡辩,推卸责任等。这让我很苦恼,一直在反思。
我开始观察和咨询很多优秀孩子的父母,发现他们在家庭中对孩子都很有权威,有时候甚至还有些专制。后来,我在《新父母学校》这本书中看到这样的内容:父母有暴力型、权威型和民主型三种类型,调查显示,暴力型和民主型的家庭出来的孩子都有各种各样的毛病,只有权威性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最优秀!
有时候很多书也是有片面性的,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批判地吸收汲取。其实想想也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她未成年的时候就得需要家长掌舵,给她太多自由无疑是放纵,怎么会不出问题呢?
同理,正确的师生观也是如此。
作为学生的长辈,我们首先要树立权威,制定规则。很多年轻教师喜欢跟学生打成一片,营造了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但提醒年轻教师,要把握好师生距离的“度”,因为孩子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往往没有分寸感,这个时候大人应占据主动。
我们需要和学生建立和谐亲近的关系。但不能为“和谐”而“和谐”,不能为迎合学生喜爱,而破坏了规则。在师生关系上,老师要掌握绝对“控制权”,当严厉时就该严厉,但是在课下,或是学生需要帮助时,可以放低身段,像朋友一样跟学生相处。
4.如果你跟一个学生谈话,他死活不说话,该怎么办?
有教育理论中说,当孩子意识到你在教育时,意味着教育的终结。如果不管你说什么,学生都不说话,意味着学生的“心门”是对你关闭的,学生的情绪是对你有抵触的。所以,这不是谈话的好时机,这样的谈话可以终止了。
那么选择什么样的时机跟学生谈话呢?
尽管在学生不经意间,让谈话发生。比如,课下跟学生闲聊天时,放学路上跟学生一起回家时,或者跟学生一起大扫除时。
我记得有一次我让几位同学帮我贴作文,我们相谈甚欢,那个从来不爱张口说话的学生,也跟我聊了起来。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谈话契机。
尽量多跟学生接触,走进他们的生活,便容易找出很多谈话的契机。对于我带的这一届学生,我的陪伴很多,所以他们之间的很多事我都知道,谁喜欢谁啦,谁跟谁玩得好啦等等,这些事都是同学们在不经意间告诉我的,也是我没有想刻意了解,却意外知道的。
所以,对学生了解得多,陪伴得多,谈话便容易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