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意字的世界(一):从《日月明》到《说文解字》

在统编本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识字部分有一篇短文《日月明》,内容如下:

日月明,田力男。

小大尖,小土尘。

二人从,三人众。

双木林,三木森。

一人不成众,

独木不成林。

众人一条心,

黄土变成金。

可以说,这篇短文包含了会意字的全部类型,即同体会意和合体会意。顾名思义,在这篇短文中,从、众、林、森是同体会意,明、男、尖、尘是合体会意。

会意字,最早的定义出现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比类合谊,以见指挥”,这个定义,言简意赅,精当确切。比类,是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符相结合,跟象形和指事作了区别;合谊,即参构字符会合在一起构成新的意义,以此与形声字相区别。

如果说象形字是以图形的方式代表物的名称,描摹的都是静态的物,那么会意字多是表示物或人的活动状态,所以,会意字更像一幅动画。会意字的意义不是简单的构件意义相加,而是一种整体的凝结和叠加。整体意义大于部分之和,来表达更加抽象的意义。是对汉字表义性特点最典型的展示。同时,这部分字由于来源古老,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故事含量,画面感强,是儿童汉字学习中,最为有趣的一部分资料。

如上文所言,会意字分为同体会意和合体会意。同体会意的字,比如,众、森、林、磊、㗊表示复数,众是人多;森、林是木多;磊是石多;㗊是口多,从㗊的字嚣,喧嚣、叫嚣,全部都是用口发出的声音。还有一部分是对程度的强化和引申,赫,是火非常红的样子,显赫,赫赫有名就包含了这种意蕴;轰(轟)本来是三个“车”,表示车发出的声音很大,简化以后,用又替代了下面的两个车字;同样的字还有聂(聶),用三个耳来表示附耳私语,声音小,还能听得到,可见耳之聪,所以音乐家聶耳这个名字中便有四只耳朵,来表达一位音乐家审音和辨音的能力。此外,同体会意字中,还有一部分靠变化位置来构字,比、北、从、化这几个字就是表达人与人站立时的几种位置,比和从方向相反,从是表达一个跟着另一个的意思,随从;比是一个和另一个相比、挨着,比肩、比邻;北是两个人背对背;化是一个人头向上一个人头向下,表示变化。

同体会意字就像魔方一样,可以叠加,以上所列汉字都是比较常用的同体会意字,或者用来构字的同体会意字,这些字,成为了汉字独特的风景,在教学中可以用来激发学生认识汉字的兴趣和热情。可以通过查字典,玩汉字魔方的游戏,比如:口-吅-品-㗊;水-沝-淼-㵘;火-炎-焱-燚等,从独体到合体,观察字形的变化,同时,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字的意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汉字表义的特点。

合体会意字是会意字的大宗。这部分字内部也有分类,可以分为因形会意和因义会意。因义会意的字大部分是后起字或者方言字,文字学者也称其为“偏旁连语”,比如小土尘,小大尖,小隹雀,少力劣,合手拿,分手掰,目水泪,不用甭,不正歪,不好孬,不上不下卡,四方木为楞等。

因形会意的字,来源古老,是造字之初为了补象形、指事的不足而造的字。常见的如:休、弄、戒、兵、秉、兼、妻、具、逐、登、祭、得、丞、莽、启、罗、集、取、牧、受、聿、年、君、解、射、舂、鼓、宿、旋、族、旅、盥、敝、乳、何、妥、引、焚、赤、羞、尊、涉、及、既、即、先、乘、戍、伐、夹、并、育、陟、降、安、定、宝、复、宰、宫、保、盗、羡、益、寒、寇……这些字,都可以还原成为图画,利于学习。

因形会意的会意字犹如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再现了当时的生活场景,这些场景,对于学者而言,可以帮助还原先民的生活,进行研究;对于小学生而言,则可以了解上古时代人们的生活,同时还可以帮助识字,记字,激发识字的兴趣和热情。

根据对会意字的了解,我们发现会意字的世界资源丰富,博大精深,充满趣味。偏旁连语的会意字,字形叠加的会意字可以仿照课文进行韵文编写,既练习学生儿歌创编的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学习汉字。而因形会意的会意字,则可以创作图画,绘本故事,做成连环画等形式来引导学生感受汉字文化,感受创作的快乐。

本文发表于《小学教学》2018年第三期

(0)

相关推荐